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現世·火車雜談·下
字數:3466 加入書籤
書中對張澤清的經曆寫的比較詳細。
他回到南疆後,給自己父親養老送終。老人去世後,張澤清正式接手北疆區域。1995年,他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郵件。
郵件裏麵有一張農業銀行的卡,就貼在信件背麵。
信件上是一封調令,落款是“蓉城麟宇地勘”。調令任命張澤清為地質技術員,令其前往四川夾口灣執行公務。
夾口灣附近那座山,就是後來的娘娘山。
那張卡,是給他的安置費。
對於當時的張澤清而言,這些安置費不僅多於當時每月按時發放的“工資”,甚至已經遠超當時大部分的工作崗位。
蓉城麟宇這家公司,無一不是在透露:為了他們工作很劃算,不吃虧。
……
在路上的時候,班長搜過這個“蓉城麟宇地勘”。是一家地質勘探公司,業務範圍很廣。公司規模不大,但在市中心租有寫字樓。
公司待遇還不錯,朝九晚五,周末雙休。而且購買五險一金。
後勤部門節假日跟隨政府單位休息,業務部門則是輪班,保證每個員工都能雙休。出外勤的員工會有高額補貼。
這種小規模公司按理說很難有這麽好的福利,但班長能力有限,扒不到蓉城麟宇背後的大股東。
她猜測這家公司背後應該還有更大的操盤手,可能是一個更大的公司。這些公司往往都隻是名頭,實際上可能根本沒有員工。
事實上,在察覺到張海桐的不同之後。班長也私下裏打聽過他的家境。
父母都是高級打工人,母親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很多年。目前是部門領導,可能是技術性人才,月入非常可觀。父親則是在另一家集團型公司工作很多年,早年在成都郊區一家工廠做業務部門管理人。後來調到市中心,擔任管理職位,月入同樣可觀。
有趣的是,張先生供職的公司就有地勘業務。
她不相信這是巧合。
……
仍舊是書中。
張澤清的信件裏,寫信人表示:
你可以告知家裏人自己供職於哪個公司,但請不要透露自己的工作職責。如果你看見一些超出認知的事,請立即上報下方郵箱。
不要質疑你的工作,也不要背叛你的工作。你所在的地方,不止你一個技術員。
聯絡方式仍舊是下方電子郵箱。
後來張澤清才從一個叫張海平的人嘴裏知道,這個電子郵箱被內部稱為“死信箱”。本來隻是一個綽號,方便稱呼而已。
1995年,張澤清到達娘娘山。在娘娘廟安家。當時他們所在的地方隻有鎮上有一家網吧,據說也才開設不久。
網吧老板把這個叫藍圖開發。因為這裏沒有從業者,他做第一個吃螃蟹的,很可能賺到一大筆錢。
張澤清並沒有嘲笑老板的異想天開,甚至覺得他很有魄力。後來隨著張澤清對整個守山人體係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他才後知後覺的想起來那個網吧老板。
90年代網吧還是一個新興行業,不止網吧,互聯網都是一片藍海,在中國屬於有前景但很少有人能進去的行業。
那個時候偏遠地區的鎮子上很難有網吧,手機都沒普及,網絡都沒架設過來。開一個網吧很費勁,
偏偏張澤清來了之後,鎮子上就有網吧了。不知道當時的張家費多少勁,才在這裏搭了個網吧讓他能用死信箱。
張澤清當時問張海平:“直接給我在當地找個房子放一台電腦不就好了,幹嘛一定要弄個網吧。費時費力費錢。”
他看見張海平笑了,那個笑很像年輕大小夥即將開始炫耀的感覺。不過這隻是因為他年輕。張澤清覺得,這種年輕氣盛的笑容裏,還藏著一些前輩對後輩的耐心。
“就給你一個人,整個電腦,還要單獨牽網線搞這搞那的。”張海平這時候說話四川味很重了,其實他會講四川話。在過去的許多年裏,他有一段時間待在四川。
隻是張澤清平時更喜歡說普通話,可能是為了口語和書麵統一,避免造成謬誤。所以他也很少講方言。
“來都來了,不如就地做點生意。賺到了自己也能分點,一部分就充公。虧了也就認了,反正都是為了做任務。”
“人啊,總不能事事都靠家裏給吧?好歹要有點自己的營生。”
“我當年在野外當聯絡人的時候也會創收啊。你現在拿到的經費,裏麵說不定就有其他同事轉的錢呢。”
2000年後,鎮子上網吧變多了。那個老板的網店依舊開著,據說還是賺錢。
張澤清試過套話,但老板每一次對話都天衣無縫,自然的仿佛他就是個正經生意人。
“我那個老表也說回來開嘛,結果他那個城裏的森意好滴很,不想回來搞這個。就給了我一筆錢的嘛。每個月給他點兒分紅撒。”
“小夥子你要是莫得事,我給你開一台機子嘛,自己切耍。不收你的錢。”
張澤清不好深究,就一直用著。
後麵張海平過來,他就不去鎮上了,都是張海平負責聯絡。再往後,他們就去了成都。
那家網吧在他們離開成都的五六年裏還一直開著,娘娘山也有了新的守山人。
……
張海桐翻看著那本書,書裏寫的東西很有限。隻寫到一些陳年往事,本傳雲頂天宮後麵的事,也隻是寥寥數語,甚至還沒寫到張家古樓。
在西王母宮後麵,全是各路路人角色的故事湊數。
張海桐隻希望,如果世界真的融合,他們會再次找到他。
畢竟回來之後,張海桐問過張先生之前那位“張總”的事,張先生根本不記得這個人。
他真的成了一座孤島。
遊離在整個體係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