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星芒匯聚,共赴新程

字數:2680   加入書籤

A+A-


    2023年9月,陸曉冉背著行囊走進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鍾院士特意在門口等候,手裏拿著一本泛黃的《呼吸病學》:“這是我年輕時用的教材,裏麵有很多筆記,你帶著,遇到不懂的隨時問我。”
    陸曉冉雙手接過教材,指尖觸到書頁上的字跡,心裏滿是鄭重:“謝謝鍾爺爺,我一定好好學,不辜負您和爸媽的期望。”她看著研究院裏忙碌的科研人員,看著牆上掛著的呼吸疾病研究成果,突然明白,這裏不僅是學習技術的地方,更是傳承“醫者仁心”的陣地——就像當年肖硯跟著鍾院士學習,如今她也接過了這根“接力棒”。
    每周,陸曉冉都會給家裏打視頻電話,跟肖硯和肖寧分享在研究院的收獲:“今天跟著鍾爺爺做實驗,研究新型呼吸康複設備,以後說不定能用到隨訪門診,幫患者更快恢複!”“昨天跟臨床團隊去查房,看到一個重症患者靠咱們的康複方案慢慢好轉,突然覺得當醫生特別有意義!”
    肖硯每次都認真聽著,偶爾補充幾句臨床經驗:“遇到老年患者,要多注意他們的基礎病,康複訓練強度不能太大;跟患者溝通時,要把專業術語換成家常話,讓他們聽得懂、願意配合。”肖寧則會叮囑她:“別總熬夜做實驗,記得按時吃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以後還要靠你救更多人呢!”
    年底,陸曉冉參與研發的“便攜式肺功能檢測設備”初步成型,能讓患者在家就能完成基礎檢測,數據實時同步給醫生。她第一時間把消息告訴家裏,肖硯和肖寧立刻申請在隨訪門診試點:“北京和武漢的社區隨訪點都能用上,尤其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再也不用來回跑醫院了!”
    試點那天,張大爺特意帶著武漢社區的老人來體驗設備。78歲的王奶奶坐在家裏,手裏握著小巧的檢測儀器,屏幕上很快跳出數據,肖寧通過視頻連線說:“王奶奶,您的肺功能比上次好多了,繼續跟著呼吸操練,下次複查咱們爭取更好!”王奶奶笑著點頭,眼裏滿是感動:“這設備太方便了,不用折騰,在家就能讓北京的醫生看診,真是謝謝曉冉這孩子!”
    消息傳到廣州,鍾院士特意給陸曉冉豎起大拇指:“你做得很好!科研不是紙上談兵,要貼近患者需求,要能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咱們做研究的意義。”陸曉冉看著鍾院士的笑容,突然想起肖硯常說的話:“當醫生,既要抬頭看前沿技術,也要低頭聽患者需求,兩者結合,才能走得遠。”
    2024年春天,“健康接力跑”如期舉辦,這次的起點設在廣州,終點在北京,沿途串聯起10個社區隨訪點。陸曉冉作為領跑員,舉著“呼吸健康,你我同行”的旗幟,身邊跟著肖硯、肖寧,還有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康複患者、醫護人員和誌願者。
    跑到武漢社區隨訪點時,張大爺帶著老人們在路邊等候,手裏舉著寫有“星芒匯聚,共赴健康”的牌子。他拉著陸曉冉的手,指著身後的隨訪點:“你看,咱們的隨訪點現在不僅能做基礎檢測,還開了‘健康講座’,每周都有醫生來講課,居民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了!”陸曉冉看著隨訪點裏熱鬧的場景,心裏滿是欣慰——她研發的設備就擺在角落,幾個老人正圍著護士學習使用,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溫暖又明亮。
    接力跑終點設在北京隨訪門診前,陸則安和陳默帶著孩子們在門口迎接。陸曉陽舉著自製的“歡迎姐姐回家”的牌子,蹦著跳著喊:“姐姐厲害!姐姐研發的設備幫了好多爺爺奶奶!”陸曉舟則遞上一瓶水:“姐,下次接力跑,我跟你一起跑全程,咱們兄弟姊妹並肩作戰!”
    慶祝儀式上,鍾院士站在台上,看著眼前匯聚的人群——有白發蒼蒼的康複患者,有朝氣蓬勃的年輕醫護,有熱心腸的誌願者,還有滿臉期待的孩子,突然感慨道:“從2020年到2024年,我們走過了最難的路,也收獲了最珍貴的‘星光’——每一個堅守崗位的醫護,每一個積極康複的患者,每一個默默付出的誌願者,都是這束星光的一部分。現在,這束星光越來越亮,照亮了更多人的健康路,也照亮了咱們醫學傳承的路!”
    台下響起熱烈的掌聲,肖硯看著身邊的家人——陸則安眼裏滿是驕傲,肖寧笑著擦了擦眼角,陸曉冉握著鍾院士送的教材,陸曉舟和陸曉陽舉著小旗子,心裏突然明白,所謂的“在一起”,從來不是一家人的相守,而是無數人因“愛與堅守”匯聚在一起,像星光一樣,彼此照亮,共赴新程。
    儀式結束後,大家圍著隨訪門診的“星光牆”合影——牆上貼滿了這些年的照片:有武漢方艙裏的堅守,有機場團聚的淚水,有社區隨訪點的歡笑,有接力跑的熱血,還有陸曉冉研發設備時的專注。每一張照片都是一段故事,每一段故事都藏著“醫者仁心”的初心,藏著“守望相助”的溫暖。
    陸曉冉看著照片裏的自己,從跟著肖硯在門診實習的小姑娘,到能獨立研發設備的年輕科研者,突然想起肖硯送她的懷表——此刻正放在她的口袋裏,“醫者仁心,守正篤實”八個字貼著心跳,仿佛在提醒她:這條路沒有終點,傳承不會停止,隻要還有人需要幫助,就永遠要帶著初心,向光而行。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隨訪門診的招牌上,“北京武漢 康複互助點”的字樣泛著暖光。肖硯一家和鍾院士、張大爺並肩站在門口,看著來來往往的患者和誌願者,看著遠處的萬家燈火,心裏滿是踏實。
    他們知道,未來還會有新的挑戰——新的疾病可能出現,新的科研難題需要攻克,但隻要這束“星光”不熄,隻要“在一起”的信念不變,就沒有跨不過的難關,沒有實現不了的希望。
    就像春風總會吹綠大地,星光總會照亮夜空,他們一家人,還有無數因“愛”匯聚的人,會永遠帶著這份初心,在守護健康的路上堅定前行,把“醫者仁心”的薪火傳下去,把“守望相助”的溫暖傳下去,直到星芒滿人間,直到健康伴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