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番外:淞滬會戰

字數:5140   加入書籤

A+A-


    天幕之上,那刺眼的血紅色與“超三十萬”的冰冷數字,死死地釘在每一個帝王的心底。
    就在這片死一般的沉寂中,天幕的畫麵驟然倒流。
    時間,回到了南京城破之前。
    【1937年8月13日,上海。】
    天幕上,出現了“淞滬會戰”四個大字。
    緊接著,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浮現:
    【此戰,中日雙方投入總兵力超過一百萬。戰役持續三個月,中國軍隊傷亡二十五萬餘人,日軍傷亡九萬餘人。】
    “百萬人的大戰……”貞觀殿內,李世民的聲音幹澀。
    畫麵亮起。
    無數頭戴德式鋼盔,身著精良軍服的中國士兵,在軍官的號令下,向盤踞在上海市區的日軍據點發起了猛烈的圍攻。
    “好!打得好!”漢高祖劉邦一拍大腿,之前的憋屈一掃而空,“就該這麽打!把這幫倭寇打出華夏去!”
    天空中,呼嘯聲傳來。
    幾架雙翼飛機掠過黃浦江上空,機腹下,炸彈脫落,朝著一艘巨大的日軍軍艦砸去。
    【中國空軍,轟炸日軍旗艦“出雲號”。】
    盡管日軍防空火力密集,炸彈掀起的巨浪隻是讓那鋼鐵巨獸劇烈搖晃,但這主動亮劍的姿態,依舊讓曆朝曆代的君臣感到一陣振奮。
    然而,戰爭的殘酷,很快就撕碎了他們的想象。
    日軍憑借堅固的工事和海陸空一體的火力優勢,死死守住了陣地。
    畫麵切換到一處名為“羅店”的小鎮。
    【旁白:“這裏,是淞滬戰場的‘血肉磨坊’。”】
    鏡頭推進。
    一寸山河一寸血。
    日軍的炮彈將整個陣地反複翻耕,炸起的泥土混著碎肉與斷肢。中國士兵的血肉之軀,在鋼鐵風暴麵前被輕易撕裂。
    一個陣地,一天之內數次易手。
    上午剛插上的青天白日旗,下午就被膏藥旗取代,傍晚,又被渾身浴血的中國士兵奪回。
    屍體層層疊疊,根本來不及掩埋。
    後方的士兵,踩著戰友溫熱的屍體,繼續衝鋒。
    “此戰,難打。”曹操的眼神無比凝重。
    畫麵給到了寶山縣城。
    城牆上,一個身影屹立不倒。
    【寶山守城營長,姚子青。】
    他和他麾下的六百官兵,麵對數倍於己、擁有飛機大炮助陣的日軍,死守不退。
    日軍的勸降信被他撕得粉碎。
    戰鬥進行到最後,城破。
    姚子青率領僅剩的二十餘名士兵,與衝進來的日軍展開了最後的巷戰。
    天幕上,浮現出他發給師部的最後一封電報,字字泣血:
    【職等誓與陣地共存亡,奮勇殺敵,聊報國恩。】
    最終,全營官兵,包括姚子青在內,無一生還,全部壯烈殉國。
    整個天幕前的時空,一片死寂。
    沒有皇帝再發出怒吼,也沒有臣子再失聲驚呼。
    他們隻是靜靜地看著,看著那些年輕的生命,用最決絕的方式,踐行了“保家衛國”四個字。
    戰爭在繼續。
    日軍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他們不斷增兵,從海上登陸,中國軍隊的防線被一次次撕開。
    蘊藻濱、蘇州河……每一條河流,都被鮮血染紅。
    【1937年10月下旬,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一支孤軍,接到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畫麵聚焦到蘇州河北岸,一座由四家銀行共同建造的倉庫——四行倉庫。
    一個麵容堅毅的軍官出現在鏡頭前。
    【第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
    他和他麾下的四百餘名官兵,被稱為“八百壯士”,將在這裏,為整個淞滬會戰,留下最悲壯、也最光輝的一筆。
    倉庫的對麵,就是上海的公共租界。
    一河之隔,人間與地獄。
    無數中外記者、各國僑民,站在租界的樓頂上,用望遠鏡注視著這場實力懸殊的對決。
    “噠噠噠——”
    日軍的進攻開始了。
    他們以為這隻是一次輕鬆的清剿,卻沒想到撞上了一塊鋼板。
    “八百壯士”依托堅固的倉庫,居高臨下,用密集的火力一次次打退了日軍的衝鋒。
    日軍甚至動用了小股部隊,試圖用炸藥爆破牆體,都被守軍用手榴彈精準地消滅。
    “好樣的!”唐太宗李世民忍不住讚歎,“此將,有勇有謀,善用地利!”
    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出現了。
    黑夜中,日軍試圖偷襲。
    突然,倉庫頂樓,一盞探照燈猛地亮起,將日軍的身影照得一清二楚。
    緊接著,十幾挺機槍同時開火,瞬間將偷襲的日軍打成了篩子。
    而在第二天的清晨,當太陽升起時。
    四行倉庫的樓頂,在密集的槍林彈雨中,一麵巨大的青天白日旗,被幾名士兵用血肉之軀護著,緩緩升起。
    旗幟,在硝煙中飄揚。
    那一刻,對岸租界裏的中國百姓,沸騰了!
    他們揮舞著帽子,流著熱淚,高聲呐喊:“中華民族萬歲!”
    無數的物資,藥品、食物、甚至慰問信,冒著生命危險,被送過蘇州河,送到守軍手中。
    一個叫楊惠敏的女童子軍,更是將一麵旗幟裹在身上,在深夜遊過冰冷的蘇州河,親自送到了謝晉元的手中。
    這麵旗幟,鼓舞的不僅僅是倉庫裏的四百勇士,更是全中國的軍民!
    它像一束光,刺破了戰敗的陰霾,讓所有人都看到了這個民族不屈的脊梁。
    “壯哉!真壯士也!”奉天殿內,朱元璋虎目含淚,重重地說道。
    然而,英雄的悲歌,終究無法逆轉整個戰局。
    天幕上,地圖再次展開。
    一個巨大的,致命的紅色箭頭,出現在了所有帝王都意想不到的地方。
    【11月5日,日軍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
    “不好!”鹹陽宮,秦始皇嬴政驚呼。
    “糟了!”貞觀殿,李世民與麾下的李靖、李勣等名將,同時臉色大變。
    “這是……抄了後路!”
    他們這些古代最頂尖的軍事家,一眼就看穿了日軍的戰略意圖。
    這一招,太狠了。
    它是一把尖刀,直接插進了中國軍隊的側後方,整個上海的數十萬大軍,瞬間陷入了被合圍的險境。
    【中國守軍,腹背受敵,被迫全線西撤。】
    畫麵中,是無數疲憊的士兵,在泥濘的道路上艱難撤退的背影。
    他們的臉上,寫滿了不甘與疲過。
    三個月的血戰,終究還是以失敗告終。
    【11月12日,上海淪陷。】
    天幕緩緩暗下。
    所有的聲音都消失了,隻剩下旁白那沉重的結語。
    “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敗了。但從戰略上看,中國,沒有敗。”
    “此戰,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將一場妄圖速戰速決的閃擊戰,拖入了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它為中國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讓大量的工業、設備、人員得以向西部內陸轉移,為未來的持久抗戰,保存了元氣。”
    “更重要的是,它用這場大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的決心——”
    天幕之上,浮現出八個大字,字字千鈞。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