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 首測72小時預言
字數:4428 加入書籤
陳帆的手指停在鍵盤上方,目光落在屏幕左上角那條剛跳出的日誌。中天證券的IP地址依舊懸在那裏,像一枚釘入木板的鐵釘,無法忽視。他沒有拔下U盤,也沒有繼續導入新成員權限文件。
“我們不能再拚速度了。”他說。
張遠抬起頭,眼皮還帶著熬夜後的浮腫,聽見這句話時怔了一下:“什麽意思?”
“他們比我們早兩分鍾進場。”陳帆的聲音很平,沒有起伏,“不是因為我們慢,是因為他們的位置更高。我們靠係統跑數據、拆單子、搶時間,可人家隻要調個接口,就能提前看到結果。”
李陽摘下耳機,放在桌上。他沒說話,但眼神已經變了——從疲憊轉為清醒,再轉為某種沉沉的思索。
“所以?”張遠問。
“所以我們得換賽道。”陳帆站起身,走到SGI工作站前,手指敲了敲機箱外殼,“不再追著信號跑,而是提前知道它會在哪一刻出現。”
他轉身打開主控台的項目目錄,點開一個名為“LongPredV1”的文件夾。界麵彈出,是一組尚未運行的模型參數配置表,標題欄寫著:72小時股價趨勢預測係統(測試版)。
“這東西……真能行?”張遠湊過去看。
“不知道。”陳帆說,“但今晚必須試一次。”
李陽走過來,掃了一眼輸入字段裏的數據源標記:“用了上周補錄的三年曆史行情?還有昨天剛接入的券商研報摘要?”
“全上了。”陳帆點頭,“這不是短周期套利模型,是綜合波動結構、資金流向和基本麵變化的推演係統。算力要求高,隻能在這台機器上跑。”
“萬一中途崩了呢?”張遠看著那排閃爍的硬盤指示燈,“這玩意兒還沒完全穩定。”
“我設了三個自動保存節點。”陳帆調出後台進程管理界麵,“每完成二十四小時預測段落,就獨立存檔一次。就算斷了,也有階段性成果。”
李陽坐到副機位,開始檢查內存分配策略。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如果這個模型能輸出準確結果,他們就不需要再被動響應市場異動,而是可以主動預判機會。那種被別人放風試探的感覺,或許就能徹底扭轉。
“啟動吧。”他說。
陳帆按下回車。
屏幕瞬間切換至運算監控界麵。CPU使用率曲線猛地拉升,SGI工作站的風扇聲驟然增強,像是被喚醒的野獸開始喘息。進度條緩慢推進,預計總耗時五小時十八分鍾。
時間滑過淩晨四點。
三人各自守在崗位上。李陽每隔十分鍾手動調整一次進程優先級,防止其他後台任務擠占資源;張遠反複核對原始數據流,確認沒有異常字段混入訓練集;陳帆盯著輸出窗口,等待第一組預測圖形生成。
五點二十三分,係統彈出首個完整預測圖:深發展A。
圖形展開的瞬間,張遠皺起眉:“不對勁。”
屏幕上,未來七十二小時的股價走勢前半段呈下行傾斜,最低點出現在第二十五小時左右,之後才緩慢回升。而此刻的實際盤麵正處於小幅震蕩上行通道,兩者明顯背離。
“是不是參數錯了?”張遠看向陳帆,“或者數據源出了問題?”
“沒錯。”陳帆盯著圖像,語氣不變,“形態確實是這樣。”
“那豈不是說它會跌?”張遠聲音提高,“可我們剛做完一筆交易,就是因為有人提前動作才警覺起來。現在你讓我信一個跟現實反著走的圖?”
