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密議!(二)

字數:4073   加入書籤

A+A-


    “魏大哥,小弟就實話跟你說了吧,先前袁應泰讓小弟帶來的‘關寧錦遼’防線之策,其實便是小弟為其所出……”
    魏忠賢拿尚方寶劍鎮場子的想法,雖然幼稚無腦了些,但說到底也是出於一番好心。
    馬祥麟不想拂了這盟友的好意,也隻能改弦更張、重新尋找新的推脫之詞。
    “啥,這主意是馬老弟你給出的?”
    “馬老弟你糊塗啊,有這樣的好法子你咋不自己上書,怎麽就把天大功勞白白讓給了別人……”
    魏忠賢原本還以為是自己哪裏說錯話了呢,聽到馬祥麟這突然轉變的話題,稍微一愣後,頓時不由得連聲歎惜起來。
    “嗬嗬,魏大哥怕是還不知道,如今奴兒哈赤雖死,但建奴八旗幟的損失其實卻並不算大。”
    “反倒是我軍,沈陽、渾河兩戰過後卻是精銳盡失。遼東那邊,一時半會兒根本就打不起來。”
    “小弟如今正值建功立業之年,可沒時間在遼東就這麽白白幹耗著啊!”
    結盟歸結盟,該有的秘密還是不能泄露的。
    馬祥麟看著滿臉可惜的魏忠賢,當即也是擺出了一副急於建功立業的模樣來。
    “呃,馬老弟說的倒也是這麽個理兒。”
    “不過我大明眼下也隻有遼東這邊有戰事,其它地方,最多也就是些小打小鬧的山賊土匪,怕是……”
    馬祥麟關於遼東局勢的分析有理有據,魏忠賢自然是毫無懷疑。
    隻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對於他想建功立業的方向,卻也是滿心的疑惑。
    “嗬嗬,山賊土匪麽?”
    “小弟可是聽說,前段時間永寧宣撫使奢崇明自請調兵援遼。如今永寧土兵進駐重慶後,卻是再無北上跡象……”
    明末時期社會矛盾尖銳,戰事頻起。
    天啟初年不僅東北方向遼東事緊,受地方流官欺壓盤剝,西南方向的土司反叛,同樣也是愈演愈烈。
    原曆史上,給後來‘沙普之亂’提供了膨脹機會的‘奢安之亂’,便是在不久之後爆發的。
    “永寧土兵?馬老弟的意思莫非是說……”
    “奢崇明若是真心援遼抗金,永寧土兵早就北上了,又豈會在重慶駐足不前?”
    不等魏忠賢猜測的話出口,馬祥麟已是把握十足的給出了答案。
    沒辦法,誰叫他是早能夠提前‘預知’劇情的穿越者呢!
    “呃,這……這不可能吧?會不會是奢崇明收到了遼陽大捷的消息,這才……”
    “不可能?魏大哥當年也曾去過四川,那些地方官員們是怎麽欺壓盤剝土司的,想必也是親眼見過的吧?”
    “至於遼陽大捷的消息,即便從奴酋授首之日算起,如今也才剛剛過去十天而已,他奢崇明難不成是千裏眼、順風耳不成?”
    馬祥麟眼見魏忠賢還不相信,當即便冷笑著打破了他的幻想。
    開玩笑,在他進京報捷之前,野豬皮被誅、遼陽大捷的消息京師都還不知道呢。
    想要把這消息從京師再傳到重慶府,即便就是廠衛的飛鴿傳書那也辦不到。
    更何況,永寧土兵駐足不前的事,那可是發生在遼陽大捷之前。
    “這些該死的叛賊……”
    “不行,咱得馬上把這消息稟報皇爺,早做準備!”
    權閹之於皇權,不過是皮毛上的那根毛。一旦皇權不保,再大的權閹也得跟著完蛋。
    得知永寧宣撫司有反叛的可能,魏忠賢當即便要進宮稟報小皇帝。
    “魏大哥你先別急,奢崇明雖說有反叛之心,但眼下畢竟還沒反叛不是?”
    “這個時候你要是把這消息報上去,讓朝中那些文官清流知道了,還不知道怎麽給你安罪名呢。”
    土司官雖然同樣處在大明官吏的鄙視鏈底層,但比起‘閹宦’來說,地位還是高上那麽一些的。
    若是魏忠賢就這麽無憑無據的報上去,以他現在還沒登上‘九千歲’位置的權勢,那還真不一定幹得過那些文官清流。
    “那咱總不能知情不報吧?”
    “報是肯定要報的,魏大哥不是掌管著東廠嗎,還是先派探子秘密前往重慶收集證據吧。”
    “另外,遼東這邊的局勢基本已穩住,白杆兵也是時候回師石砫了。”
    對於大明來說,奢安之亂自然不是什麽好事。
    但對石砫宣慰司、對馬祥麟來說,卻是一個壯大自身實力的大好機會。
    尤其是在搭上魏忠賢這未來九千歲的線後,他的可操作空間,可是比原曆史上大多了。
    “嗯,那就按馬老弟說的辦。等會兒回宮之後,老哥馬上請陛下讓白杆回師石砫……”
    不管出於什麽原因,對於皇權的忠誠度,魏忠賢這權閹卻是遠勝那些耍嘴皮子的文官清流。
    聽完馬祥麟給出的建議,隻稍一思索,魏忠賢便全盤采納、答應了下來。
    “魏大哥,先前渾河一戰,駐遼東白杆兵幾盡全沒,損失極為慘重……”
    “馬老弟跟咱還客氣個啥,有啥需要直接開口就是。隻要老哥能幫到的,絕無二話!”
    論具體的軍政之事,初登高位的魏忠賢確實不咋樣。但論對人心的揣摩,他卻是個中高手。
    馬祥麟曬慘的話還沒說完,向來講究哥們兒義氣的他,已是大包大攬的開口許諾起來。
    “哈哈,既然魏大哥都這麽說了,那小弟也就不客氣了。”
    “渾河之戰後,白杆兵隻剩三千出頭,小弟需回石砫重新招募士卒、補充兵力。”
    “不過士卒招募倒是好說,但這兵器甲胄卻是嚴重短缺。小弟要三千支魯密銃,青甲、棉甲各三千套,另需虎蹲炮五百門……”
    盟友就要有盟友的樣子,過分的客氣隻會讓雙方關係變得疏離,所以這羊毛該薅之時就得薅。
    有了魏忠賢的主動開口,馬祥麟自然也不再客氣,開口就要了足夠裝備五千人的軍械物資。
    “馬老弟你可真是夠小家子氣的!咱還以為你要多少東西呢,結果就這點兒……”
    “這樣,你把剛才說的這些東西列個清單,不過數量要再翻上一番。咱們可是在給皇爺辦差,哪能這麽扣扣搜搜的!”
    魏忠賢的的確確是奸佞不假,主流曆史對其評價也向來是禍國殃民的權閹。
    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仍在史書上留下了‘有膽氣’、‘擔當能斷’的正麵評價,由此可見其魄力。
    當馬祥麟抱著薅羊毛想法獅子大開口後,他卻是更是大氣無比的來了個當場加倍。
    當然,他能如此大方,除了慷朝廷之慨的原因外,最關鍵的還是馬祥麟展現出來的拉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