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風起蒼西 71.抵達京城

字數:10139   加入書籤

A+A-


    奉聖元年正月下旬,江昊的座船進入了豫州。
    突破到玄天境後,他起來看了一回兩岸的情形,北岸的情況還好,但南岸豫州之地的現狀還真是淒慘,可謂是赤地千裏、哀鴻遍野。
    從豫州再往東就是京城所在的汴州,所以這裏已經可以算是帝都周圍的帝畿之地了,竟然慘成了這樣,那社稷豈不是危矣?
    在大船進入汴州之後,人煙稍微多了起來,離京城越近,則人煙越密集。京城畢竟是國家的門麵,情況好一些也不奇怪。
    不過,離京城越近,逃荒的饑民也是同樣越多,讓人看了之後心情還是無法輕鬆起來。
    這一路上,從船上能夠看到岸上正在發生很多人間悲劇,但就算是江昊也管不了那麽多。
    在接近京城之後,就看到軍隊也多了起來,把湧向京城的饑民流民擋住而不使其前進,這樣來維持京城最後的一點體麵。
    而在外圍,盡管大股的亂軍已經被驅趕了出去,但小股的流賊依然到處都是。江昊甚至覺得,若非有大河這條重要的水上通道在,京裏的官員去往關西都很困難。
    文官不像勳貴,勳貴都有自己的武裝護衛,文官雖然掌握大權、但一般卻是沒有私屬的護衛,正常情況下離京出行時的隨行人員中武夫也不會很多,根本對付不了沿途的盜匪。
    所以,現在京中的官員出行,不是沿著大河走水路,就是得申請禁衛軍派遣隊伍保護。
    江昊繼續前行,就開始遇到越來越多的戰船艦艇,都是隸屬於禁衛軍大河水師的水軍隊伍,大船也更加經常地被登船檢查,好在現在江昊的聲望日隆、威勢正盛而且地位崇高,所以這些檢查都是走了過場。
    如果是民船的話,那麽被勒索估計是免不了的。
    觸目所及,江昊不禁斐然長歎,他覺得相比起這凡塵之間,東昆侖中的那怕是那些凡人的城鎮村落都已經可以算是天堂了。
    在這個世界上,有著眾多的小天地,就算那些輪不到洞天福地的中下層門派和修士也都要把自己的駐地構成人間秘境,但除了內昆侖這種極少數的超大型福地之外,絕大部分的洞天福地乃至於秘境麵積都太小,根本不可能形成具有規模的凡人社會,無一不是被修真大派占據。至於其他的那些小天地,根本就都是一些險地,隻有修真高手才能夠進入其中。
    而規模最大、其中有著眾多凡人的內昆侖比起大部分洞天福地來出入的難度都要大了很多倍,凡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出入其間的,外麵的凡人進不去,裏麵的凡人出不來,所以內昆侖的那些凡人其實都是以前修真者的後代。修真者的後代未必都有慧根、可以修行,而且數量較之有那些慧根、能修行的後代來多了很多,這樣才形成了內昆侖裏的凡人社會。
    可以說,每一個內昆侖的凡人,至少都有一個修真者的先祖。
    當然,凡人難以出入對內昆侖來說也是有好處的,不然大量的外界凡人湧進去,人間的天堂、最後的淨土也就沒有了。
    思維回到人間,江昊的座船繼續前行,就在前麵已經隱約能夠看到遠處京城的影子時,一隊商船迎麵駛來,從江昊的座船旁邊掠過。
    這種商船船隊通常都是前往萬春縣碼頭、然後轉陸路前往西域的。
    雖然中州糜爛,但那些門閥世族旗下的大商會過得依然不錯,一些大宗的對外貿易也還在進行,大體上北方的貨物都是先集中到京城或者西京,然後再繼續西行去往西域。而南方的貨物則是或者先北上、或者幹脆就走海路前往西方的西番甚或遠及泰西。
    這個世界上的中洲大陸,地形上與藍星上的歐亞大陸有很大的不同,初看也是分為東西兩半,但其實有著根本的區別。而這最大的區別,就是中洲大陸東西兩端的南部海岸線之間沒有夾著一個非洲大陸,所以隻要沿著南邊的海岸線就可以一直駛往西番甚至泰西、甚至不需要越過赤道,所以這個世界上東西之間的溝通要比藍星上容易了很多。但也正因為如此,這裏迄今還沒有發生地理大發現這種曆史大事件。
