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1:5倍的身後背影

字數:4445   加入書籤

A+A-


    陳帆的手指從手機屏幕移開,KL0983的驗證界麵還亮著,光標在“請輸入初始指令”下方閃爍。他沒有繼續操作,而是將手機倒扣在桌麵上,發出一聲輕響。
    “先把外部接口全關了。”他的聲音不高,但足夠清晰,“所有認證請求,暫停。”
    周婷抬頭看了他一眼,手指已經落在鍵盤上。她沒問原因,隻是迅速調出權限管理模塊,切斷了七條正在等待響應的遠程連接通道。李航也同步行動,開始掃描最近二十四小時內的係統調用日誌。
    “我們剛發現的事還沒理清,現在不能讓任何外力再碰係統。”陳帆走到主控台前,拉開抽屜取出一個加密U盤插進終端,“先處理眼前的問題。”
    話音剛落,係統警報突然彈出。
    【監管信號捕捉:滬深交易所風險監控中心發出非公開問詢函】
    【主題:關於近期高杠杆衍生品交易行為的合規性核查】
    【關聯賬戶:6個,含主力做空倉位】
    紅色邊框的提示框占據整個屏幕中央,持續三秒後自動歸檔至待辦列表,但震動感已傳遍整個操作台。
    李航皺眉:“他們動作比預想快。”
    “不是預想。”陳帆盯著那串賬戶編號,“是必然。1:5倍杠杆,已經超過個人投資者常規容忍線。就算現在沒人舉報,數據異常也會觸發例行篩查。”
    周婷調出交易記錄匯總表:“過去兩個月,我們在港美股期權市場的持倉集中度上升了六成。雖然分散在不同主體名下,但底層資產指向一致。”
    “監管看的不是你怎麽拆的,而是整體風險敞口。”陳帆坐下,打開模擬程序,“讓他們查,但我們得知道他們會查到什麽程度。”
    李航立即構建收益敏感性模型,輸入當前波動率、持倉周期和資金成本參數。屏幕上很快生成三條曲線——分別對應1:3、1:4、1:5的杠杆比例。
    “按現有策略推演,如果降到1:3,年化預期收益會掉到17%以下。”李航指著圖表,“而最大回撤隻減少不到五個百分點。換句話說,我們犧牲的是效率,換來的緩衝空間非常有限。”
    “這不是選擇題。”周婷忽然開口,“如果我們被動降,等於承認操作存在瑕疵。一旦被打上‘**險賬戶’標簽,後續開戶、融資、跨境結算都會受限。”
    陳帆點頭:“所以不能等他們定性,我們要先給出解釋邏輯。”
    “解釋的前提是有合規路徑。”周婷調出工商注冊數據庫,快速篩選出符合金融投資類目的企業類型,“以有限合夥形式設立專項基金,通過機構通道申請更**控額度,理論上可行。”
    “需要實際控製人備案,還要提交資金來源說明。”李航補充,“而且審批周期至少二十天。”
    “夠了。”陳帆說,“隻要結構合法,流程走得通,就能爭取觀察期。我們現在要做的,是讓這套架構看起來不是臨時補救,而是早有規劃。”
    周婷立刻新建文件夾,命名為“昆侖一期結構化方案”,開始起草合夥協議模板。李航則啟動稅務測算模型,評估不同出資比例下的綜合成本。
    陳帆沒有閑著。他調出係統內建的政策分析模塊,啟用“條例傳導路徑預測”功能。這個工具原本用於判斷宏觀政策對市場情緒的影響節奏,現在被用來反向推演監管落地時間。
    輸入關鍵詞:衍生品、個人投資者、杠杆限製、征求意見稿。
    係統開始抓取近三年央行會議紀要、證監會新聞發布會文本、行業協會內部通報摘要,並結合媒體口徑變化進行權重賦值。
    進度條緩慢推進。
    五分鍾後,初步結論浮現:
    > “《金融機構衍生品管理條例》草案已完成內部修訂,預計兩周內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正式實施窗口期為三個月左右,重點監管對象為單戶超限操作及跨市場聯動交易行為。”
