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 自建服務器農場

字數:4819   加入書籤

A+A-


    陳帆的手指還停在回車鍵上,屏幕右下角的結算提示尚未消退。他沒有動,也沒有說話,隻是盯著那串數字多看了兩秒。三百萬到賬了,不是模擬,不是測試,是真金白銀的信任。
    下一秒,他抬手關掉彈窗,調出本地資源監控麵板。CPU使用率已經逼近閾值,內存占用持續攀升,網絡請求隊列開始堆積。係統運行平穩,但負載壓力比預想來得更快。
    “不能再等了。”他開口,聲音不高,卻讓李陽和張遠同時抬頭。
    李陽剛完成風控腳本的最後一次校驗,聽見這話立刻明白過來:“你是說機房的事?”
    “就是現在。”陳帆起身,拿起桌上的合同副本,“大學實驗室的設備撐不住兩隻產品並行,更別說後續擴容。我們得有自己的服務器農場。”
    張遠站起身,揉了揉發酸的眼睛:“IDC那邊聯係好了?”
    “訂了兩個42U機櫃,獨立IP段,分期付款。”陳帆將文件遞給張遠,“明天首批設備進場,我們必須連夜部署。”
    李陽立刻打開筆記本,調出架構圖:“我建議用KVM做虛擬化層,單台物理機能跑二十個實例,資源利用率能提到七成以上。行情采集、數據清洗、風險監控這些模塊可以完全隔離運行。”
    “電力和散熱呢?”張遠翻著合同條款,“二手服務器便宜,但功耗不低,UPS必須到位,不然斷電一次,全盤重來。”
    “我已經聯係王教授那邊,借一台淘汰的DELL 2950應急。”李陽說著已經開始寫配置清單,“風扇組我自己組裝,工業級靜音款,溫控探頭接主板,實時反饋溫度數據。”
    陳帆點頭:“布線按雙回路設計,所有服務器分兩組供電,避免單點故障。光纖接入由IDC負責,但我們自己做驗收。”
    三人連夜趕往城東的數據中心。淩晨一點,第一批五台服務器運抵機房。開箱清點時,問題來了——其中一台主板燒毀,無法點亮。
    “備用件還沒到貨。”搬運工人攤手。
    李陽蹲下身,迅速拆開機箱,取出硬盤:“用PXE網絡啟動,把係統鏡像推到測試機上,臨時頂替節點功能。”
    “可測試機不在現場。”張遠皺眉。
    “在。”李陽抬頭,“王教授答應借的那台DELL,兩個小時後送到。”
    張遠立刻撥通電話,協調運輸路線。陳帆則開始檢查機櫃位置,確認電源接口和光纖端口無誤。他親自接過網線,一根根理順,貼上標簽,按預定拓撲結構接入交換機。
    兩小時後,替換設備送達。李陽迅速安裝係統鏡像,配置網絡參數。張遠帶著人把七台服務器依次上架,固定導軌,連接電源線和散熱風扇。陳帆站在一旁監督,每台機器通電前都親自核對電路分配。
    淩晨四點,最後一台服務器完成上架。陳帆按下總閘開關,機房內瞬間響起整齊的風扇聲。指示燈逐一亮起,紅綠交錯,像是被喚醒的生命體征。
    “供電正常。”張遠看著電流表讀數,“電壓穩定,溫度初始值二十三度。”
    “網絡通了。”李陽敲擊鍵盤,ping通了遠程管理地址,“SSH可以登錄,但Web控製台打不開。”
    陳帆接過鍵盤,嚐試訪問虛擬化平台界麵,頁麵加載失敗。
    “可能是防火牆策略。”李陽調出日誌,“讓我看看iptables規則。”
    幾分鍾後,他找到了問題:“SSH端口被誤封了,應該是鏡像模板的安全策略沒改。”
    張遠立刻修正規則,重建連接隧道。陳帆重新登錄,終於看到了KVM管理界麵。
    “創建第一個虛擬機。”他說。
    李陽輸入指令,選擇資源配置:2核CPU、8GB內存、100GB磁盤。係統開始初始化。
    幾秒後,狀態欄顯示“Running”。
    “成功了。”李陽鬆了口氣。
    接下來三個小時,他們陸續創建了二十個輕量級實例。每個實例對應一個子係統模塊:行情采集、數據清洗、模型運算、風險監控、交易執行、日誌歸檔……
