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國產服務器的黎明
字數:4440 加入書籤
監控屏幕上,那條閃爍的接入請求持續了整整十七秒,隨後自動斷開。沒有重試,也沒有留下額外數據包。
陳帆仍站在原地,手指從通訊鍵上收回,指節輕輕敲擊台麵邊緣。李航低頭看了眼終端日誌,確認連接已徹底終止,低聲說:“他們試探完了。”
“不是試探。”周婷盯著認證令牌的殘留記錄,“是確認我們還在用這套係統架構。”
空氣裏彌漫著冷卻液微弱的金屬味。服務器陣列運轉聲低沉平穩,但所有人都清楚——剛才那一瞬的接觸,暴露了致命軟肋。依賴進口設備的通信協議層,早已被埋入無法察覺的監聽路徑。
陳帆轉身走向主控台,調出硬件拓撲圖。三台IBM服務器正承擔著核心交易驗證任務,綠色指示燈規律閃動,看似正常運行。可就在兩小時前,其中一台的固件更新日誌出現了未授權簽名,雖被防火牆攔截,卻足以說明問題:這些機器的底層代碼,不在掌控之中。
他放大故障時間線,將三次異常並列對比——Sun工作站燒毀前七分鍾,內部溫度傳感器曾上報異常讀數,但監控係統未觸發警報;IBM固件入侵事件中,攻擊者利用的是廠商預留的調試接口;而這次北光資產的探測,則精準落在生物識別認證模塊使用的加密庫版本漏洞區間。
“都是已知弱點。”他說,“但他們知道得比我們早。”
李航走過來,看著屏幕上的交叉點。“國外廠商的設備,出廠時就已經設定好了維護通道。我們以為關掉遠程訪問就安全了,其實……”他頓了頓,“就像房子上了鎖,鑰匙卻在別人手裏。”
周婷沒說話,快速翻閱係統近三個月的硬件調用日誌。她發現每次外部攻擊發生時,受影響模塊都恰好處於性能峰值狀態,資源調度緊張,防禦機製被動降級。這不是巧合。
“他們在等我們最忙的時候動手。”她抬頭,“而且清楚我們的技術底牌。”
陳帆關閉拓撲圖,新建了一份指令文檔。標題隻有四個字:**國產替代**。
“從現在起,所有核心業務遷移至備用鏈路。進口服務器隻保留基礎數據同步功能,不再參與決策計算。”他聲音不高,但每個字都清晰落地,“我們要換掉整套骨架。”
李航皺眉:“可市麵上的國產品牌,算力撐不住高頻模型。上次測試那款通用服務器,延遲直接翻倍。”
“那就找不用‘通用’標準的。”陳帆看向周婷,“聯係浪潮,我要見他們的高端產線,特別是帶自研加密模塊的原型機。”
周婷立刻撥通電話。對方起初以涉密為由拒絕,直到她提交了脫敏版壓力測試方案,並附上國家信息安全工程的合作編號,才同意安排實地考察。
兩小時後,三人抵達浪潮濟南生產基地。接待人員領他們穿過潔淨走廊,進入一間獨立測試區。房間中央,一台赤紅色機櫃靜靜矗立,麵板上無任何品牌標識,僅有一行激光刻印的小字:**HPC9A**。
“這是軍工項目配套的試驗機型。”技術人員打開防護罩,“搭載自研加密協處理器,支持國密三級算法,物理隔離設計,不聯網部署。”
陳帆走近,伸手觸碰機箱外殼。金屬表麵冰涼,散熱孔排列緊密,與民用機型明顯不同。他注意到電源模塊旁有一個微型接口,形狀特殊,不像標準規格。
“那是物理密鑰插槽。”技術人員解釋,“每次啟動必須插入硬件令牌,且內部固件每二十四小時自動校驗完整性。一旦檢測到篡改,主板會直接熔斷供電線路。”
周婷立即提出接入測試請求。對方猶豫片刻,最終允許他們導入一個輕量級分析模塊,在沙盒環境中進行模擬攻防。
李航負責配置環境變量。他發現係統內核經過深度裁剪,去除了所有非必要服務,連日誌輸出都被加密壓縮。當他嚐試加載金融洞察係統的交易驗證組件時,界麵彈出兼容性警告。
“驅動不匹配。”他皺眉,“內存調度策略完全不同。”
周婷接手操作。她調出底層日誌,發現數據包在進入協處理器前被強製排隊,導致響應延遲。問題不在硬件性能,而是係統默認將加密任務設為低優先級。
