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技術的溫度

字數:3693   加入書籤

A+A-


    周末的小院總是最喧騰的。
    張儷和弟媳兩人係著圍裙,在明淨灶台前揮汗如雨,土雞煲的濃香飄散四溢;
    舅舅領著客人踏入梯田,認領“自家”稻田,還成了孩子們追逐蚱蜢的“田野向導”。
    最令張儷欣慰的,是村長家老宅已搭起腳手架,叮當敲響改造的序曲。
    鄰居們也常來串門,話語間滿是探詢:“儷姐,這營生……真能成?”
    一晚,送走最後一位客人,張儷拉住欲回房的餘夏,神秘地掏出計算器:“小餘,來!阿姨給你報報賬!”
    她指尖在按鍵上飛快舞動,哢嗒作響:
    “瞧,這半月,三間房幾乎沒閑著!餐飲毛利更高!刨去成本,淨利是這個數!”她把屏幕亮給餘夏,數字灼眼,臉上笑紋如花:
    “等秋收,金燦燦的稻浪鋪滿山野,那景致才叫絕!客人隻多不少!
    “照這勢頭,不用一年,你的本兒就能回來!明年,咱就能琢磨著擴一擴了!”
    盯著那遠超預期、實實在在的數字,再看張儷臉上久違的、被成就感點燃的光彩,一種奇異的滿足感在餘夏心底悄然滋生——比K線圖飆升更令他踏實。
    很快,返校的日子到了。
    村口的老槐樹下,張儷提著兩個沉甸甸的布袋子,裏麵裝滿了自家曬的筍幹、新米和土雞蛋,執意要餘夏和江靜知帶上。
    “阿姨,這太多了,太麻煩您了。”餘夏接過袋子,感覺手裏一沉,心裏也暖融融的。
    “麻煩什麽呀!”張儷笑著拍拍他的胳膊,眼神裏滿是慈愛,“小餘啊,你這段時間可幫了大忙了,虎頭山這點心意,必須拿著!帶回去讓你家人熬粥喝,比外麵的香。”
    她轉身又替江靜知理了理被風吹亂的劉海,語氣輕柔卻意有所指:“靜知,回去路上照顧好自己,也……多照顧著小餘點。他心思都在學問上,生活上難免粗心。”
    江靜知臉上微熱,嗔怪地看了繼母一眼:“阿姨,他又不是小孩子了。我能照顧好自己就不錯了。”
    張儷笑而不語,隻是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現在又說人家不是小孩子了。
    這時,來接他們的車到了。司機按了下喇叭,示意該出發了。
    張儷抓緊最後的時間,語氣變得鄭重了些,目光在兩人臉上來回移動:“這一趟回去,學業都忙,你們倆……在學校要互相幫襯著點。
    “靜知,你那邊要是遇到難題,別自己硬扛,小餘腦子活,多問問他不丟人。小餘,你也是,要是遇到什麽……嗯,人情世故上的事兒,靜知比你想得周到,多聽聽她的。”
    她頓了頓,聲音裏帶著不舍和期盼:“虎頭山這兒,永遠給你們留著房間。有空了,就一起回來看看,阿姨給你們做好吃的。”
    餘夏鄭重地點了點頭,回答得認真而誠懇:“阿姨您放心。靜知的事,隻要我能幫上忙,一定盡力。虎頭山……我肯定會再來的。”
    他的目光不自覺地瞥向身旁的江靜知,帶著一種他自己也未完全察覺的留戀。
    江靜知聽著母親和餘夏的對話,心裏又是感動又是些許羞澀,她輕輕推了繼母一下:“知道啦!我們會好好的,您快回去吧,靜偉還在家呢。”
    “好好好,不囉嗦了,快上車吧。”張儷笑著擺手。
    車子緩緩啟動,餘夏和江靜知從車窗探出身揮手。
    張儷站在槐樹下,一直望著車子消失在蜿蜒的山路盡頭,臉上帶著欣慰的笑容,輕聲自語:“兩個都是好孩子,路還長著呢,慢慢走唄……”
    高鐵飛馳。窗外,梯田與群山急速倒退,城鎮漸次稠密。
    江靜知倚窗小憩,餘夏凝望窗外,若有所思。
    “我想明白了。”他忽然開口,聲音平靜而篤定。
    “嗯?”江靜知睜開眼。
    “我的下一個目標。”餘夏轉過頭,目光澄澈。
    “哦?不是找著了麽?虎頭山首席技術官?”江靜知打趣。
    餘夏唇角牽起極淡的笑意:“不全是。虎頭山是…一個寶貴的樣本,一個關鍵節點。它驗證了......”他頓了頓,尋找著精準詞句,
    “從前,我認為算法與代碼的歸宿是解題、奪金,或是在金融市場中搏擊。但在這裏,我看到它們如何喚醒一個村莊,讓張阿姨重拾事業,讓遊客擁抱另一種生活。技術,可以是有溫度的。”
    “所以,”他總結道,語氣是前所未有的清晰與堅定,“我要將所學真正用起來。不為虛擬的賽題,不為跳動的數字,而是為了像虎頭山這樣,能帶來微小卻真實改變的地方與人。”
    江靜知望向他,倏然明了。
    治愈這個少年夏日迷茫的,不僅是虎頭山的清風朗月,更是這片土地上破土而出的、具象的希望。
    身旁這位曾佇立頂峰卻倍感虛無的天才,終於為自己錨定了一個更有分量的新賽場。
    她莞爾,重新倚回座椅,輕聲問:“那……好好想想,你的IT神通,怎麽跨界賦能我的斑馬魚研究?讓我也感受一下你技術的溫度。”
    “好。”餘夏的唇角高高的翹起一個弧度。
    高鐵疾馳向前,載著兩個年輕人,還有他們在這個盛夏收獲的、比金牌更沉甸甸的答案,駛向新程,駛向更遼闊的天地。
    窗外,秋色初染的田野正鋪展向遠方。
    ~
    新學期的Q大叉院,空氣中彌漫著不尋常的躁動。
    一場聲勢浩大的交叉課題動員大會點燃了戰火。
    講台上,院長慷慨陳詞,曆數叉院在“量子、AI、金融科技、計算生物”等交叉領域的赫赫戰功,最終手臂一揮,擲地有聲:“未來屬於交叉學科!同學們,去迎接你們的新挑戰,擁抱你們的新搭檔吧!”
    台下,叉院精英們表麵波瀾不驚,內心早已開始飛速盤算。
    這無異於一場學術界的“非誠勿擾”——選課題如選搭檔,關乎未來一年是乘風破浪還是雞犬不寧。
    另一邊的經管學院,應婉婷無疑是“搶跑”選手。
    做了十足功課的她早已錨定經管學院孫教授的“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課題,目標精準,下手果斷。
    對她而言,這課題前沿、熱門,父親與孫教授的老朋友關係,更是得天獨厚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