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資本孤立的行業連鎖
字數:5463 加入書籤
第85章:資本孤立的行業連鎖
淩晨一點,陸硯之的手機屏幕自己亮了。
不是鬧鍾,也不是誰發消息,是那種熟得不能再熟的“叮”一下——腦子裏準時蹦出三行字:
**#趙氏資本瀕臨破產#**
**#多家銀行宣布終止對趙氏授信#**
**#顧晚舟工作室成行業新風向標#**
他連眼睛都沒睜,手摸到桌上的咖啡杯,空的。歎了口氣,順手把鋼筆轉了個圈,睜開眼盯著文檔標題:《從操控輿論到財務崩塌:趙氏隕落是資本無序擴張的必然》。
“好家夥,熱搜都替我把結論寫好了。”他嘀咕一句,點開昨夜備份的PDF,手指滑到第三頁那個信貸關聯模型。數據沒騙人——趙氏旗下七家子公司在過去48小時內被三家合作銀行集體抽貸,總金額超過二十億。更絕的是,其中兩家銀行的公告裏明晃晃寫著:“基於企業經營風險上升,決定暫停新增授信。”
“這不是風控,這是公開處刑。”陸硯之冷笑,立馬調出通稿草稿,刪掉所有“可能”“或許”“疑似”這種軟蛋詞,直接上硬貨。
第一段甩出票房刷量的時間軸,精確到小時;第二段貼水軍資金鏈路圖,從星海文化到賬,再到幾十個小號公司的層層轉賬,最後全指向趙天雄私人賬戶;第三段壓軸,把銀行抽貸時間線和電影局調查節奏一並列出來,三件事像齒輪咬合,嚴絲合縫。
寫完他讀了一遍,滿意地點點頭:“不帶一個髒字,但句句都在打臉。”
順手點了“保存”,又新建了個郵件,收件人拉了一長串:主流財經媒體、影視垂直平台、幾家敢說話的自媒體主編。正文就一行字:“建議看看第5頁的現金流對比圖,挺有意思的。”
發送。
顧晚舟那邊正窩在沙發上啃薯片。
羽絨服裹得像個粽子,腳翹在茶幾上晃著高跟鞋,手機突然震了一下。她眯眼掃了眼郵件標題,是陸硯之發來的通稿鏈接,附言寫著:“今早八點前會爆,準備接外媒采訪了嗎?”
她哼了一聲,打開文檔快速翻完,嘴角一揚,回了一句:“英文版呢?別光讓我背鍋。”
話音剛落,郵箱又響了。
陳墨發來一個壓縮包,命名賊騷:《Falling Star: Tlapse of Z(暫定)》。點開一看,好家夥,翻譯得比原文還狠。什麽“entertainment sector corruption”、“data&nanipulation as&nodel”,全是國際財經圈最愛聽的黑話。最妙的是,他在附錄加了個“中國影視對賭協議失敗率統計表”,直接把趙氏三年內砸進去的九個項目全列出來,平均虧損率78.6%。
“這哥們兒是不是偷偷考過雅思?”顧晚舟樂了,順手轉發給陸硯之,回了句:“發華爾街日報,署名‘匿名行業研究者’,讓他們猜去吧。”
想了想,又補了一句:“順便提醒他們,韓國金昌浩的事也快爆了,別隻盯著我們這一攤。”
陸硯之看到消息時,正往第三批媒體名單裏塞幾個國際文化觀察類賬號。
小唐照例舉著牌子站在門口,上麵寫著“熱搜倒計時45小時”,一臉忠犬相。陸硯之抬頭看了眼,擺擺手:“撤了吧,這次不用盯。”
小唐愣了:“啊?可……萬一熱度下去了?”
“不會。”他合上電腦,“當一家公司被銀行拉黑,又被學界當成反麵教材,還上了外媒頭條的時候——它就已經不是新聞了,它是現象。”
小唐似懂非懂地點頭,轉身要走,又被叫住。
“等等,把這份名單存個檔。”他遞過去一個U盤,“近三年所有簽了對賭協議的項目,尤其是那些‘保底發行+票房分成’的,全給我扒一遍。”
小唐接過,小心翼翼問:“下一個目標……是周默然那部《星河燼》?”