    “三個月……”李航低聲念道,“也就是說,我們現在還有緩衝期。”
    “但市場不會等。”陳帆站起身,“大多數人會覺得這隻是風聲,不會立刻調整。可等他們反應過來,規則已經變了。”
    “你是想提前重構?”周婷停下打字。
    “不隻是重構。”陳帆看著屏幕上仍在跳動的資金流圖譜,“我們要趕在所有人還在觀望的時候,把新路走通。”
    他轉向李航:“通知所有合作方,兩周內完成頭寸結構調整。原有個人賬戶逐步平倉,新設機構主體分批承接。優先處理流動性好的標的,殼公司相關的延後處理。”
    “會不會太急?”李航猶豫,“有些通道還沒完全打通。”
    “正因為沒通,才要逼它通。”陳帆語氣堅定,“監管不會因為你不方便就推遲。我們現在每拖一天,後麵就要多付出三倍代價。”
    周婷快速核算了一遍資金劃轉順序:“如果分三批次轉移,稅務成本可以壓到最低。但我建議保留兩個個人賬戶作為監測樣本,萬一政策有變,我們能第一時間捕捉反饋。”
    “可以。”陳帆同意,“留一個港股通道,一個美股通道,倉位控製在1:2以內,當作合規對照組。”
    三人重新分配任務。周婷負責法律架構與稅務優化,李航協調外部通道並更新風控閾值,陳帆則主導整體節奏把控。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終端屏幕上的數據不斷刷新。新的申報材料框架逐漸成型,包含合夥協議草本、出資意向書模板、托管銀行對接清單。
    就在周婷準備上傳第一版文檔時,係統再次彈出預警。
    【檢測到未發布法規草案內容更新】
    【文件名:《金融機構衍生品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
    【核心條款摘要:個人投資者參與標準化衍生品交易,最高杠杆不得超過1:3;機構需提供壓力測試報告方可申請差異化風控額度】
    “果然是這個方向。”李航冷笑,“連測試報告都提出來了,明顯是衝著我們這類操作來的。”
    “但他們低估了反應速度。”陳帆看著那份剛抓取下來的草案摘要,“我們已經在路上了。”
    他打開通訊錄,找到幾個長期合作的券商聯係人,逐一發送簡短消息:“啟動B計劃,優先級上調至S級。”
    做完這些,他靠回椅背,目光不經意掃過桌麵。
    手機還倒扣在那裏,KL0983的驗證界麵依然停留著。
    他沒有翻轉手機,也沒有再次觸碰那個神秘入口。
    片刻後,他伸手將卡片抽出,夾進筆記本中間,合上封麵。
    “等我們把自己的規則立穩了,再去看看他們想讓我們走的那條路,到底通向哪裏。”
    周婷抬頭:“你覺得這會是另一種控製?”
    “不知道。”陳帆盯著係統界麵上正在運行的合規推演模型,“但我知道一點——真正的主動權,從來不在別人設定的路徑裏。”
    李航忽然出聲:“模型跑完了。按照新規模擬,如果我們能在六周內完成架構切換,整體收益損失可控製在9%以內,同時規避87%的潛在監管風險。”
    “那就按這個節奏走。”陳帆站起身,走到投影牆前,指著資金遷移路線圖,“第一階段,十天內完成主體注冊和首筆注資;第二階段,同步開展壓力測試和合規備案;第三階段,逐步替換交易通道。”
    他頓了頓,補充一句:“別忘了,我們不是在躲避規則,是在重新定義自己的生存方式。”
    房間裏隻剩下鍵盤敲擊聲和主機運轉的低鳴。
    周婷正在加密傳輸第一批文件,李航重啟了壓力測試腳本,陳帆站在主控台旁,手指輕輕敲擊桌麵。
    他的視線偶爾掠過筆記本角落露出的一小截黑色卡片邊緣。
    下一秒,他抬手將筆記本往桌內推了半寸,徹底蓋住了那抹暗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