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 資金規模破百萬

字數:4256   加入書籤

A+A-


    能源類轉債的紅色預警框還在主屏中央閃爍,陳帆雙擊調出發行方近三年公告記錄,手指在鍵盤上敲下檢索指令。係統迅速歸集出十二份相關文件,其中三份標注了“利潤下滑”“產能調整”等關鍵詞。他沒說話,隻是把窗口拖到右側副屏,順手點了保存。
    幾秒後,屏幕角落的資金統計模塊自動刷新。
    一串數字跳了出來:1270386.42。
    李陽的目光掃過那行數值,停頓了一下。“過了。”他說。
    張遠從顯示器後抬起頭,“多少?”
    “一百二十七萬零三百八十六。”
    交易室裏安靜了幾秒。張遠站起身,繞到主控台側麵,盯著那串數字看了兩遍。“咱們賬戶第一次破百萬,還是在這種時候。”他笑了笑,又坐回去。
    陳帆關掉公告列表,切回係統架構界麵。強贖識別引擎的運行日誌已累計三頁,全部標記為“正常觸發”。他點開晨會規程模板,在頂部新增一行加粗標題:《資金管理細則(試行)》。
    “今天起,所有操作必須按新規則走。”他說。
    李陽停下正在編寫的測試腳本,抬頭看向主控台。“什麽規則?”
    “三條。”陳帆語速平穩,“第一,賬戶分級授權,隻有我和周婷能審批超十萬的資金調動;第二,單隻股票持倉不得超過總資金的百分之十五;第三,任何標的回撤超過百分之三,係統自動發出減倉提醒,拒不執行者暫停交易權限。”
    張遠皺眉,“百分之三是不是太嚴了?有些票震蕩大,剛建倉就碰止損線怎麽辦?”
    “那就說明你買得不對。”陳帆調出邯鋼轉債的操作日誌,“昨天要是沒人盯住公告,我們這三十七萬麵值全被贖回,直接虧一萬二。這不是震蕩問題,是生存問題。”
    李陽看著屏幕上那筆規避損失的記錄,點頭。“流程確實不能靠人補。萬一哪天我們都睡過去了呢?”
    “所以不能再憑感覺做事。”陳帆打開後台配置麵板,啟用一個名為“風險預算”的新模塊。界麵上彈出三個分區:戰略配置、戰術調整、應急機動。他分別設定初始額度,並綁定獨立的風險監控策略。
    “戰略賬戶放長線標的,波動容忍度高一點;戰術賬戶做波段,但每天最多調倉兩次;應急賬戶留二十萬現金,專用於突發機會或對衝極端行情。”
    周婷一直坐在角落的終端前,默默記錄著會議要點。這時她抬起頭,“我這邊的壓力測試工具可以接入這個模塊,模擬不同市場環境下的組合表現。”
    “現在就試。”陳帆說。
    她調出測試界麵,導入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期間的滬深指數數據流,設定暴跌模式為連續三日跌幅超5%。係統開始推演當前持倉結構下的淨值變化。
    進度條走到一半時,曲線陡然下墜。但很快,一條對衝策略被激活——國債期貨倉位自動提升,權益類資產比例降至41%。最終模擬結果顯示,組合最大回撤為6.8%,而同期大盤下跌14.3%。
    “這相當於虧得少一半。”李陽盯著結果,“而且恢複更快。”
    “關鍵是它自己動了。”張遠語氣變了,“不是等人拍板。”
    周婷補充:“隻要預設條件滿足,比如VIX突破28,或者單日跌停股數量超過八十隻,係統就會啟動保護機製。不需要開會,也不需要請示。”
    陳帆在權限管理頁麵新建一組角色定義,將“風控校驗”設為交易指令的前置環節。一旦某筆委托觸及止損線或超限持倉,提交按鈕將直接鎖定。
    “以後誰也不能繞過去。”他說。
    張遠沉默片刻,忽然開口:“把我負責的那個藍籌賬戶也劃進去吧。”
