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結構化產品試水
字數:4062 加入書籤
中青寶的K線圖還掛在主屏右側,狀態標識由W轉為D的提示剛過去不到兩小時。李陽的手指懸在回測窗口上,還沒來得及關閉模擬進程。
“這個模型不能隻跑在測試環境。”陳帆的聲音從背後傳來,語氣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它得進產品。”
張遠抬起頭,正要開口,卻被周婷搶先:“你是說,拿真金白銀去試?”
“不是試。”陳帆走到主控台前,調出資金賬戶總覽頁麵,“是落地。我們已經驗證了狀態轉移的有效性,也扛住了DDoS攻擊,係統穩定運行超過七十二小時。現在缺的,是一套能讓外部資金安全進入的機製。”
李陽皺眉:“可這畢竟是學生團隊,沒人會把錢交給一群沒牌照的年輕人。”
“那就先小規模起步。”陳帆打開一個新文檔,標題打了四個字:結構化產品。“不公開募集,不打廣告,隻麵向了解我們操作邏輯的人開放認購。首期三百萬,優先級和劣後級分層設計。”
張遠眼睛一亮:“你是想讓別人出錢保本,我們來博收益?”
“反了。”陳帆搖頭,“優先級拿固定回報,風險最低;劣後級承擔虧損,但也享有超額分成。一旦淨值跌破止損線,係統自動清倉,優先級本金優先退出。”
周婷盯著屏幕上的架構圖,眉頭微蹙:“你設的是0.85預警、0.8強製平倉?”
“對。”陳帆點頭,“過去三年最大回撤是27%,按初始淨值1元算,跌到0.73。我們留出緩衝,提前在0.8就砍掉,確保不碰到底層資金安全。”
“可萬一市場暴跌,流動性枯竭呢?”李陽追問,“就像2008年那種情況,指令發出去也沒人接盤。”
“所以必須壓縮執行鏈路。”陳帆轉向他,“你要做的不是預測極端行情,而是保證係統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動作。哪怕隻能成交一部分,也要啟動分批強平機製,優先處理高波動品種。”
李陽沉默片刻,起身走向副控台:“我重新優化交易接口,加一道本地緩存校驗,確保斷網時也能按最新狀態執行指令。”
“還有清算流程。”周婷翻開筆記本,“托管賬戶、份額登記、收益分配規則都得寫清楚。投資者不是慈善家,他們要看合同條款是否嚴密。”
“說明書我來起草。”陳帆說著,已開始輸入產品名稱:趨勢守護一號。
接下來兩天,辦公室裏鍵盤聲不斷。李陽在後台重構風控模塊,加入三層熔斷邏輯;張遠整理曆史業績數據,剔除早期手工操作記錄,隻保留近十八個月自動化運行結果;周婷則反複推敲路演話術,把“馬爾可夫狀態機”換成更易懂的表述——“基於市場行為規律的趨勢判斷係統”。
第三天下午,內部評審會召開。
投影幕布上顯示著產品結構圖。陳帆站在前方,簡述核心機製:“優先級出資200萬,年化預期6%;劣後級出資100萬,承擔全部浮動虧損,若收益超過8%,超出部分按三七分成。”
“為什麽是三七?”張遠問。
“我們拿三成。”陳帆答得幹脆,“這不是暴利模式,是建立信任。初期少賺點,但要把‘守信履約’刻進品牌裏。”
周婷補充:“所有交易決策均由係統生成,日誌全程留痕。投資者可以隨時申請查閱操作記錄,確認無人工幹預。”
“那如果係統錯了呢?”張遠直視她,“模型失效,淨值狂跌,你拿什麽說服人家繼續相信這套東西?”
房間裏安靜了一瞬。
“我們不說服。”陳帆平靜回應,“我們履約。虧了就是虧了,按規則止損退出。真正的信用不在漲多少,而在跌的時候有沒有守住底線。”
李陽忽然抬頭:“我已經做完壓力測試。在千筆並發下單場景下,本地節點可在2.8秒內完成全賬戶強平。最壞情況下,最多損失5%的流動性溢價,不會影響整體執行。”
周婷記下數據,低聲說:“夠了。比起人為猶豫,這已經是極限響應速度。”
一周後,封閉式路演在園區會議室舉行。
兩位大學教授坐在前排,麵前擺著打印整齊的產品說明書。其中一位翻到風控章節,指著那條紅色橫線:“你們設定的止損點比行業平均激進,通常都在0.7以下。為什麽選0.8?”
周婷接過話筒:“因為我們的目標不是搏反彈,而是防失控。當市場進入下跌延續狀態,曆史數據顯示後續繼續下行的概率超過六成。我們寧可錯殺,也不願讓風險敞口持續擴大。”
另一位教授問:“你們團隊平均年齡不超過二十五歲,如何保證長期運作的穩定性?萬一有人畢業離開,或者理念分歧導致分裂?”
“這不是依賴個人的團隊。”周婷調出係統日誌界麵,“過去五百三十天,策略模塊無人工調整。每一次買入賣出,都源於數據輸入與規則判定。即使今天所有人都離開,係統仍會按照既定邏輯運行。”
她頓了頓,補充一句:“我們現在做的,其實是智能投顧的雛形。未來還會引入多模型投票機製,進一步降低單一策略失效的風險。”
兩位教授交換了一個眼神。片刻後,年長那位合上文件夾:“我可以投五十萬,但有一個條件——每季度提供一次完整的操作歸因分析。”
“沒問題。”陳帆點頭,“我們會附上每一筆回測對比和實際執行偏差說明。”
另一人笑了笑:“那我也跟五十萬。不過別指望我拉人進來,我隻為自己負責。”
當天傍晚,銀行到賬通知彈進財務係統。
張遠盯著屏幕,手指微微發抖。他沒有跳起來歡呼,也沒有拍桌大笑,隻是輕輕點了刷新鍵,確認數字無誤後,低聲叫李陽:“你來看看,是不是真的進了?”
李陽湊近一看,核對戶名和金額,點頭:“沒錯,托管行已經確認。”
“三百萬。”張遠喃喃道,“真有人願意把錢交給我們。”
“因為他們看到的不是我們。”陳帆站在主控台前,目光落在新上線的產品監控麵板上,“是這套能獨立運轉的係統。”
屏幕上,“趨勢守護一號”的淨值欄顯示為1.000,狀態為“運行中”。下方細分字段實時更新:持倉集中度34%,最大單股占比6.2%,風險敞口評級B級。
李陽正在後台加載最新的風控腳本。他將止損邏輯嵌入核心線程,設置雙重校驗機製,並綁定短信報警通道。隻要淨值觸及0.85,不僅係統彈窗提醒,還會向三人手機同時發送警報。
“現在就算我們睡著了,它也會自己動手。”他說。
周婷將最後一份簽字掃描件歸檔,順手把“智能投顧雛形”幾個字加粗標亮。她沒保存完就關掉了文檔,轉頭看向陳帆:“下一步是不是要建獨立服務器集群?現在的設備撐不住多產品並行。”
“已經在聯係機房資源。”陳帆回答,“但現在還不急。首要是讓這隻產品平穩走過前三個月。”
他伸手調出托管協議副本,目光掃過責任條款那一欄。
就在這一刻,係統右下角跳出一條提示:
【賬戶A01申購確認】
【金額:3,000,000元】
【結算完成時間:17:23:41】
陳帆的手指停在回車鍵上方,指尖微壓,尚未抬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