    當然,這也與這個世界的深海之中存在著強大的海中異獸有關,遠航深海的危險不是目前的人類可以承受的,也隻有一些高階的修真者才能飛越大海。
    一般來說,東土的商船很少直接遠航到泰西去,一般都是抵達西番、交換貨物後便即返航,而西番再與泰西之間進行航海貿易。
    東土的東南部盛產絲綢、瓷器和茶葉,這些都是西方非常歡迎的商品,而從西方來的珠寶、琉璃、香料、咖啡等也是東土人所追求的。所以,東西之間的貿易基礎是存在的。
    而在東南沿海有一座望海港,那裏便是東南地區外貿商品的集散地。
    距離望海港不遠有一座東陽城,其中有一座東陽書院,那便是東陽黨的根基所在。
    終於,京城那高大的城牆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清晰,已經能夠看到城牆裏邊皇宮的一些比較高的樓台殿宇。
    在京城的城外,有禁衛軍的軍營,看起來在中州一帶的秩序恢複之前,緊張的空氣尚未得到釋放,就不知道這些軍營要存在到什麽時候了。
    據有關資料,禁衛軍有數十萬人馬,其建製比較獨特,最高統帥為禁衛軍都指揮使,其下分為五個指揮使行轅,便是所謂的五路指揮使行轅。而每一路指揮使行轅之下又各自統轄若幹個軍。指揮使行轅的統率當然就是指揮使了,而軍及其以下建製則是跟邊軍一樣是由都統領、統領統率的。
    所以,禁衛軍有兩大獨特性,一個是都指揮使、指揮使都是由武將而非文官擔任,一個就是指揮使行轅這個非常設機構變成了常設機構,一級建製。
    所謂五路指揮使行轅,不是前後左右中,而是東南西北中,表明了禁衛軍的防區是相對固定的。
    至於軍的番號不像邊軍那樣都有個性化的名字,則是從第一軍一直排到第二十五軍,也即禁衛第一軍、禁衛第二軍這樣,這是為了便於各軍在不同的行轅之間進行調換。
    相對於邊軍和地方部隊,禁衛軍的裝備是最好的,軍容更是最好而沒有之一,不過真實的戰鬥力就不好說了,而且現在邊軍都已經開始推進火器化、至少都會引進火炮,而禁衛軍在這一波改革中則是最落後的,目前也隻是開始在分批裝備火銃,連火炮都沒有配備,就連參加平定中州亂匪的禁衛軍部隊,在後期作戰時也是依靠地方部隊的火炮來配合的。
    現在新式火器已經不是萬花商會的獨家買賣了,關東的各大門閥世族也都開始建立了新式火器工場,參與進來分一杯羹。不過,這些由關東門閥世族建立的工場中,所有的機器卻都是由萬花商會提供的。
    製造機器較之火器本身的技術要求、加工精度更高,那些門閥世族目前都還無法突破這個技術,所以目前算是跟萬花商會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至於兵部軍器監屬下的那些兵工場,依然還在製造弩器、並未參與到新式火器的製造之中來,這是因為從新式火器的生意嚐到甜頭之後,各大門閥世族與文官集團已經不願意讓軍器監攙和進來,以免分薄了自己的利益。
    不過,由於新式火器的迅猛發展,弩器的市場已經開始在走下坡路了,因此官營的兵工場都已經呈現出了落寞之態。
    而那些掌握的國家大權的文官集團對於朝廷的利益受損視而不見,畢竟對他們來說,自己的利益是遠遠高於國家的。
    從形象上來說,禁衛軍僅次於護衛天子和皇宮的禦林軍以及內府諸衛。
    在禁衛軍五路指揮使行轅中,中路是負責鎮守京城及其周邊的,北路則是負責京城向北直到大河兩岸、所以還統轄大河水師,南路則是負責京城以南的地區、參與征討亂匪的主要就是南路所屬的部隊,東路則是負責京城以東地區,還有西路就是負責京城以西的豫州、伊州以及雲霄關的防務,甚至在西京周邊也駐紮了一個軍。
