第一卷 第73章 小試牛刀的機會
字數:3539 加入書籤
就在馮總工撂下狠話後沒多久,機會竟然真的從天而降——當然,是以一種誰也不願意看到的方式。
連鑄機在進行一次常規的澆鑄測試時,扇形段三號位的驅動電機突然發生過載保護跳閘,導致該區域的輥子停轉。雖然應急係統迅速啟動,避免了更嚴重的事故,但一段正在凝固的鑄坯被卡在了扇形段裏,必須立刻進行停機處理。
消息傳來,項目組一片緊張。停機意味著耽誤工期,更重要的是,需要盡快查明故障原因,否則試生產根本無法進行。
馮總工立刻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排查。初步判斷是電機本身或者控製係統的問題,但更換了備用電機和檢查了線路後,問題依舊存在。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氣氛越來越焦灼。
“肯定是機械卡阻!”一個老工程師判斷,“可能是軸承壞了,或者什麽東西掉進去卡住了。”
“拆!立刻組織人手拆開檢查!”馮總工下達命令。
但拆卸扇形段的外罩和內部結構非常麻煩,需要專門的工具和吊裝設備,耗時很長,而且存在安全風險。更重要的是,在原因不明的情況下盲目大拆,萬一不是機械問題,反而可能造成二次損壞。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林凡和宋運輝交換了一個眼神。他們幾乎同時想到了一個可能性——冷卻不均導致的鑄坯鼓肚變形,與輥子摩擦阻力急劇增加!
宋運輝立刻調出了跳閘前的操作數據,林凡則快速檢查了跳閘區域的冷卻水壓力和流量記錄。
“馮總工!”宋運輝突然開口,指著屏幕上的數據,“跳閘前三十秒,這個區域的冷卻水流量有一個異常波動,下降了百分之十五!同時該區域的鑄坯表麵溫度監測點顯示溫度異常升高!”
林凡補充道:“這很可能是導致鑄坯局部鼓肚,與輥子接觸麵積和摩擦力瞬間增大,最終導致電機過載的原因!問題可能出在冷卻係統,而不是機械本身!”
這個判斷非常大膽,直接質疑了之前的結論。
馮總工正在氣頭上,一聽又是他倆,而且還是唱反調,頓時火冒三丈:“又是你們!胡說八道什麽?冷卻水波動是常見現象,怎麽可能直接導致電機跳閘?分明就是機械故障!別在這裏幹擾排查!”
“馮總工!”林凡提高了一點音量,語氣堅決,“現在拆卸機械部分風險大、耗時長。為什麽不先花幾分鍾檢查一下冷卻水係統這個最簡單的可能性呢?如果是管道堵塞或者閥門問題,處理起來快得多!”
“是啊,馮總!就檢查一下水路吧!萬一呢?”也有幾個年輕技術員覺得林凡說得有道理,小聲附和。
現場出現了分歧。一部分人支持先查機械,一部分人覺得可以先查查水路。
就在馮總工還要堅持己見時,一個洪亮的聲音從人群後方傳來:“吵什麽吵!故障原因查清楚了嗎?”
眾人回頭,隻見陳大校陪著北鋼的一位主要領導走了過來。顯然是故障驚動了廠領導。
廠領導麵色嚴肅:“現在什麽情況?什麽時候能恢複?”
馮總工連忙匯報,堅持認為是機械故障,需要拆卸檢查。
廠領導皺眉:“拆卸?那需要多久?”
“起碼……起碼得大半天,甚至更久。”馮總工底氣不足地說。
廠領導的臉色更難看了。工期耽誤不起。
陳大校在一旁開口了,他看似隨意地指了指林凡和宋運輝:“我剛才好像聽這兩個小夥子說,可能是冷卻水的問題?查那個快吧?為什麽不先試試看?死馬當活馬醫嘛!”
他話說得粗俗,但道理直接。廠領導立刻看向林凡和宋運輝:“你們有把握?”
林凡謹慎地回答:“領導,沒有百分之百把握。但基於數據分析和現象推斷,冷卻係統出問題的概率不小。檢查水路最多花費半小時,如果判斷錯誤,再拆機械也不遲。但如果判斷正確,可以節省大量時間。”
廠領導略一沉吟,當機立斷:“好!就按你們說的,先重點排查冷卻係統!需要什麽配合,直接說!馮總,你安排人全力配合!”
馮總工臉一陣紅一陣白,但在廠領導麵前,隻能咬牙答應。
林凡和宋運輝立刻行動起來。他們指揮工人重點檢查跳閘區域的冷卻水支管閥門和過濾器。
果然!不到二十分鍾,就在一個不起眼的支管過濾器裏,發現了一大塊不知從哪裏來的、幾乎完全堵塞了過濾網的密封膠碎塊!
顯然是安裝時不小心遺落的,平時影響不大,但在特定水流下可能發生移位,導致瞬間堵塞,引起流量波動。
故障原因找到!清理過濾器,更換閥門,前後不到一小時,問題徹底解決!設備重新啟動,運行平穩!
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繼而用驚訝和敬佩的目光看向林凡和宋運輝。
廠領導非常高興,對著陳大校誇讚道:“老陳,你帶來的這個小林同誌,果然名不虛傳啊!還有小宋,觀察力也很敏銳!好!都是好苗子!”
陳大校與有榮焉,哈哈大笑。
馮總工則尷尬無比,臉色難看地站在一邊,之前撂下的狠話仿佛成了對自己的諷刺。
廠領導對馮總工說:“老馮啊,要敢於聽取年輕人的意見嘛!技術是要進步的,不能總抱著老黃曆!”
雖然領導沒有深究,但馮總工的權威無疑受到了打擊。
經過這次事件,林凡和宋運輝在項目組的話語權明顯提升。許多年輕技術員更願意和他們交流。
陳大校趁熱打鐵,私下找到廠領導,極力為林凡和宋運輝爭取機會:“領導,你看這兩個小子,是真有想法,也有能力。老是壓著不讓試,也不是回事。正好這次停機處理故障,提供了個窗口期,不如就給他們一個極其有限的機會,讓他們試試那個參數優化?小範圍,短時間,嚴格控製風險,就算不成,也損失不大。萬一成了,對廠裏可是大好事!”
廠領導考慮到剛才林凡宋運輝立功的表現,又礙於陳大校的麵子,最終鬆口同意:“好吧,就給他們十二個小時的窗口期!隻能在三號扇形段小範圍試驗!你老陳給我盯著點,絕對不能出亂子!”
機會,終於爭取到了!
但隻有十二個小時!成功率未知,壓力巨大!
林凡和宋運輝接到這個來之不易的通知,既興奮又緊張。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技術攻堅,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