李陽沒參與爭論,而是調出回測庫。他輸入當前K線結構特征碼,檢索過去五年內相似形態案例。幾分鍾後,三條匹配記錄浮現出來。
“三次。”他低聲說,“都是先壓後拉。最後一次發生在九六年底,主力洗盤兩周,然後連續七個交易日漲停。”
張遠湊過去看細節,發現每次反轉前都有一個共同信號:成交量在下跌末期突然萎縮,賣盤力量枯竭。
“我們現在能看到這種量變嗎?”他問。
“能。”陳帆指向數據麵板,“今天上午十點,該股委托賣出總量比昨日同期少了百分之三十七,買盤卻在悄悄堆積。這不是沒人賣,是主力不放貨。”
張遠沉默了幾秒,重新看向那張預測圖。原本刺眼的下行曲線,此刻似乎有了另一種解釋。
“你是說……它現在漲,是因為散戶推的?”
“對。”陳帆點頭,“真正的動作還沒開始。等最後一批恐慌盤交出籌碼,才會真正啟動。”
“所以模型不是錯了,”李陽接話,“是在看更遠的地方。”
房間裏安靜下來。窗外天色仍暗,隻有實驗室頂燈映在屏幕上,照出三人凝住的臉。
六點十四分,係統完成全部計算。最終輸出結果顯示,第三日午後將形成標準“晨星”K線組合,理論漲幅區間為8.6%至9.8%。
陳帆撥通電話,號碼是王教授辦公室的直撥線。鈴聲響了四下,對方接起,語氣帶著被打擾的不悅。
“陳帆?這個點打電話……”
“老師,能不能請您來一趟實驗室?”陳帆語速平穩,“有個結果,想請您親自看看。”
電話那頭停頓了幾秒。“你現在又搞什麽名堂?”
“不是名堂。”他說,“是一個預測。我想知道,在您眼裏,它算不算數。”
七點零九分,王教授推開實驗室門。他穿著舊夾克,手裏拎著公文包,進門第一句話就是:“別跟我說什麽AI炒股,我不信那些虛的。”
陳帆沒解釋,隻把顯示器轉向他,打開原始數據路徑與算法流程圖,最後調出預測圖與實時行情對比界麵。
王教授坐下,一言不發地看了十分鍾。他逐項檢查時間戳、數據來源編號、變量權重設置,甚至翻出紙筆手算了一組回歸係數。
八點整,深發展的盤口出現異動。連續三筆大買單吃掉賣一至賣三檔,價格跳升兩個價位。成交量柱狀圖陡然拉長。
“這是……”張遠盯著屏幕,呼吸輕了下來。
“晨星形態正在形成。”李陽低聲說。
九點十七分,該股收出完整“晨星”K線,全天漲幅定格在9.4%。
王教授一直坐著,直到收盤集合競價結束,才緩緩合上筆記本電腦。他抬頭看著陳帆,眼神複雜。
“你們……什麽時候開始做這個的?”
“三個月前。”陳帆答。
“用的是什麽算法框架?”
“自建的多層加權推演結構,融合了非線性擬合和狀態轉移判斷。”
王教授忽然笑了下,搖頭:“這已經不是學生項目了。”
他站起身,拍了拍陳帆的肩:“比我們係去年通過的博士論文,有用得多。”
門關上後,實驗室恢複寂靜。
張遠拿起打印機剛吐出的圖表,對著燈光看了一會兒,嘴角慢慢揚起:“這次,是我們先看見光。”
李陽已經開始歸檔日誌,將本次運行標記為“裏程碑事件M03”。他的後台任務列表裏,新一輪壓力測試已在排隊等候。
陳帆坐在主控台前,打開新文檔,標題寫上《中長期趨勢預測模塊V1.0技術白皮書》。光標在首行閃爍,他卻沒有立刻輸入。
他的手伸向主機,將U盤從接口拔出,換了個位置插進前置USB口。這個動作完成後,他才低頭敲下第一個字。
服務器風扇持續低鳴,硬盤指示燈規律閃動,整個係統仍在運轉。
李陽忽然出聲:“下一個測試目標,要不要加上‘四川長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