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家長見麵
字數:2780 加入書籤
晚自習結束的鈴聲響起,教學樓裏瞬間湧出喧鬧的人流。應婉婷收拾書包的動作比平時慢了幾分,清冷的臉上籠著一層淡淡的鬱色,與周圍熱烈討論的同學格格不入。
她腦海中反複回放著白天與餘夏的那場不算爭執的爭執,更準確地說,是她單方麵感到的挫敗。她無法理解,也無法認同餘夏突然轉變的那套所謂“漁”的理論。
回到位於城西的高檔公寓,玄關的感應燈無聲亮起。父親應文彬正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就著落地燈翻閱一份投資報告,手邊放著一杯熱氣嫋嫋的清茶。聽到開門聲,他抬起頭,金絲眼鏡後的目光敏銳地捕捉到了女兒眉宇間那抹不同尋常的鬱鬱寡歡。
“婷婷回來了?”他放下報告,語氣溫和而關切,“怎麽了?看起來心情不太好。跟爸爸說說在學校遇到什麽難題了?”
應婉婷放下書包,坐到父親旁邊的單人沙發上,身體微微向後靠,習慣性地保持著一種優雅的距離感。
她沉默了幾秒,似乎在組織語言,然後才開口,聲音比平時低緩了些:“沒什麽大事。就是……有點煩。”
她頓了頓,簡單提了白天關於學習方法的爭論,重點自然落在了她如何為餘夏規劃、如何付出,而對方似乎並不完全領情,反而去嚐試一種她認為“低效且不穩妥”的新方法。
“是那個叫餘夏的男生?”應文彬微微頷首,語氣帶著一絲了然,“你媽媽前天去開家長會,回來還提起過他。老師說這孩子學習很主動,也很有方法,最近進步特別快,衝進了年級前三,是匹‘黑馬’。”
他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氣,“你願意幫助同學,這很好。但是婷婷,你要知道,不同的人,思維方式和學習節奏是不同的。”
應文彬放下茶杯,目光溫和卻充滿力量地看著女兒:“你的優勢在於邏輯縝密,善於規劃和高強度執行,能看到最高效的路徑。這是很多人不具備的寶貴品質。或許,那個餘夏同學,他更擅長的是從宏觀理解體係,從源頭把握邏輯,雖然看似會繞點路,但一旦打通,效果也會很好。”
他身體微微前傾,語氣更像一位耐心的導師,而非單純寵溺女兒的父親:“幫助別人,不是非要讓別人完全按照你的方式來。有時候,更好的方式是取長補短,各自發揮所長。比如,你依然可以分享你梳理好的重點題型和高效解法,這是你的強項;而他探索出的那些對知識框架的獨特理解,或許也能反過來給你一些新的啟發。這叫做優勢互補,而不是非要爭個對錯高下,或者一定要誰服從誰。”
應婉婷靜靜地聽著,父親的話像一道冷靜的光,照進了她因執著於“正確”而有些擰巴的情緒裏。她微微蹙起的眉頭稍稍舒展了一些,但眼神裏仍帶著一絲不甘和思索。
“可是……爸,”她輕聲反駁,帶著她特有的、對效率和結果的極致追求,“高三時間太緊了,誰有那麽多時間去驗證某一種方法是否一定有效。如果……如果他最後證明那條路走不通,豈不是浪費了最關鍵的時間?”
應文彬笑了笑,笑容裏帶著曆經世事後的通透與沉穩:“投資裏有句話,叫‘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學習或許也一樣。你可以堅持你認為最穩妥高效的主路徑,但同時,也可以保持一點開放的心態,觀察借鑒一些不同的方法。有時候,看似‘繞遠’的路,反而能發現意想不到的風景。最重要的,不是誰的方法一定對,而是最終誰能達到目標,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
他拍了拍女兒的肩膀:“好了,別為這個煩惱了。你做得已經很好,繼續保持你的優勢。至於同學間如何更好地互助,你可以再想想,找到一種更平衡、更彼此舒適的方式。記住,合作共贏,遠比單方麵的輸出或競爭,能走得更遠。”
應婉婷深吸一口氣,雖然並未完全被說服,但父親理性而富有格局的分析,確實讓她的心緒平複了許多。她點了點頭:“我知道了,爸。我會想想的。”
與此同時,餘家主臥的燈光也還亮著。
餘誌超剛放下行李,風塵仆仆的臉上帶著長途奔波的疲憊,但那雙眼睛卻因急切而顯得異常明亮。
他甚至沒顧上換下沾著旅途塵埃的西裝,就幾步走到床邊,對著正靠在床頭翻閱育兒雜誌的妻子徐茹萍,語氣急促地問:“家長會怎麽樣?兒子考得很好,老師群裏都點名表揚了,這個我知道了!快說說,你…你見到應總了嗎?”
他的聲音裏帶著一種近乎灼熱的期盼,仿佛“家長會”的核心意義,完全係於能否與那位傳說中的商界大佬搭上線。
徐茹萍放下雜誌,看著丈夫一臉“成敗在此一舉”的迫切表情,無奈地笑了笑,輕輕搖頭,打破了他的幻想:“沒有。應總那樣的大忙人,怎麽可能親自來開家長會?是應婉婷的媽媽來的。”
餘誌超臉上那點亮光瞬間黯淡下去,身體重重地坐到床沿:“唉!太可惜了!那你有沒有和應太太搭上話?”
“我?”徐茹萍歎了口氣,“我還不是想著你天天在電話裏念叨的那點心思?幸好幾個老師都點名表揚了天天,給我漲了幾分臉麵,要不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尷尬。散會後,我瞅準一個空檔,真是厚著臉皮,叫住了正要離開的應太太。”
她頓了頓,模仿著當時客氣又略顯局促的語氣:“我就趕緊說,婉婷媽媽,您好,我是餘夏的媽媽。特別感謝您家婉婷同學,這段時間在學習上對我們家餘夏的幫助和鼓勵,真是麻煩她了,孩子這次進步這麽大,也多虧了婉婷。”
餘誌超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妻子,仿佛在聆聽一場重大商業談判的匯報:“她什麽反應?她怎麽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