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無形的枷鎖

字數:5664   加入書籤

A+A-


    天幕之上,那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仍在對峙。
    咆哮的蒸汽朋克與靜謐的田園牧歌,仿佛被一道無形的壁壘徹底隔絕。
    一行新的文字,在天幕中央緩緩亮起,帶著審判般的冰冷。
    【除了市場與資本,工業革命的火焰,還需要另外三樣關鍵的薪柴:勞動力、技術創新以及製度保障。】
    【而在這三方麵,十八世紀的中國,同樣被無形的枷鎖牢牢束縛。】
    第三個關鍵詞,隨之浮現。
    【勞動力】
    “勞動力?”
    大唐,太極殿內,李世民眉頭微蹙,感到一絲不可思議。
    “我中華地廣人眾,開運河,築長城,征百萬大軍,何曾缺過人手?”
    天幕似乎聽到了他的心聲,立刻給出了回應。
    一行冰冷的旁白文字浮現。
    【中國不缺人口,但缺少工業革命所需要的“自由勞得力”。】
    畫麵中,一本厚重的黃冊被一隻無形的手翻開。
    工整的毛筆字跡,記錄著一個家族的命運。
    【姓名:張三。】
    【籍貫:山東XX府XX縣。】
    【戶別:民戶。】
    【職業:農。】
    天幕的聲音,仿佛從遙遠的時空傳來,在每一位帝王耳邊回響。
    【自秦朝商鞅變法以來,曆代王朝都建立了極其嚴密的戶籍製度。】
    【一個人的身份,從出生起就被牢牢綁定。】
    【軍戶的兒子,世代當兵。】
    【匠戶的子孫,世代做工。】
    【而數量最龐大的農戶,則被死死地束縛在土地之上,終其一生,難離鄉土。】
    【“安土重遷”,既是深入骨髓的文化傳統,更是精心構築的製度設計。】
    鏡頭陡然一轉,大明皇宮的景象呈現於天幕。
    畫麵中,朱元璋為了防止人口流動,頒布法令,百姓若無官方路引,出遠門百裏即為“流民”,可被隨意拿問處置。
    奉天殿內,洪武大帝朱元璋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
    他製定這些政策的初衷,是為了穩定社會,防止流寇四起,更是為了便於征收賦稅,鞏固他的江山社稷。
    可天幕卻用最殘酷的方式告訴他。
    他親手打造的這個穩定的社會結構,如同一張覆蓋天下的天羅地網,鎖死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
    沒有大量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的農民湧入城市,工廠便失去了最基本的血液。
    天幕畫麵再次對比。
    【與之相對,英國的“圈地運動”雖然野蠻而殘忍,卻在客觀上,創造出了一個龐大的、一無所有、隻能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無產階級”。】
    【他們,是工業革命的第一代工人。】
    這番對比,讓所有帝王感到一種刺骨的寒意。
    緊接著,第四個關鍵詞浮現,比之前的任何一個都更加刺痛人心。
    【技術與人才】
    畫麵中,出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精英”形象。
    左邊,是一位懸梁刺股、寒窗苦讀的中國書生。
    他房間裏堆滿了經史子集,皓首窮經。
    他的人生目標,便是在科舉考試中金榜題名,一朝成為天子門生,治理萬民。
    他研究的,是“治人之術”。
    右邊,是一位滿身油汙的英國工程師。
    他正趴在簡陋的工作台上,借著昏暗的油燈,聚精會神地修改一張複雜的機械圖紙。
    他的畢生追求,是改進蒸汽機的效率,或是發明一種全新的機器。
    他研究的,是“格物之學”。
    天幕的旁白,如同一記重錘,敲在所有帝王的心上。
    【人才的流向,最終決定了一個文明的走向。】
    【在數千年的時間裏,華夏最聰明、最有才華的一批人,他們的精力與智慧,幾乎全部被引導到了“學而優則仕”這條獨木橋上。】
    【科舉製度,在維護大一統、選拔官僚方麵,功不可沒。】
    【但它也像一個巨大的抽水機,將社會最頂尖的人才資源,源源不斷地從“技術”與“經濟”領域,抽走到了“政治”領域。】
