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3章 工作組的談話

字數:2141   加入書籤

A+A-


    與部委改革工作小組的談話,安排在了廠小會議室。工作組來了三個人,為首的是一位戴著眼鏡、氣質儒雅的中年幹部,姓趙,是改革辦的副主任。另外兩位一位是記錄員,一位是較為年輕的幹事。
    談話氣氛一開始比較正式。趙主任先是肯定了紅星廠和技術服務公司在改革探索中取得的“可喜成績”,然後開始詢問一些具體細節,比如承包製的具體方案、遇到的阻力、工人的反應、效益提升的具體數據等等。
    林凡早有準備,回答得不卑不亢,數據清晰,邏輯嚴密。他並沒有一味誇耀成績,也坦誠地談了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比如初期部分工人的抵觸、設備老舊的限製、以及廠內一些不同的聲音,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如何通過製定公平規則、加強思想工作、技術革新等方式來化解這些矛盾。
    趙主任聽得很認真,不時點頭,偶爾插話問一兩個關鍵問題,都切中要害,顯示出極高的政策水平和豐富的調研經驗。
    隨著談話深入,氣氛逐漸變得輕鬆起來。趙主任對林凡的個人經曆產生了興趣:“林凡同誌,聽說你很年輕,還是技術出身?怎麽想到要搞承包,力度還這麽大?”
    林凡笑了笑,坦然道:“趙主任,我其實沒想那麽多大道理。我就是從車間裏幹出來的,最知道工人們想什麽,怕什麽。大家不怕幹活,怕的是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沒區別。承包製說白了,就是捅破這層窗戶紙,把大家的利益和廠子的利益綁在一起,勁兒往一處使。技術是我的老本行,但我覺得,有時候改變機製,比單純的技術革新更能解放生產力。”
    “說得好!改變機製,解放生產力!”趙主任讚賞地點點頭,“那你對廠裏未來的改革,還有什麽更大的想法嗎?比如,承包製?”
    這個問題有點出乎林凡的意料,也超出了他事先準備的範圍。但他很快鎮定下來,知道這是展現自己眼光和格局的機會。
    他略作思考,謹慎地回答道:“趙主任,承包製目前看是有效的,但它可能主要適用於我們這種規模較小、業務相對靈活的三產公司。對於紅星廠這樣的萬人大廠,情況要複雜得多。”
    他結合在培訓班學到的東西和自己的思考,繼續說道:“我覺得,未來國企改革,可能需要在幾個方麵進一步探索。一是產權層麵,能不能嚐試股份製改造,讓職工持股,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二是經營層麵,能不能給予企業更大的自主權,比如更大的定價權、采購權、用工權,讓企業更能適應市場變化?三是結構層麵,能不能圍繞主業,發展多種經營,成立企業集團,增強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
    他甚至大膽地提到了“下崗分流”、“建立社會保障體係”等敏感話題,認為這是改革深入後無法回避的問題,必須未雨綢繆。
    這些想法在當時無疑是非常超前的,甚至有些大膽。那位年輕的記錄員聽得瞪大了眼睛,記錄的速度都慢了下來。
    趙主任聽完,卻沒有立刻表態,而是沉思了片刻,然後意味深長地看著林凡:“林凡同誌,你的這些想法……很新穎,也很大膽。有些方麵,甚至走在了我們政策研究的前麵。看來你這半年培訓班沒有白上,思考得很深入。”
    他話鋒一轉:“但是,你想過沒有,這些改革牽涉麵有多廣?阻力有多大?需要什麽樣的配套政策支持?”
    林凡坦然回答:“想過。所以我說這是未來的探索方向。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要摸著石頭過河,甚至會踩坑、會交學費。但不能因為難,就不去想,不去試。就像我們技術服務公司,如果不敢承包,現在還是死水一潭。”
    趙主任臉上露出了笑容,他欣賞林凡這種既敢於思考又不乏務實的勁頭。“很好。林凡同誌,你的思路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改革就需要你們這樣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思考的年輕幹部。”
    談話結束時,趙主任主動和林凡握了握手,勉勵道:“好好幹,紅星廠是個好平台,不要辜負了這個時代。”
    工作組離開後不久,廠裏就接到通知,林凡被列入部委“經濟管理幹部培訓班”的候選名單。雖然隻是候選,但這無疑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信號,意味著林凡已經進入了更高層領導的視野,未來的發展空間豁然開朗。
    然而,這個消息也像一塊巨石,投入了紅星廠看似平靜的湖麵,激起了新的、更大的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