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沒錢!
字數:3773 加入書籤
“馬愛卿,眼下老奴已經伏誅,難道就不能趁著良機一舉收複遼東失地,非得修築這什麽關寧錦遼防線麽……”
片刻之後,小皇帝望向滿臉期翼的馬祥麟,卻是不由得一陣無奈苦笑。
沒辦法,自薩爾滸之戰以來,大明在遼東消耗的錢糧,已是堪稱天文數字了。
別的不說,就熊廷弼經略遼東的十四個月裏,朝廷就向遼東發放了七百多萬兩白銀。折算下來,一年就是六百多萬兩。
而這,還沒算上從山東等地運來的大量糧食。
現在袁應泰開口就又是五百萬兩,而且還是每年五百萬,朱由校哪裏去弄這麽多銀子?
“啟稟陛下,如今老奴雖已授首,不過建奴實力仍在。而我軍自沈陽失守、渾河之戰後,卻是精銳盡失。”
“若想徹底剿滅建奴、收複遼東,眼下隻能步步為營、重練新軍……”
所謂的遼陽大捷,完全是建立在野豬皮被誅殺的基礎上。建奴兵力的損失,其實卻是有限得很。
馬祥麟看著滿臉為難的小皇帝,同樣也隻能苦笑著道出了遼東現狀。
“那……那就不能少練點兵,或者降低些軍餉。這每人每月三兩銀子,是不是太高了些?”
遼東明軍精銳盡失擺在明麵的事實,想要收複遼東,那就必須操練新軍。
無奈之下,朱由校隻能從新軍規模和士兵餉銀標準上打主意。
“陛下聖明!如今奴酋已死,依老臣之見,遼東編練個十萬人馬也就足夠了。”
“至於軍餉,哼,難道自古以來的那些名將,都是靠著銀子來帶兵的不成……”
就在朱由校話音剛落之際,剛剛傳閱了袁應泰請餉奏疏的方從哲、劉一璟等內閣大臣,此刻也是再次出言附和了起來。
沒辦法,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比起年輕的小皇帝來,真正當著大明家的他們可是更清楚,這份請餉奏疏的口開得有多大。
就拿遼東來說,李如鬆時期享受特殊待遇的‘家丁’,一年的餉銀也不過才十七兩六。
即便是以高薪著稱的戚家軍,戰兵一年的軍餉那也才十八兩而已。之前熊廷弼經略遼東,便是按此標準製定的。
而現在,馬祥麟帶來的‘關寧錦遼’防線計劃,卻是直接把這軍餉待遇足足翻了一倍,你他娘確定不是在敲朝廷的冤大頭?
‘特喵的小皇帝年輕不懂,你們這些自詡為國家柱石的家夥也不懂麽?’
‘身為國家大臣,不想著怎麽為國家開辟財源,卻是整天盡他媽的在節流上打主意……’
馬祥麟看著拿小皇帝做擋箭牌的幾個內閣大臣,頓時忍不住在心中一陣鄙夷腹誹。
要知道,自隆慶開海以來,每年流入大明的銀子,那可是占了世界白銀年產量的三分之一。
結果現在倒好,堂堂當世最強王朝,卻是連每年幾百萬兩的軍費都拿不出來。
這要是換成人韃清,隻需隨便派個奴才去江南轉上一圈,別說區區幾百萬兩,就是上千萬兩都能給你輕鬆弄來。
“陛下、諸位閣老,末將在遼東之時,曾聽建奴狂言‘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不過建奴此語雖然狂妄,但末將以為隻需稍作修改,卻是極為適合我大明天軍。”
腹誹歸腹誹,該做的正事卻還是要做的。
為了給袁應泰爭取到這每年五百萬兩的遼餉,也為了自己改變曆史的野望,馬祥麟也是壓下心中的鄙夷,故意賣起了關子。
“哦?不知馬愛卿想要如何修改這話?”
果然,最好忽悠的還得是年輕人。
沒等方從哲幾人來得及開口,原本正為‘關寧錦遼’巨大開支煩惱的小皇帝,卻是興起盎然的朝他望了過來。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
馬祥麟看著眼神清澈如大學生的小皇帝,一句流傳後世網絡的經典名言,頓時便提前數百年橫空出世。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明軍不滿餉……”
經典名言之所以經典,就是因為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小皇帝聽到馬祥麟給出的回複,頓時不由得眼前一亮,不自覺就跟著喃喃複讀起來。
事實上別說是小皇帝了,即便是幾個內閣大佬,聽到這通俗直白,卻又目的明了的諺語,同樣也是不自覺頷首認同起來。
“陛下、諸位閣老,袁經略此策雖看似費頗費錢糧,但最多也就隻需持續投入數年而已。”
“數年之後一旦新軍練成,便可一勞永逸剿滅建奴、收複遼東。”
“屆時即便就是那些搬不走的堡壘,那也依然可作為朝廷真正掌控、治理遼東之觸手、釘子,而不是從前的羈縻治理……”
眼見小皇帝和幾名內閣大佬都被‘鎮’住,馬祥麟哪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
話鋒一轉間,當即便再次把話題拉回了正題。
“好一個馬祥麟,老夫還以為你隻是一員沙場猛將,卻是未曾想你間有如此見識!”
“真是人不可貌相啊,沒想到馬統領竟然還懂得些治國理政之道……”
馬祥麟身材雄壯,換算成後世至少也是一米八幾的漢子。
再配合上他那右眼處依舊滲著血跡的的繃帶,怎麽看也都是個標準得能再標準的武夫。
看到他這極具反差的表現,即便是方從哲、劉一璟這些向來看不起武將的文臣,此刻也是不由得心生讚賞起來。
“幾位閣老謬讚了,末將隻是不想讓外夷蠻族占我大明的土地、害我百姓,哪裏懂什麽治國理政之道。”
雖說馬祥麟試圖嚐試著去改變曆史,以便更好的給戰神母親護航,但他可沒想過親自去治國理政啥的。
對於幾人突如其來的稱讚,當即也是連連擺手謙遜起來。
“馬統領年紀輕輕便深悉不自伐、不自矜之道,倒是難能可貴啊!”
“不過話雖如此,但這錢糧終究不能憑空變出。馬統領既有如此見識,那不知可有生財之道啊?”
此時的內閣,不管是首輔方從哲還是次輔劉一璟,亦或是韓爌等群輔,都不是隻會空談的東林黨人。
在被馬祥麟一句經典名言給征服後,當即也是把話題轉到了具體的錢糧籌集之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