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誰讓你來這條街賣包子的?

字數:3896   加入書籤

A+A-


    縣城,興旺街集市
    這裏的集市比菜市場附近熱鬧十倍不止。
    人山人海,街麵上擠得滿滿當當,叫賣聲、自行車鈴鐺聲、討價還價的吵嚷聲混在一起,像一鍋沸騰的粥。
    集市是一整天的,上下午都有。
    上午賣新鮮菜的多,到了下午,售賣的東西的種類就更多了,有食物、有瓜果、有日用品、有修自行車的……
    更有不少人,拖家帶口地逛集市。
    這裏的攤位是流動的,有攤主東西賣完了或感覺沒什麽時候生意了,就會自覺離開了,立刻就有其他攤主補上。
    蘇長河瞅準個空檔,趕著騾車擠了進去。
    他旁邊的攤位,左邊是個賣針頭線腦的大爺,竹筐裏擺著各色紐扣、頂針、鬆緊帶,右邊是個賣舊書攤的,賣舊報紙,小紅本語錄等的紅色書籍,跟他的包子攤八竿子打不著,倒省了競爭的麻煩。
    賣雜貨的大爺瞅了瞅蘇長河車上的棉布,笑著搭話:“鄉下來的?小夥子,你不常進城吧?”
    “嗯,鄉下來的,第一次來集市上出攤。”
    蘇長河扯下棉布,一邊把裝包子的油紙拿出來,還有夾包子的竹夾,一邊回答:“大爺,有事嘛?”
    大爺搖搖頭,皺緊了眉頭:“我說呢,你要是常來這邊的集市,怕是就不來這賣包子了。”
    蘇長河手裏的動作頓住:“嗯?這集市有啥講究?”
    難道有什麽潛規則自己不知道?
    大爺神秘一笑,沒接話,倒是隔壁賣舊書的大叔湊了過來:“小夥子,你不知道?”
    “咱這興旺街,賣包子的就認兩家?一家是街東頭的王記,那是抗戰時期就存在的老店,風風雨雨幾十年,真正的老字號,還有一家街西頭的李記,人家手藝好,有自己蒸包子的秘訣……”。
    “就她們兩家?其他賣包子都不來?”蘇長河挑眉。
    “以前也有別家來試過,隻不過嘛……”
    舊書大叔嘖嘖嘴,往遠處努了努嘴:“現在都不敢來了!”
    “為啥?”
    “因為大家就認這兩家的味兒唄!王記做了三十年,李記也擺了二十多年攤,那包子,麵發得暄,餡調的香,咬一口能流油,別處的根本比不了,你說,其他包子攤來這裏,還能有生意嘛?”
    舊書大叔砸吧砸吧嘴,邊說邊回味那包子的味道。
    “而且這兩家還特默契,王記上午出攤,李記下午來,錯開時辰,誰也不搶誰的生意。”
    “隻要她們一出攤,不出兩鍾頭準賣光。”
    他拍了拍蘇長河的胳膊,“你看,李記的攤估計快支起來了,就在街那頭的老槐樹下,每次一出攤,那隊能從街東頭排到街西頭去。”
    蘇長河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見街東頭圍著一圈人,個個伸長脖子瞅著攤位,攤主是個係藍布圍裙的老漢,正掀開蒸籠,白氣“呼”地湧起來,隱約能看見籠裏油亮的包子。
    生意確實好。
    賣雜貨的大爺這時也接話:“我昨兒沒趕上王記的,今早特意起早去買了倆,”
    他臉上泛著滿足的紅,“那肉包,皮薄餡大,能見著大塊肉粒,蔥香混著肉香,配碗小米粥,舒坦!”
    賣舊書的大爺拍了拍蘇長河的背,語重心長道:“小夥子,這集市上,想跟老字號搶生意難著呢。不過沒關係,你今兒能賣多少是多少,賣不完還能帶回去給孩子吃,就當買個教訓,明天你就別賣包子了,換點其他的賣,油條、麻球、水煎包……這些都可以。”
    對於左右兩位攤主的勸說,蘇長河始終笑而不語。
    生意好壞,終究得靠手藝說話。
    自己做的包子自己心裏清楚,絕對不比那兩家老字號的差。
    兩位大爺許是看自己年輕,又沒個招牌,認為自己做不出什麽好吃的包子吧。
    蘇長河摸出一塊薄木板,用木炭寫了價格牌牌。
    韭菜雞蛋包一毛四分 1個。
    白菜粉條蝦米包一毛七分 1個.
    豬肉香菇包一毛七分 1個。
    蘇長河定的價格,都比市場價低上兩分,即不影響收益,也能招攬生意。
    賣雜貨的大爺瞅著他們說了半天,蘇長河也不言不語,隻一味地做著手頭的事,就知道他沒聽進去。
    不由搖了搖頭:“這後生,不撞南牆不回頭……”
    旁邊賣舊書的大叔卻盯著木板上的字直咂嘴,好奇地指著牌子:“小夥子,你賣的包子這是啥餡啊?白菜粉條蝦米?豬肉香菇?”
    這個年代,買的包子主要就是白菜豬肉包和素包,餡多是蘿卜、白菜剁了摻點油渣。
    就是做了幾十年包子的王記和李記,也是守著豬肉大蔥,蘿卜粉絲賣了幾十年,從沒想過創新。
    蝦米剁進餡裏,能有啥味?
    豬肉配香菇能好吃?
    “嗯,自己琢磨著配的,”
    蘇長河笑著解釋:“想著拉集市上,試試好不好賣。”
    “小夥子,還搞這些新花樣?”
    賣舊書的大叔驚得直瞪眼:“你先把豬肉餡的包子做好了再說吧,整什麽花裏胡哨的。”
    豬肉餡料包子是大眾最能接受的包子,也是最喜歡的包子。
    所以能把豬肉包子做到極致,讓大眾接受,才能在縣城集市上站穩腳跟。
    對於大叔的潑冷水,蘇長河渾然不在意,自顧自的開始吆喝起來。
    “熱包子嘞!剛出鍋的熱包子!餡大皮薄的熱包子,好吃有頂餓……”
    …………
    賣雜貨的大爺和賣舊書的大叔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裏看出了幾分無奈,輕輕地笑了。
    大爺用胳膊肘碰了碰旁邊的大叔,撇嘴小聲道:“口號喊得再響有啥用?王記的豬肉大蔥包,那是街坊吃了三十年的老味道,麵引子都是傳了三代的老麵,他這新起的攤子,能比得了?”
    大叔也跟著點頭,聲音壓得更低:“可不是嘛。李記的蘿卜粉絲包,調餡的醬油都是自己秘製的,多少人從小吃到大,閉著眼都能嚐出是她家的。他這韭菜雞蛋、白菜蝦米、豬肉香菇的,聽著新鮮,可食客認得是老牌子,哪那麽容易改口味?”
    好吃?
    再好吃,你的包子能好吃得過老字號的李記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