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魚和漁

字數:3388   加入書籤

A+A-


    晚上回到家,餘夏看著應婉婷給的一疊遞推數列題型資料,心裏卻提不起多少投入的興趣。
    他站在寵物蛇思思的冬眠箱旁邊,手指無意識地轉動著筆,眉頭微微擰起。
    一股強烈的矛盾感湧上心頭。
    他感激她的幫助和付出,也承認她的方案確實高效精準。但另一方麵,他清晰地感覺到,如果繼續沿著她設定的路徑走下去,他很快就會喪失剛剛嚐到的那點“自主探索”的甜頭。
    嚐到自由滋味的鳥兒不會渴望重新回到牢籠。
    被精密“規劃”和“期待”所包裹的窒息感隱隱約約地纏繞上來,這是餘夏頭一回產生這種感覺。
    答應應婉婷今天一定完成?那就意味著他要擱置自己原本的計劃,再次優先處理她的“任務”。
    拒絕她?又該怎麽說?說“我覺得你的方法雖然好,但限製了我在學習上的自主性”?這聽起來太不識好歹,肯定會讓她失望甚至生氣。
    他拿出手機,撥通語音,那邊傳來江靜知劇烈的喘息聲:“江老師!你怎麽了?”
    江靜知回頭看了一眼,在自己身後,宿管阿姨嘟囔著抱怨她的晚歸,關上了樓門。
    江靜知上氣不接下氣的回答:“沒……沒事。在駱老師那裏做實驗……誤了時間……百米速度……衝回來的,還好趕上了門禁……沒事了!你說吧……遇到難題了?”
    餘夏深吸一口氣,組織了一下語言,把白天和應婉婷的對話,原原本本地說了出來。
    “……江老師,我就是覺得別扭。”他最後總結道,帶著困惑和求助,“我知道她是好心,而且這段時間,她的方法確實也有效。但我現在更想試試自己‘捕魚’的感覺。可她話都說到那份上了,我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絕……好像我多不識抬舉似的。你說,我該怎麽辦才好呢?”
    電話裏傳來上樓的腳步聲,然後,江靜知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了然和一絲笑意:“所以,你這是……在向我炫耀甜蜜的負擔嗎?”
    餘夏心裏因對方“體貼”而升起的愧疚感依然清晰:“一點兒也不甜蜜,是苦惱的負擔。我感覺應婉婷給的,是包裝精美的‘魚’。甚至是一條已經剔好了刺、規定了吃法的魚。”
    江靜知秒懂,雖然應婉婷說的是“一起探討”、“碰撞出更優解”,但仔細一品,確實還是條“魚”:
    任務是她布置的——昨天我們討論的;
    方向是她定的——遞推數列題型;
    結果要——給她看看;
    最終成果要——由她來優化。
    這確實和他正在實踐的、江靜知所說的“漁”,不是一回事。
    他的“漁”,是主動去探索知識網絡的構造,去揣摩出題人的心思,去構建自己的解題策略和錯題分析體係。這個過程或許會走點彎路,但每一步的發現和修正都是他自己的,那種掌控感是單純接受別人規劃好的“高效路徑”無法比擬的。
    餘夏需要的是地圖和指南針,而應婉婷給的,依然是規劃好的、不容偏離的導航路線。
    江靜知了然道:“所以你現在不知所措。理智上知道可能什麽對自己更好,情感上卻難以拒絕對方的好意,更害怕去麵對你們倆之間可能產生的衝突和負麵評價。”
    “哎,應婉婷也是好意,但我總覺得……怪怪的,像被程序預設了一樣。”餘夏嘀咕著。
    江靜知思忖片刻道:“餘夏,你有沒有想過,這其實不是一道做不做的選擇題。你完全可以二者兼顧的。”
    “你有什麽好主意?”餘夏來了興致。
    江靜知接著說:“遞推數列這些題雖然是應婉婷給你做的,但遞推數列確實也是高考的考點呀,你完全可以按照你自己‘捕魚’的思路去整理,甚至還可以往裏麵加入新的反饋題,然後與應婉婷交流你的思路,看看她的解題思路堵點在哪裏,沒準對她也是很好的啟發呢?”
    餘夏眼睛一亮:“是這個道理。那我今晚可能做不完,明天還是要失約。”
    江靜知:“我想你明天好好說一說你的想法,應婉婷應該能夠理解你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做這件事。當然你的感受也很重要。你是感到被支持,還是感到被推著走?是感到歡喜,還是感到壓抑?你得自己分辨清楚。好感這東西,沒那麽快消失,但也不能因為它存在,就忽略了自己真實的不舒服。”
    “嗯!我知道了!”餘夏不再糾結,高興的回答:“謝謝你,江老師!我這就去幹活了!”
    第二天,應婉婷看著餘夏擺出的半成品,又聽了他沒完成任務的解釋,不可置信的問道:“你是說,你最近成績的進步,是因為你的家教給你提出了新的學習方法?”
    餘夏點頭確認:“是的是的!”
    “你自己邊教邊學?捕魚?”應婉婷翻了翻桌上那幾頁紙。
    “這是比喻。”
    “我知道。可是這種探索性的試錯,成本是不是高了點?高三的時間多寶貴啊!你怎麽能如此冒險?”應婉婷露出難以理解的驚訝。
    “懂得分析命題意圖和梳理構建知識網絡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餘夏信心十足。
    應婉婷搖搖頭:“高考是看即時分數的戰場。我更相信經過驗證的、高效率的標準化路徑。依我看從曆年數據篩選出來的最優複習方案更靠譜。按計劃執行,效果自然立竿見影。”
    餘夏試圖說服她:“你說的標準化路徑固然高效,可能適合大多數人,大多數題型,但可能不適合新題型。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理解出題和閱卷的規則,而不僅僅是執行解題指令。通過自己去“解碼”,在過程中帶來思維能力的提升。”
    應婉婷嘴角弧度不變,語氣卻冷了一分:“我隻是擔心,有些‘方法’聽起來美好,但萬一高三最後的關鍵時刻穩定性不夠,反而不如踏踏實實跟著成熟的體係走。”
    餘夏迎上她的目光,語氣溫和卻堅定:“學習終究是自己的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比遵循任何“完美”的模板都重要。”
    應婉婷淡淡一笑:“但願如此。我隻是不希望因為一些……嗯……新穎但未經充分驗證的想法,繞了遠路。畢竟,我們的目標,都不允許有閃失,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