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子與父

字數:5024   加入書籤

A+A-


    屋外,大雨依舊不停。
    顧老爺看了看陳清,他思索了一番,然後走進了陳清房間裏的書桌前。
    “給我磨墨罷。”
    陳清說了聲好,然後站在桌子前,很快磨好墨汁,顧老爺提筆蘸了墨汁,在紙上寫下一個又一個藥材的名字。
    檳榔,厚樸,草果,知母,芍藥…
    他很快寫好一張藥方,吹幹墨跡,又寫下第二張,然後是第三張。
    “這是達原飲。”
    顧老爺指著第一張藥方,開口說道:“可以預防疫病。”
    他抬頭看著陳清,繼續說道:“到時候,安仁堂可以調集藥材,咱們顧家要在受災的地方熬藥,預防疫病。”
    “如果已經有人高熱,神昏,發斑。”
    顧老爺指著第二張方子,吩咐道:“就用這個。”
    他把三個藥方的功用,一一說給陳清聽,然後頓了頓,開口說道:“醫術一道,向來一脈一方,因此這些方子熬煮出來的藥湯未必對症,不過這已經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之方,總不會錯。”
    他站了起來,看著陳清,繼續說道:“本來,這些事情該老夫親自去做,但是賢侄…也的確該替顧家露一露臉了。”
    陳清拿起這三張方子,一一看了一遍,然後才看向顧老爺,歎了口氣:“叔父似乎總是在離開做準備。”
    顧老爺扭頭看向窗外瓢潑的大雨,又回頭看了看陳清,笑著說道:“我這個人,喜歡做最壞的打算。”
    “我在京城的事情若是一切順利,將來就還會回到德清來,將來說不定還有福分,抱一抱孫兒。”
    陳清將三張方子收進懷裏,然後也看了看外頭的大雨,拿起房間裏的雨傘,朝外走去:“小侄去找陸掌櫃,商量一下具體的章程。”
    說罷,他撐起油紙傘,冒著大雨,走進了雨夜之中。
    這個時代的人力物力都不是很夠,哪怕是賑災救援,也是雨停之後的事情了,不過在這之前,陳清必須要先做好一些規劃,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而這些事情,多半都要跟陸掌櫃溝通商量。
    顧老爺看著撐傘遠去的陳清,捋了捋下頜的胡須,心裏有些詫異。
    這個平日裏看起來,似乎什麽都不放在心上的陳大郎,似乎…似乎對這一次救災的事情,相當上心?
    …………
    轉眼,又是三天時間過去。
    這場大雨在下了三四天之後,終於停了下來,雨勢暫停,天空也現出了太陽,但是連續數日的大雨,德清的大溪已經泛濫,也就是說…
    水災已經是既定現實了。
    此時剛剛入夏,這一場大水,雖然沒有衝走淹死太多人,但是卻衝毀了不少房屋,尤其是淹沒了太多農田,今年整個德清的莊稼,哪怕現在立刻補種,恐怕至少也要損失四成以上的收成。
    在這個即便是豐收,也會有很多人餓肚子的時代,這種災年,就是毀滅性的災難了。
    因為大地主們雖然希望局勢平穩,但是糧商還有小地主們,則必然囤貨居奇,今年的糧價暴漲,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這天早上,大雨剛停沒有多久,一身玄色便衣的洪知縣,便親自到了顧家拜訪顧老爺。
    很快,顧老爺便親自迎了出來,遠遠的對著這位洪知縣低頭拱手:“縣尊大駕光臨,有失遠迎。”
    洪知縣還禮,二人一路到了顧家正堂落座,洪知縣才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看顧老爺,歎了口氣:“我不說,顧老兄應該也知道我今天來是為了什麽。”
    顧老爺給他倒了茶水,問道:“受災很嚴重嗎?”
    洪知縣低頭喝了口茶水,搖頭道:“準確的數目還不清楚,但是昨天夜裏就收到消息,一個村子淹死了十幾個人。”
    “推想全縣,恐怕情況會很差。”
