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現世·火車雜談·上

字數:4156   加入書籤

A+A-


    徐磊回了主世界,後續的活動自然也不複存在了。
    之前的COS活動和簽售會在一個地方,徐磊走了之後,簽售會就被抹除了,但新書仍舊通過其他渠道發布。
    活動現場的新書售賣就是針對這次自發性COS展會。
    當天下午就針對這次活動進行了評選和頒獎。不過張海桐沒去,那會兒他們在酒店跟徐磊聊天呢。
    至於那些拍出來的圖片在哪裏,三個人當時也沒空去查,回酒店就睡了。第二天起來直接去車站買票回家。
    火車離開二道白河,長白山的影子逐漸遠去。
    小徐趴在窗邊看著外麵的風景,心裏沒來由生出不舍的情緒。班長說他這是因為快開學了,不願意上學的情緒加重了他對二道白河的向往。
    班長和他講話的時候還在刷手機,看界麵應該是貼吧。
    小徐一開始覺得班長可能說的很對,但過了一會兒,又覺得不是。
    他們到處找火鍋店那個晚上,不止張海桐聽見有人叫他,小徐和班長也都聽見了。回頭同樣沒看見人。
    一個人聽錯了,那是幻聽。三個人都聽錯,那就是環境問題。
    當時大家致認為這是又一次的時空重疊。
    小徐家親戚很多。徐家祖上本來就是大戶,要不是連年戰爭導致徐家家業凋敝,到了現代怎麽著也算個地方土豪。
    正是因為底子厚,小徐家雖然不是富戶,但條件也不差。親戚更是不少,在現代來說也算個大家族。
    他的親戚裏麵還有當官的呢。
    當時那個喊張海桐的聲音,小徐總覺得耳熟,一時半會想不起來在哪裏聽過。
    這一路上一直在想,總想不出個所以然。
    “咦?”班長忽然出聲。
    小徐下意識看過去。隻見班長將手機翻了個麵,屏幕正對著小徐。她說:“你看。”
    手機屏幕上是一張花花綠綠的照片,不是說景色花花綠綠,是人花花綠綠的。照片裏的人蹲地上,試圖把身上的標簽撕下來。
    後麵連拍了好幾張。能看出來手機和相機的像素都不太好,這帶來了一定的模糊效果,讓圖片上的人更像他COS的人物。
    有一種朦朧感。
    好像本人蹲地上一樣。
    小徐說:“你是想說桐哥怎麽蹲下去看起來好像沒那麽大一坨嗎?”
    又問:“你什麽時候拍的?”
    班長:……
    “你一直喜歡找錯重點嗎?”班長把手機翻轉回來,才發現自己把圖片點開了,她其實是想給小徐看看帖子標題,圖片是順帶的。“對不起,我手滑。”
    貼主可能是為了同好可以無碼保存,沒有打上水印。所以小徐以為是班長自己拍的圖,想讓他看看能不能發出去。
    萬一是神圖呢?
    小徐覺得班長應該是那種現實生活中學霸且本分的學生,互聯網玩的很厲害的人。小徐本質上也差不多。
    在學生時代,玩的好的不一定學習好,但學習好的在玩這方麵一定也不賴。
    班長把標題亮出來,上麵寫的是:全網尋找這個小哥哥。
    小徐恍然大悟。“桐哥火了!”
    帖子內容大概是寫當時在活動現場驚鴻一瞥,後麵找不到人了。頒獎的時候人也不在,隻知道他票數最高。
    後麵還附了一張圖。頒獎現場,最中間的位置空著的,兩邊各站著一個COSER,一男一女,都很帥。女COSER身高吃了點虧,但是臉很抗打。男COSER純數值怪,化妝手法比較爛。
    帖子裏許多樓都在發自己的抓拍,討論的熱火朝天。
    小徐打開自己的手機,問班長要了帖主ID,直接抱著手機開劃。
    “拍的挺好,就是正臉沒多少。”他點評道。“而且看起來和桐哥的臉兩模兩樣,現實生活中應該不會被打擾吧。”
    他對張海桐那一手挺有信心的,身高體型和臉都能偽裝,相當於全身翻新。易容就是為了讓別人看不出來原本的樣子,除非已經暴露,沒必要繼續裝。
    班長點頭。“是啊,確實看不出來。但互聯網這麽強大,你怎麽保證沒有人扒出來。”
    她看了看上鋪正在睡覺的張海桐。他上車就吃過藥,吃過就睡了。這一覺恐怕要睡到第二天淩晨,他們講話並不影響他休息。
    “助理還活著。改變的隻有徐磊的蹤跡,助理卻活著。”
    小徐背脊有點涼。“網絡上沒那麽閑吧,為了幾張圖片扒人。”
    “我怎麽忘了,你現在世界認知因為我倆所以是模糊的。”班長耐心道:“我應該這麽說。”
    “主世界和本世界以及小說世界在融合,主世界入侵本世界的結果我們已經看見了,那麽小說世界呢?”
    “我叔叔,張澤清。”班長伸手指了指上鋪的張海桐。“他自己。他們都是小說,或者兩個世界融合的產物。”
    “既然他們存在,那別人呢?”
    “別人也存在嗎?”
    兩個人的目光又落在張海桐身上。
    ……
    張海桐翻了個身。
    ……
    班長之所以如此篤定,除了已經證明的前因,還有那本新書。書中寫到了張澤清。
    畢業於青海大學,之後一直作為守山人為張家人服務。他家裏的老人早年在南疆生活,原本是個父母雙亡為了逃征兵去的南疆。
    當時都要餓死了,是個老頭子把他撿回去認作子孫。那老頭姓張,張澤清的祖宗也就跟著姓張。這個姓氏就這麽傳了下來。
    班長是外姓,她媽媽不是張澤清家裏的人,班長又跟媽媽姓,自然也不姓張。
    很難想象自己的親戚被人以小說的形式寫出來,而且還逢年過節自己還見過。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幹一件非常與眾不同的大事。
    守山人名義上不接受調動,可能一輩子都在一個地方守到老死,為的就是幫助路過有難的張家人。
    張澤清這一代已經沒有幾個孩子了,大家都不願意回來。
    書裏寫到:
    張澤清文憑在那個年代已經很高了,學校的文化教育仍舊有著那個年代獨有的理想教育。他身上有著文人的氣息,總覺得要知恩圖報。
    他的兄弟勸他:搭上兩三輩的人,難道還不夠嗎?何況那也許隻是老人的臆想,他從外麵賺來養育孩子們長大的錢,或許隻是因為賣苦力和種地。
    張澤清也捫心自問。
    後來仍舊放不下還在守山的老人。他回去了。
    從此以後,青海大學1993年畢業的一位學生,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沒人知道他何處高就,又從事什麽行業。
    似乎杳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