    至於說禁衛軍的真實戰鬥力,反正從江昊看來,那煞氣是遠遠不及西北諸軍,至於比起其他的邊軍來怎麽樣就不知道了。
    所以,真打起來,禁衛軍肯定是不行的。
    至於號稱天子親軍的禦林軍戰鬥力如何,江昊沒見過所以不知道,但估計也是不行,都是銀樣鑞槍頭樣子貨。
    不用想,禦林軍、禁衛軍都是那些門閥世族、權臣親貴們安排不肖弟子的地方吧。
    有出息的子弟都考科舉當官了,也隻有那些考不中科舉的才會去當兵,而當兵的話當然在禦林軍和諸衛最舒服,其次就是禁衛軍。
    禁衛軍一般是輪不到上戰場的,至於南路禁衛軍參與平定亂匪的戰鬥隻是個意外。
    想起來在藍星上,東方大國的古代有時候禁衛軍是邊軍輪番入值、而非這樣固定的,應該是有他的道理的,至少是能打仗的。
    譬如從秦到漢、魏晉、隋唐,沒有聽說禁衛軍不能打的,有時候禁衛軍還是作戰的主力。說起來,禁衛軍的腐化也是從宋開始的。
    這是因為以前的禁衛軍戰士都是由京畿周圍的良家子充任,而良家子其實都是大家族的成員,當然其中有一些是地位高、實力強大的家族,而另外一些則是地位不高的家族,不過那個時代所有的家族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人多、聽話、組織性強。
    在漢末之時,各方諸侯麾下的那些名將,基本上都是帶著族人投奔主公的,就連趙雲都是,跟後世那種自己一個人投軍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那個時代雖然已經亂成了一鍋粥,中原的人口統計數也是大減,但對上異族仍然是擁有碾壓式的優勢。
    有人說以前的異族是因為發展程度低下所以戰鬥力有限,但要是問一句,後來的異族發展了,那你漢族為什麽不發展、不繼續領先呢?估計你就沒有話說了。
    其實,到了世族消失以後,家族變成了更小的家族,就失去了那種組織性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力量,大家漸漸地都變成了一盤散沙的順民,而朝廷則是更加集權,那些良民都隻是想著過自己的小日子,不管誰來統治自己都是一樣的,自然也就沒有想著發展。而統治階級則是害怕民眾有腦子,所以對於新事物也是嚴厲禁止,所以才會逐漸落後於周邊的異族。
    在近代史中,常說清朝是落後於西方才會挨打的,但其實宋朝、明朝哪個不是因為落後才會挨打的?金軍的重裝騎兵部隊所向無敵,你宋朝都幹什麽去了?還有明朝,一直欠餉的明軍比清軍的裝備後勤又如何?
    說宋朝的GDP如何如何高,就算如此,但沒有反應到軍事上又有什麽用?
    事實上,宋代以後的落後就是統治者注重對內“維穩”而不注重對外擴張造成的。
    平民以及平民出身的官僚,這些人是不可能有心思去對外擴張的。畢竟在年輕做老百姓的時候他們的世界觀已經定型,平民的想法就是過好小日子就行了,折騰什麽?還不是勞民傷財?就算是國家強大了,與我有什麽關係?
    所以,皇帝就算有那對外擴張的心思也是孤掌難鳴。
    事實上,宋代以後漢族就總是相當於皇族在與周邊異族的全族對抗,而皇族本身也是忙於內鬥,甚至同為兄弟的皇子之間也是拚得你死我活,所以中原的人再多又頂什麽用?
    終於,江昊的座船在經過把守水門的禦林軍審查之後被放了進去,沿著城裏的內河行駛了一段後停泊在了內河的碼頭上。
    站在大船的瞭望台上俯視全城,發現這京都大梁城的麵積比西京城還要大了一點,不過因為地勢太平了顯得沒有西京城那麽有氣勢。
    而且,這大梁城不像西京城那樣有北城和南城之分,除了皇宮獨占一區外,其他的官署、官員府邸都混雜在各個街區之中,甚至有的權貴府邸就挨著髒亂差的貧民區,或者與某家成天叮叮當當的工坊比鄰而居!