陸硯之沒回答,隻是打開了新文檔,輸入標題:《關於影視投資風險與數據透明度的實證研究(草案)》。
光標在標題下閃了兩下,他點了保存。
然後靠進椅背,端起那杯早就涼透的咖啡,喝了一口。
苦得直皺眉,但沒放下。
早上七點十七分,某財經公眾號推送了一篇不起眼的小文:《從趙氏抽貸看娛樂資本的信任危機》。
文章沒提顧晚舟,也沒點名陸硯之,但通篇引用的數據全都來自那份PDF。更巧的是,文末附了個二維碼,掃碼能下載完整分析報告。
半小時後,這篇推文被十多個大V轉發。
有人評論:“原來我們一直以為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其實是資本自導自演的獨角戲?”
底下立刻有人回:“現在明白為啥有些片子爛成那樣還能拿獎了吧?評委也是他們養的。”
與此同時,微博熱搜悄然變動。
**#趙氏資本瀕臨破產#** 從第四位一路飆升,衝上榜首。緊隨其後的是一堆衍生詞條:
**#銀行都不信趙氏了#**
**#建議查查還有多少資本在刷數據#**
**#顧晚舟才是真·行業清道夫#**
有財經博主做了張圖:左邊是趙氏股價K線,綠得像韭菜田;右邊是三家銀行公告截圖,配文:“當金融機構開始跑路,說明這已經不是娛樂圈的事了。”
評論區炸成煙花:
“以前覺得頂流靠粉絲,現在發現真正撐腰的是銀行授信。”
“趙氏這波屬於被自己玩死,刷量刷到銀行都不敢借錢了。”
“建議以後拍電影先公示資金來源,不然觀眾純屬被割。”
更狠的是,某高校傳媒學院教授在朋友圈轉發了那份英文摘要,還加了句點評:“這個案例值得放進明年《媒介經濟學》教材。”
結果一傳十,十傳百,連好幾個國外文化觀察網站都開始轉載,標題起得一個比一個狠:
《中國娛樂圈的資本清算正在進行》
《當票房變成數字遊戲,誰來為真相買單?》
陸硯之是在八點整刷新微博的。
熱搜第一穩穩掛著,討論量破百萬。他沒笑,也沒慶祝,而是打開郵箱,把昨天收到的所有媒體回複挨個歸檔。有兩家國際媒體已經聯係采訪,要求提供原始數據來源。
他一條條看完,全部標記“待處理”。
然後切換到內部文檔,開始逐項核對那份對賭協議名單。手指停在第三個名字上:《星河燼》,主演周默然,投資方星海文化,保底金額八億,上映日期還有四十三天。
“時間剛好。”他低聲說。
正要繼續往下看,手機又震了。
是陳墨發來的消息:“華爾街日報那邊說,如果能在今天中午前補充一份獨立第三方審計報告,他們考慮頭版報道。”
陸硯之回了個“嗯”,起身走到書櫃前,抽出一本厚得像磚頭的《中國影視產業年度財務分析(2023)》,翻到附錄B,找到星海文化的資金流向追蹤記錄。
複印,掃描,加密。
重新編輯了一份附件,標題改得極其克製:《部分影視項目財務異常情況匯總(非公開資料)》。
發出去前,他猶豫了一秒,還是在正文加了句:“僅供事實核查,不承擔任何引用後果。”
點擊發送。
顧晚舟那邊剛吃完早餐。
薯片袋揉成一團扔進垃圾桶,手機擱在沙發扶手上,屏幕朝下。她仰躺著,腳還在晃,高跟鞋差點掉下來。
微信彈出一條新消息。
是陸硯之發來的文件確認通知。
她瞥了一眼,沒點開,隻是伸手把手機翻了個麵,讓它繼續靜音躺著。
窗外陽光正好,照在空薯片袋上,反射出一點銀光。
她閉上眼,嘴裏哼了半句歌,又停了。
房間裏安靜了幾秒。
然後她忽然睜開眼,抓起手機,飛快打字:
“等外媒發了,我就把《睡蓮》劇本放出去——這次不接吻戲,也不改結局。”
發完,把手機往旁邊一丟,重新閉眼。
羽絨服領子蹭著下巴,暖乎乎的。
陸硯之坐在書桌前,屏幕還亮著。
新文檔的標題靜靜地懸在頁麵頂端:《關於影視投資風險與數據透明度的實證研究(草案)》。
光標在“第一章 引言”後麵閃著,像在等下一個念頭。
他沒動。
手指搭在鍵盤上,目光落在右下角的時間顯示上。
23:58。
還有兩分鍾。
他知道那三行字又要來了。
屋外風聲漸起,窗簾被吹開一道縫,但沒人去關。
他隻是盯著屏幕,指尖微微收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