    洪知縣苦笑道:“我已經向上司衙門一一稟報,不過上司衙門能不能派人派錢派糧下來,都還很難說,即便派下來了,什麽時候能到德清,到最後又有幾粒糧食能到德清,還是很難說。”
    “出了這樣大的事情,我又不可能不管,但是顧老兄你也知道,縣衙實在是窮的叮當響了。”
    說到這裏,洪知縣起身,對著顧老爺作揖道:“請顧老兄,搭一把手罷!”
    顧老爺正色道:“縣尊,我便是土生土長的德清人,出了天災,顧某義不容辭。”
    “那好。”
    洪知縣鬆了口氣,開口道:“一會兒,我在鬆鶴樓請客,宴請咱們本地的大戶,一起商量商量如何應對,到時候老兄替衙門,多說幾句話。”
    顧老爺鄭重點頭。
    “這是自然。”
    出了這樣大的事情,地方衙門當然要“團結”地方力量,來一同麵對了,地方上的大族們,正常來說都要出人出錢出力。
    而縣老爺,自然也要請這些大戶們吃酒,單單是這推杯換盞,你來我往的程序,恐怕就要走好幾天時間。
    至於籌集到的錢糧,曆任縣老爺,多是三七分賬的。
    心善一些的老爺從裏頭拿三成,心狠一些的,就吃個七成。
    洪知縣為了將來的前程,此時要愛惜羽毛,他多半不會往這種錢裏頭伸手,但是他身在官場,卻也不可避免的要走這些程序,要跟地方的這些大族們拉扯,跟他們互相“切磋”。
    而就在這些老爺們在城裏推杯換盞的時候,陳清已經與陸掌櫃一起,帶著安仁堂幾十個夥計,以及幾車糧食,一車藥材,沿著官道,來到了受災最嚴重的村落附近。
    他並沒有進入這幾個受災的村落,而是就在官道旁邊找了塊空地,開始搭建廬蓬,以及熬藥熬粥的大鍋。
    連天的大雨,除了官道以外的其他道路,基本上已經沒有辦法走車了,陷進去就休想脫得出來,隻能在官道旁邊就近施粥。
    陸掌櫃一邊分揀藥材,一邊指揮幾個夥計,先把粥給熬起來。
    他在藥材鋪許多年,對於分揀藥材,已經是刻在骨子裏的手藝,不多會,他就已經按照方子的比例,把配好了藥材。
    陸掌櫃叫來一個夥計,吩咐道:“就這些,一鍋水熬去一半。”
    他簡單吩咐了幾句,站了起來,左右看了看,終於看到陳清陳大公子,正在一旁寫寫畫畫,不知道在寫些什麽。
    陸掌櫃走近,隻見陳清不知什麽時候,準備了幾條紅綢子,此時正用大筆,在這幾條紅綢上寫字。
    “每人每天可領粥一碗,五斤幹柴可以再換一碗。”
    “揭發他人多領,可以再給一碗。”
    “一切藥湯飲用均屬自願。”
    陸掌櫃把目光落在最大的那條紅綢子上,隻見上麵被陳清,用毛筆寫了十幾個巨大的字。
    “德清安仁堂顧氏,陳清,在此施粥救災。”
    陸掌櫃看得呆了,他對著陳清眨了眨眼睛,開口道:“少東家,這樣是不是太…張揚了?”
    陸慶苦笑道:“恐怕官府看到了會不高興。”
    “沒事,等官府的人來了,我就把這幅子給臨時收起來就是。”
    陳清回頭看了看陸掌櫃。
    “總不能做好事不留名罷?”
    陸掌櫃不知道該怎麽回答,許久之後,他才撓了撓頭:“要不然,公子把安仁堂顧氏五個字去了?”
    陳清笑了笑:“那也隨你。”
    他說完這句話,忽然左右看了看,低聲問道:“陸掌櫃,德清因為天災生出過民變嗎?”
    陸掌櫃搖了搖頭:“隻要餓了肚子,哪有不鬧事的?我知道的都好幾回了。”
    陳清了然,緩緩點頭。
    “明白了。”
    …………
    就在陳清一門心思,撲在“揚名立萬”上的時候,幾百裏之外的陳知府,也終於同時收到了顧老爺與李夫人的書信。
    這位知府老爺看了這封信之後,立刻麵沉如水。
    “去,跟王同知說。”
    陳府尊低頭看著顧老爺送來的書信,沉默了片刻,這才繼續說道。
    “本府打算回鄉一趟,把長子的婚事處理妥當。”
    “本府不在的這段時間,府衙的事情就托付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