    所以給江昊的感覺是這裏要比西京城更加平民化。
    第一眼看去,江昊就覺得自己不喜歡這座城市。
    雖然這裏的街市中人潮湧動、道路上車水馬龍,進出城的行人和車輛馬匹也是川流不息,看上去很是熱鬧,但他就是不喜歡。
    想一想,大概主要是因為亂的原因的吧,城市的布局完全沒有設計感。
    這裏倒是有幾分與藍星上的現代城市布局類似,不過卻是比不了後者的城建水平。
    說起來西京城更加有典雅感,不說西河北岸的皇城,那裏的南城是裏坊式的,據說之前做都城的時候還會實行宵禁。
    宵禁這個東西要弄明白它的真相,比如藍星上的唐代長安城就是裏坊式布局,也是實行宵禁的,但那種宵禁隻是關了坊門,禁止的是裏坊之間的來往,而不是每戶人家都夜裏都不能出門在裏坊內部行動。
    在陝西的東邊省份有人說唐長安搞宵禁所以不可能是“不夜城”,其實是他們不懂,唐長安的裏坊內部是很大的,就好像一座座的小城市,裏麵什麽都有。不然的話,你打一瓶醬油都要跑一趟東市或者西市,那還不跑死你?知道從明德門到西市有多遠嗎?
    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就算是快馬加鞭,要想跑完長安城都得花上一天的時間!
    事實上,無論是唐長安還是這裏的西京城,有一些裏坊就是專門的“娛樂區”或者叫“紅燈區”,那裏麵都是各種娛樂場所,每天都是燈火輝煌、徹夜狂歡,不知道有多少傳世名篇都是出自那些地方!
    “不夜城”就是來自於此!
    而眼前這個京城大梁城看上去就遜色多了,缺少了那種皇都的威嚴感與高級感,也沒有那種可以聚集起來徹夜狂歡的繁華街區,隻是沿著汴水有不少青樓瓦舍、到了夜間會比較熱鬧罷了。
    總體上,這京城給江昊的感覺是比起西京來更加平民化一些,也許是時代變遷的結果吧。
    不過,等到他看到那些門閥世族、高官權貴的府邸時,所謂的平民化就蕩然無存了。
    雖然京城不是裏坊式的,但那些豪門的府邸中有一些卻是跟一座小城也沒有什麽區別,高聳的奢華樓台俯視著周圍低矮的平房,顯示出了一種淡淡的傲慢。
    表麵上這種貧富混居的格局似乎是比西京城有所進步,但其實心裏的階層劃分和上層對於下層的蔑視卻是難以改變的。
    而這種差異,卻是讓京城的平民們多出了一種莫名的驕傲,就好像藍星上老城根下的普通居民一樣。
    這就是京城人的驕傲啊。
    江昊常常會覺得,在事實上的社會平等沒有真正實現之前,這些形式上的平等其實還不如在形式上也同步保持不平等的狀態,反而更容易讓人清醒。
    說起來形式上的平等其實就是統治階層迷惑下層人的伎倆而已。
    這就好像在藍星上,某些國家在形式上似乎很平等,但其實社會階層的劃分森嚴、階層跨越已經幾乎不可能,所以那些口號也僅僅隻是宣傳上的手段而已。
    當然,他也看到了有一些看上去不算太出格的府邸,區區五進甚至三進的宅院,都是屬於在京城供職的一些文官的,其中不乏一些高級文官的官邸,不過江昊卻是知道,這些文官大部分在京城之外自己的家鄉都有巨大的豪華莊園,一點都不次於這京城中的奢華府邸,而這裏的宅院其實隻是他們在京城中的寓所而已。
    他們與京中那些勳貴的區別,僅僅隻是在於後者是常駐京城的罷了。
    除了那些豪華府邸之外,還有就是江昊發現這京城確實是人文薈萃之地,有占地麵積廣大的國子監,還有很多書院,眾多的士子出入其間、吟詩作文、流連忘返。
    還有沿河內河岸邊散布的煙花之地,即使在夜間也是燈火輝煌、歌舞升平,充分地展示出京城的繁華。
    隻是這些充分表現京城奢侈繁華的地方與其周圍那些低矮平房的鮮明對比,讓江昊莫名地有了一些不適感。