她當場編寫補丁腳本,重寫中斷處理規則,將安全驗證線程提升至最高調度等級。三分鍾後,首次高並發讀寫測試啟動。
屏幕上的曲線開始跳動。請求吞吐量迅速攀升,穩定在每秒十二萬次以上。李航對比參數表,難以置信:“這比我們現用的IBM S822快了將近四成。”
技術人員也愣住了。他調出能效比數據:“更關鍵的是,功耗低了百分之二十九。你們這個模塊很極端,幾乎榨幹了每一級緩存。”
第二輪測試加入模擬攻擊。係統連續承受五萬次偽造簽名驗證請求,同時維持實時行情解析。國產服務器的響應時間波動不超過0.3毫秒,而同期進口機型在此類負載下通常會出現明顯抖動。
最後一項是災難恢複測試。技術人員人為切斷主電源,十秒後恢複供電。普通服務器重啟平均耗時八十四秒,而這台HPC9A僅用了二十三秒便完成自檢並重新接入網絡,期間未丟失任何事務記錄。
測試報告自動生成。結論欄清晰標注:**在金融高頻交易典型負載下,綜合性能優於同期國際主流產品37%,加密響應效率提升41%,滿足核心節點部署要求**。
陳帆站在測試艙外,目光落在那台赤紅機櫃上。它不像商業設備,倒像一件為戰鬥打造的工具。
“我們可以把生物識別係統遷過來嗎?”周婷問技術人員。
“隻要重構認證服務的調用接口,沒問題。但這台機器不支持遠程調試,所有更新必須本地物理簽發。”
“正好。”陳帆說,“以後權限變更、係統升級,全部線下操作。誰想改代碼,得親自把U盾放進來。”
李航已經開始整理測試數據,準備撰寫遷移白皮書。他忽然想到什麽:“如果全麵替換,現有運維流程全得重做。培訓、備件、故障響應……至少要兩個月。”
“我們沒那麽多時間。”陳帆打開通訊器,“通知後勤組,清點所有可用國產設備,優先調配給風控和交易模塊。另外——”他頓了頓,“讓采購部門聯係浪潮,訂製一批HPC9A,注明用途:**金融核心係統專用**。”
技術人員聞言神色微變:“這款機型目前隻供應特定單位,對外不出售。”
“那就申請特批。”陳帆看著對方,“我可以提供實際運行數據,證明它在民用關鍵基礎設施中的價值。”
房間陷入短暫沉默。最終,技術人員點頭:“我需要你這邊出具一份技術可行性報告,我會轉交上級評估。”
周婷立即著手準備材料。她將壓力測試結果拆解成獨立模塊,剝離敏感算法邏輯,保留性能對比維度。李航則開始設計分階段遷移方案:先將非實時業務切過去,觀察穩定性;再逐步轉移核心模塊,全程雙係統並行驗證。
陳帆站在主控屏前,看著新導入的硬件監控界麵。那台赤紅機櫃的狀態燈穩定閃爍,如同一顆正在跳動的心髒。
“以前我們總想著怎麽跑得更快。”他低聲說,“現在得先確保腳下的路是自己鋪的。”
周婷完成報告上傳,回頭看他:“第一批樣機十五天後交付,我們可以先在測試環境搭建雙活架構。”
“不夠。”陳帆搖頭,“十五天太長。北光資產不會等我們準備好。明天就開始動手,用現有國產設備搭臨時節點,先把生物識別認證遷出去。”
李航停下記錄,抬頭:“現在?可驅動適配還沒做完。”
“邊跑邊修。”陳帆走到終端前,調出係統權限樹,“今晚零點,切斷進口服務器對身份驗證模塊的控製權。新節點上線那一刻,所有登錄必須通過國產機櫃完成校驗。”
周婷立刻行動。她打開本地開發環境,重新編譯認證服務程序,調整內存分配策略。李航協助配置網絡路由,確保新節點能獨立訪問數據庫鏡像。
時間一分一秒推進。淩晨一點十七分,首台國產服務器成功加載生物識別核心模塊。周婷插入物理密鑰,輸入啟動指令。
屏幕亮起,綠色進度條緩緩推進。係統自檢通過,服務進程開啟,等待連接。
陳帆拿起測試用的身份卡,貼近讀卡區。
指示燈由紅轉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