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不斷回旋的回旋鏢
字數:3240 加入書籤
總有一天……我要玩上這個“顯微注射”遊戲!
餘夏眼中閃爍著躍躍欲試的光芒,後麵半句咽回去了。
做人,要留有餘地。
江靜知沒接他這茬,將話題拉回正軌:“你先聽我說正事……駱教授的研究對象是斑馬魚,是發育生物學裏最經典的模式生物之一。”
這意味著她的主攻方向將發生重大轉變。
餘夏立刻領會了其中的含義,神色正經起來:“這意味著……你要把精力從最喜歡的植物,轉到動物方麵來了。”
她沉默了一下才點頭認可,那是在做一個重大的決定:“是。但我覺得值得。這種尖端的技術平台和駱教授的指導機會太難得了。我想……我想接受這個挑戰,轉投斑馬魚的研究。對植物的興趣嘛,可以轉變為我的業餘愛好,或者……未來的交叉學科方向?”
她說著,臉上綻放出笑容,一個全新的、顯微鏡下的奇妙世界,正向她張開雙臂,歡迎她開啟這充滿挑戰的科研旅程。她不再是實驗的旁觀者,而是親手持針的“舞者”。
餘夏看著她眼中閃耀的光芒,與有榮焉,很認真地拍著胸脯說:“嗯!絕對支持你!不過話說回來,”他話鋒一轉,帶著點狡黠,“我覺得你這次能入選,我也有一份功勞。”
見過臉皮厚的,沒見過這麽厚著臉皮搶功勞的——江靜知挑眉:“哦?此話怎講?”
“要不是我上學期軟硬兼施,讓你帶著我把動物學實驗仔仔細細又做了一遍,你的動物學實驗成績能得優秀嗎?”餘夏語氣篤定,仿佛這個助理名額若是價值一百萬,他要分走五十萬報酬。
江靜知才不吃這套,笑著反駁:“駱教授說了,我那是手穩心細,是天賦!”
餘夏立刻抓住邏輯漏洞反擊:“照你這麽說,學習全靠天賦嘍。那我現在為什麽還要辛辛苦苦請你來補課呀?直接等我的天賦在高考那三天自動爆發好了,豈不省事?”
江靜知被他噎得一時語塞,瞪大了眼睛,眼神裏全是刀子嘴沒有說出的狠話:小屁孩!說不過我就耍無賴,還拿我的工作威脅我?
餘夏毫不退縮的反瞪回去,得意洋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小case!
深知“金主”不能得罪的江靜知,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隻好沒好氣地開口:“好吧好吧,就算……有你的那麽一點點功勞。那你想怎麽樣?”
餘夏樂不可支,仿佛贏得了重大勝利:“哈哈哈哈,我想……總有一天……我要玩上這個“顯微注射”遊戲!你得給我開這個後門!”
江靜知冷笑:“實驗室又不是我家開的,我做不了主!”
餘夏也學她冷笑:“那我就等到你能做主的那一天。我知道你要說什麽,咱們以十年為限,怎麽樣?十年後,你要是兌現不了這個承諾,咱們再說別的報酬。”
話說到這個份上,要是再拒絕,豈不是顯得自己太沒信心、太沒本事了?江靜知被激起了好勝心,一拍桌子:“一言為定!十年就十年!”
連續被將了兩軍,江靜知仿佛連續被回旋鏢擊中,0:2落後,深吸一口氣,急中生智想出搬回一分的反擊策略:“既然你認定我通過‘邊教邊學’提高了成績,那你能不能也試一試邊教邊學這種方法呢?”
餘夏有些困惑:“你的意思是……讓我給你講課?”他想象不出自己能教江靜知什麽。
1:2!就是這個意思!
“不止於此。”江靜知解釋道,開始了她的“傳道授業”,“我是讓你嚐試轉換視角,站在出題人、閱卷老師,甚至是我的角度,來看待你的學習和問題。假設你現在是老師,你會怎麽分析‘學生餘夏’在學業中出現的漏洞?這些漏洞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如果你是老師,你會設計什麽樣的練習和策略來幫他彌補和改正?”
餘夏一聽就急了:“這些不是你的工作嗎?你不想幹了?你要把周末時間都拿去練習顯微注射?我剛才是開玩笑的!”
2:2!這麽快就搬回2分真是始料未及。
江靜知嘴角的笑都壓不住,繼續師道的解惑:“我的意思是授之以漁,三點水的漁。我的重點不是甩手不幹,而是教你方法。你從我這裏吃到的‘魚’已經夠多了,現在是時候學會自己‘漁’了。你需要主動去理解、去揣摩出題人、閱卷老師以及學校老師和我,是如何思考和工作的。”
餘夏心中的不安,略略平複:“怎麽主動了解?”
“溝通和提問。”江靜知啟發他,“我能直接告訴你我的思路,但其他人呢?不是說‘六度空間’理論嗎,世界很小,據說世界上任意兩個人之間最多隔著6個人。隻要你主動、有技巧地去問,去請教你的任課老師,甚至去研究曆年高考真題的解析和評分標準,總會有人願意告訴你答案,幫你理清背後的邏輯。不要隻是一味埋頭刷題,還要時常抬頭看看路,理解你正在走的這條路是誰設計的、通往何方、又該如何高效通過。”
餘夏沉吟了一會兒,眼神逐漸亮了起來:“好像……確實有點道理。”
江靜知那番關於“漁”的理論,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餘夏心裏漾開了一圈圈漣漪。他生平第一次開始認真思考:學習,或許不僅僅是單向的輸入和解題,更是一場需要理解規則、揣摩意圖、甚至預判動向的多維博弈。
他決定將這套方法論付諸實踐,用他最擅長的方式——係統化工程。
第一步:逆向工程與模式識別。
他不再滿足於刷完題對答案。他會把曆年高考真題、模擬卷的壓軸題單獨拎出來,按題型、考點、難度分級建檔。然後,他開始扮演“出題人”:
“這道力學綜合題,為什麽要把斜麵角度設成這個特定值?是為了考察臨界條件判斷,還是為了計算結果能巧妙約簡?”
“這篇文言文閱讀,注釋為什麽隻標注這幾個生僻字?是不是暗示其他詞匯必須通過上下文推斷?出題人想考的是實詞釋義還是虛詞邏輯?”
“英語完形填空的這個空,四個選項詞義接近,但為什麽隻有這個選項能與全文的情感基調形成最佳呼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