    再說這京城的商業,這麽多人口的城市商業自然是非常繁榮的,在城裏散布著幾座類似於西京城東西二市的大型市場,這些市場的每一個都不及西京的東西二市,但數量卻是更多,所以合起來的規模也並不比西西京城小,其中都在進行著各種大筆的交易。
    另外,由於取消了裏坊製,所以沿街發展出來了很多的各色店鋪,雖然西京城的裏坊內部也都有很多店鋪,但相比起來就沒有這京城的店鋪這麽顯眼。
    不過江昊卻是發現,這裏的店鋪分布由於過於重視較大的街麵,所以其實並不如西京城的裏坊內部的店鋪的分布更加合理,京城的居民往往需要從街巷裏麵走出來才能抵達他們要去的店鋪,而西京城的居民則是幾乎都可以在家門左近找到需要的店鋪。
    感覺就是京城更加趨於表麵化,而西京城更加注重實質。
    在京城的所有市場中,江昊發現了其中一個比較獨特的,這座市場在所有大型市場中規模是最小的,但來往於這裏的卻大部分都是有錢人。
    並不是說這座市場賣的都是奢侈品,而是這座市場是專門售賣修煉所需物品的。
    這一發現讓江昊有些驚喜,不過仔細看過之後又很是失望,因為這市場中所售賣的物品品階其實並不高,比如丹藥依然是很少,更多的還是各種藥劑。
    總體上,江昊感覺它其實還比不上雲首山。
    當然這一點都不奇怪,京城雖大,但活動在這裏的都是凡人,即使這座市場的常客也都是凡人中的修煉者,而雲首山那邊卻是以煉氣士為主,盡管大都是散修,但煉氣士終究是煉氣士,不是凡人可比的。
    以神念掃描了一遍後,江昊發現這京城之中的煉氣士確實極少,不過凡俗高手卻是真的不少,其中宗師以上的就數以萬計!
    在這一點上,就算是西京城也遠遠不能與京城相比!
    在京城中,會聚了最多的門閥世族的府邸,而這些府邸之中都豢養著不少的武道與法術高手。
    還有就是青龍衛、玄武衛等聚集了最多高手的皇家秘衛的總部也都在京城之中,他們最高層次的高手也都集中在京城的總部之中。
    所以,京城中的高手多也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不過這些高手中大部分都不是用來捍衛朝廷的,屬於各大門閥世族的占據了其中的最大多數,他們所捍衛的隻是所屬家族的利益。
    因此,在京城之中,高手之間的暗鬥時常發生,僅僅隻關乎各大勢力之間的利益糾葛。
    京城是朝廷所在,自然也是權力鬥爭的中心,而權力的爭奪雖然是以政治鬥爭為主,但免不了也需要訴諸於暴力的手段。而這類暴力手段,大部分時間都不是由軍隊來才承擔的,而是由各家的那些高手來決定勝負的。
    甚至,就連皇室與一些門閥世族之間在暗地裏也會有暗鬥發生。
    看似平靜的京城,其實也是暗流洶湧的,一旦踏進其中,便有性命之危!
    不過,江昊現在並不懼怕任何世俗高手,就算是大宗師他也不懼,畢竟他的手段太多,其中很多都是世俗高手所不可能擁有的。
    說起來,江昊其實算不上一個真正的世俗高手,而是介於世俗高手與煉氣士之間的存在。
    煉氣士與世俗的法師武夫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煉氣士不但可以修習武功法術,也都擁有神通,而這是大部分世俗高手難以應對的。
    現在的江昊雖然不能施展大部分的神通手段,但就他已經可以施展的那一小部分神通手段,便已經足以對任何世俗高手造成巨大的壓力了。
    所以,就算這京城是一個龍潭虎穴,他也是可以毫不畏懼的一腳踏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