    “現在就算主控台炸了,其他節點也能自動接管。”李陽靠在椅背上,盯著滿屏的運行狀態,“這不再是依賴單一設備的係統,而是一個集群。”
    陳帆沒有回應。他正在調取機房攝像頭畫麵,切換到俯視視角。七台服務器排列整齊,指示燈規律閃爍,像一片微縮的星群。
    他打開遠程監控麵板,逐項查看各節點負載情況。CPU平均占用率37%,內存使用可控,網絡延遲低於毫秒級。所有服務進程均處於活躍狀態。
    “試試遠程重啟。”他說。
    李陽執行命令。三秒後,目標虛擬機重新上線,服務自動恢複,未丟失任何數據包。
    “容錯機製有效。”張遠記錄下響應時間,“從斷電到重啟完成,預計不超過九十秒。”
    “還不夠。”陳帆搖頭,“下次要做到六十秒內全自動恢複,包括數據庫同步。”
    李陽點頭:“我可以優化心跳檢測頻率,縮短故障判定窗口。”
    張遠忽然指著溫控麵板:“溫度升到二十八度了,風扇轉速得調高。”
    “先加一組外置散熱。”陳帆說,“下周裝溫濕度報警,再接一條獨立電源線路。”
    三人繼續調試各項參數。李陽編寫自動化腳本,設定每日淩晨三點執行全量備份;張遠整理設備清單,標記每台服務器的用途和責任人;陳帆則重新規劃IP地址段,為未來擴展預留空間。
    天邊泛白時,係統已連續穩定運行六小時。所有虛擬機實例運行正常,資源調度均衡,無異常告警。
    陳帆站起身,走到玻璃幕牆前。機房內部燈火通明,服務器陣列靜靜運轉,風扇聲低沉而持續,像某種機械呼吸。
    “這才是真正的金融數據中心。”他低聲說。
    李陽走過來,手裏拿著打印出來的部署報告:“第一批實例全部就位,下一步是不是要把‘趨勢守護一號’的運行環境遷進來?”
    “不急。”陳帆看著監控大屏,“先讓它在測試集群跑滿二十四小時,確認穩定性。我們要確保每一次遷移都是安全的,而不是冒險。”
    張遠端起冷掉的咖啡喝了一口:“等所有模塊都搬進來,我們就不用再看別人臉色了。帶寬、存儲、計算資源,全都自己掌控。”
    “數據主權。”李陽輕聲說,“從今天起,我們的係統不再寄人籬下。”
    陳帆沒再說話。他轉身回到主控台,打開一個新的終端窗口,輸入一行命令:
    `tail f&n/boot.log`
    日誌流緩緩滾動,每一行都記錄著係統的生命軌跡。他注視著最新的一條信息:
    【KVMNode07 | Status: Online&ne: 06:23:18】
    這時,李陽忽然叫了一聲。
    “內存兼容性問題又出現了,Node03宿主機藍屏了。”
    陳帆立刻切換過去,查看BIOS日誌。
    “節能模式幹擾內存頻率。”他說,“進BIOS,關閉Cstates,鎖定DRAM電壓。”
    李陽快速操作,重新加載KVM模塊。
    數秒後,Node03恢複連接,所有下屬虛擬機自動重啟,服務陸續上線。
    “改用靜態內存綁定。”陳帆說,“禁用NUMA自動均衡,防止資源漂移。”
    李陽照做。係統再次穩定。
    “現在。”陳帆調出全局拓撲圖,“七台物理機,一百四十個虛擬實例容量,已啟用二十個。我們還有足夠的空間。”
    張遠翻開筆記本:“下一步,把數據采集模塊獨立出來,加上自動降級機製。萬一外部接口失效,至少保留本地緩存服務。”
    “對。”李陽補充,“還可以做個健康檢查代理,定時掃描各節點狀態,發現問題提前預警。”
    陳帆點頭,正要回應,突然發現遠程管理界麵卡頓了一下。
    他立刻調出網絡流量圖。
    入站帶寬出現短暫 spikes,雖未達到攻擊級別,但請求模式有些異常。
    “這不是正常流量。”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