    【當最優秀的大腦都在日夜鑽研八股文章、揣摩上意之時,又有誰會去關心一台紡紗機能提高多少效率?】
    這番話,讓漢武帝劉徹想起了他準備實施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國策。
    讓唐太宗李世民猛然想起了他看著新科進士魚貫而入時,發出的那句得意感慨:“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曾幾何時,他們都以為,這是帝王心術的最高境界。
    可現在,他們隻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深入骨髓的諷刺。
    他們引以為傲的製度,竟成了科技發展的最大障礙!
    最後一個,也是最根本的關鍵詞,緩緩浮現,筆畫之間,重若千鈞。
    【製度與文化】
    緊接著,是八個大字,如同八座傾天而下的大山,轟然壓在所有人的心頭。
    【重農抑商,閉關鎖國。】
    【曆代王朝,皆將農業視為國之根本,將商業視為“末業”,百般打壓。】
    【這種根深蒂固的國策,從製度上徹底斷絕了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轉化的任何可能。】
    【而明清兩代愈演愈烈的“海禁”與“閉關鎖國”政策,更是主動切斷了與世界市場的聯係。】
    【在思想上,營造出一種“天朝上國,無所不有”的虛驕之氣,徹底扼殺了學習和創新的動力。】
    就在此刻,天幕的畫麵,忽然開始了回溯。
    鄭和那龐大的寶船艦隊,再一次出現在無垠的大海上,旌旗招展,威風凜凜,萬國來朝。
    緊接著,畫麵又切到了那個昏暗的房間裏。
    無數樸實的臉龐在油燈下,一筆一劃地學習著漢字,那是屬於後世的“掃盲運動”。
    此時此刻,觀看天幕的各朝代皇帝們,在聽完了這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剖析後,終於明白了天幕此前播放那些畫麵的真正深意。
    大明,奉天殿。
    朱棣的身體猛地一顫,他死死地盯著畫麵中自己那支曾威壓四海的無敵艦隊,呼吸變得急促。
    他明白了!
    他終於明白了!
    鄭和下西洋,帶回了奇珍異獸,帶回了萬國使臣的朝拜,滿足了他作為“永樂大帝”那無與倫比的虛榮。
    可他錯過了什麽?
    他錯過了一個將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傾銷到全世界的機會!
    他錯過了一個為大明帶回海量白銀,創造出一個龐大海外市場的機會!
    他錯過了一個足以孕育出工業革命萌芽的偉大時代!
    他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鋒利的刀,卻隻是用它來巡遊炫耀,而不是去開拓一個全新的經濟版圖!
    他的艦隊,是一支宣揚國威的政治艦隊。
    而非一支開拓市場的資本艦隊。
    兩字之差,天壤之別!
    大秦,鹹陽宮。
    嬴政看著那“掃盲運動”的畫麵。
    他一直以為,書同文,車同軌,是為了讓他的律法能貫徹到帝國的每一個角落,是為了更徹底的集權。
    讓百姓識字,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遵從號令。
    可現在他才懂得,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不僅僅在於皇帝的意誌能延伸多遠。
    更在於這個國家的人民,能創造出怎樣的價值!
    一群隻會麵朝黃土背朝天,被動接受命令的文盲。
    和一個能看懂圖紙、能操作機器、能不斷創新的民族。
    孰強孰弱,不言而喻。
    他畢生追求的,是一個令行禁止、絕對掌控的帝國。
    而後世追求的,卻是一個擁有無限創造力的國家!
    格局。
    從一開始,就輸了。
    這一刻,所有帝王都陷入了長久的、死一般的沉默。
    他們終於理解了,為何天幕要先播放建國後的“掃盲”,又播放鄭和下西洋的“盛況”。
    那是在告訴他們。
    華夏,曾經擁有過領先世界的“硬件”——技術與國力。
    但它卻在最關鍵的幾百年裏,因為製度和思想的禁錮,走上了一條與工業化背道而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