    “你確定?”陳帆看向他。
    “以前覺得賺錢就是本事。”張遠盯著自己的操作記錄,“現在明白,不虧才是底線。而且……”他頓了頓,“規則越清楚,反而越敢動手。”
    李陽已經開始修改賬戶分組策略。他在係統中創建三個獨立資金池,分別命名並綁定對應的風控參數。每完成一項設置,界麵上的小綠點依次亮起。
    “權限同步了嗎?”陳帆問。
    “正在推送。”李陽敲完最後一行命令,“所有終端將在下次登錄時強製更新配置。”
    主屏右下角彈出提示框:“機構化運作模式已激活。”
    周婷合上筆記本,輕聲說:“下一步是不是該做每日報告模板了?”
    “已經在做了。”陳帆打開一份新的文檔,列出四項必備內容:持倉變動表、風險敞口表、預警信號表、資金流向熱力圖。“以後每天開盤前十分鍾,所有人必須提交這‘三表一圖’,缺一不可。”
    李陽點頭,“這樣大家都能看到整體情況,不會各自為戰。”
    “還有清算流程。”周婷提議,“建議增加自動對賬功能,每天收盤後比對各賬戶實際持倉與係統記錄,差異超過千分之五就報警。”
    “加上。”陳帆記下備注。
    張遠靠在椅背上,看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流。“以前十幾萬的時候,一個人看盤就夠了。現在不一樣了,光靠眼睛盯不過來。”
    “也不是要你們盯。”陳帆切換到係統監控麵板,“是要讓機器替我們盯。人定規則,機器執行,錯了改規則,而不是改結果。”
    李陽調試完最後一個接口,伸了個懶腰。“這套東西跑起來,以後哪怕我們不在,也能照常運轉。”
    “這就是目的。”陳帆關閉編輯器,返回主界麵。資金曲線穩定上揚,最新數值停留在1270391.50元。風控模塊顯示當前整體風險評級為“中低”,無異常警報。
    他點開晨會紀要模板,將今天的討論內容逐條歸檔。最後添加了一條備注:自即日起,所有新策略上線前必須通過壓力測試與合規審查雙重驗證。
    “下周開始試行。”他說。
    張遠重新打開自己的交易終端,查看剛剛被納入統一風控框架的賬戶。原本報錯的幾筆曆史操作已被係統標紅,提示“未經過風險評估”。
    “得重新規劃節奏。”他低聲說。
    李陽正在整理壓力測試的日誌文件,準備歸入案例庫。他注意到最後一次模擬中,係統在第二天下跌途中曾短暫誤判反彈信號,雖然後續及時修正,但仍值得複盤。
    “這裏有個延遲。”他指著一處時間戳,“響應慢了四十七秒。”
    “記下來。”陳帆說,“明天優化事件監聽隊列。”
    周婷翻開筆記,寫下今天的三項待辦事項:完善壓力測試模型、對接清算對賬功能、參與晨會模板終審。
    服務器風扇持續低鳴,四台主機指示燈規律閃爍。主屏左側的可轉債監控列表仍在滾動刷新,那隻能源類轉債仍處於紅色預警區,正股價格連續第十三個交易日高於轉股價的130%。
    陳帆盯著那條高亮條目,調出發行人股權結構變更記錄。一份半年前的股東減持公告引起他的注意——其中一名自然人股東,曾在某次公開采訪中提及“考慮資本運作新路徑”。
    他把這條信息拖進分析麵板,關聯近期成交量異動。係統開始生成初步推演模型。
    張遠察覺到主控台的變化,扭頭問:“又要動了?”
    陳帆沒有回答,而是打開了交易指令預錄界麵,輸入一筆小額買入委托,金額五萬元,標的正是那隻能源轉債。
    委托類型選為“條件單”。
    觸發條件設定為:若發行人發布重大資產重組預告,則自動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