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恢複

字數:4315   加入書籤

A+A-


    張虎的身體也隨之開始發生改變。那些猙獰的裂痕逐漸縮小,破損的髒腑與經脈被絲絲灰色氣流纏繞、重塑。
    新生的肌體似乎對混沌虛空的能量更加親和,每一次無意識的呼吸,都能汲取虛空中最本源的細微能量,雖然緩慢,卻持續不斷。
    他的意識,依舊大部分時間沉浸在深沉的黑暗之中,但偶爾閃過的念頭,卻開始變得清晰。
    他仿佛做了一個漫長無比的夢。
    夢中,他不再是張虎,而是一顆星辰,從星雲中誕生,璀璨燃燒,照耀星河,最終能量耗盡,逐漸冷卻、黯淡、化為死寂的岩石,漂浮於宇宙角落,承受著億萬年的孤寂。
    下一刻,他又化作一滴雨水,從雲層墜落,匯入溪流,奔湧入江海,被烈日蒸發,重歸雲層,周而複始。
    時而,他又是一段法則,自混沌中衍生,維係宇宙運轉,隨著宇宙的衰老而逐漸扭曲、崩壞,最終消散,重歸混沌。
    生與死,盛與衰,存在與虛無…無數種體驗,無數種視角,在這漫長的沉睡中輪番上演。
    那不僅僅是夢,更是灰色光點中蘊含的、屬於寂滅主宰對“寂滅”大道的部分感悟碎片,在與他的“無岸”之道交融時,產生的奇特共鳴與啟迪。
    他的道心,在這種無意識的沉浸中,經曆著一場無聲的洗禮與蛻變。
    對“無岸”的理解,不再局限於寂滅黑淵中的那種絕對虛無,也不再僅僅是西源海感悟的萬物終結過程,而是開始向著更宏大、更本質的“輪回”、“循環”、“有無相生”的層麵延伸。
    彼岸之橋,“無”的特質愈發醇厚,那漆黑的橋身,顏色變得更加深邃內斂,仿佛能吞噬一切探查。
    但其內部,卻隱隱多了一絲極微弱的、仿佛死灰複燃般的“生機”。不是創造的生命力,而是“寂滅”本身蘊含的、於極致之“無”中孕育的“有”之萌芽。
    寂滅主宰賜予的,並非簡單的能量饋贈,而是一顆“種子”,一顆關於“寂滅”真諦的種子。
    它沒有首接提升張虎的力量,卻在他瀕死之際,與他新生的“無岸”之道完美結合,為他打開了一扇通往更高層次感悟的大門。
    萬年光陰,悄然而逝。
    對於混沌虛空而言,萬年不過一瞬。
    對於漂浮其中的張虎,卻是脫胎換骨的萬年。
    這一日,那具漂浮了萬年的身軀,手指微微動了一下。
    緊閉萬年的眼瞼,緩緩顫動,最終睜開。
    眸中,不再是重傷時的渙散與痛苦,也不是全盛時的銳利神光,而是一種深不見底的平靜與滄桑,仿佛看盡了萬古興衰,包容了生死寂滅。
    他緩緩坐起身,懸浮於虛空之中。神念內視。
    身體上的裂痕早已消失無蹤,新生的肌體瑩潤如玉,強度更勝往昔,隱隱與混沌虛空產生著共鳴。
    內天地宇宙恢複了浩瀚,甚至比之前更加廣闊穩固,星辰璀璨,法則如龍,那歸墟之眼緩緩旋轉,吞吐著更加精純的歸墟之力。
    而最重要的,是那座彼岸之橋。
    橋身之上,那道曾被寂滅主宰一指洞穿的裂紋,早己徹底消失。不僅如此,整個橋梁的形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它依舊是通體漆黑,散發著“無”之意蘊,但在那極致的漆黑之中,卻仿佛有點點極其細微、若不仔細探查根本無法發現的灰色星芒在閃爍,如同死寂宇宙中孕育的新生星胚。
    橋身更加凝練,虛實轉換更加如意。心念一動,它便可徹底化虛,仿佛從未存在;心念再轉,它又能瞬間凝實,鎮壓萬古。其對“無”的掌控,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第五篇,“無岸”,至此,徹底圓滿!
    甚至因為融合了寂滅主宰的“種子”,產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玄妙變化,潛力更大。
    張虎輕輕握拳,感受著體內奔騰流淌的、比萬年前更加深邃磅礴的力量,嘴角緩緩浮現出一絲笑意。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古人誠不欺我。
    寂滅主宰的隨手一擊,固然險些讓他形神俱滅,但撐過來之後,帶來的好處是無與倫比的。
    不僅是傷勢盡複,道基更加鞏固,“無岸”篇圓滿,更重要的是…那份對寂滅真諦的感悟,以及…
    他的目光投向無盡的混沌虛空。
    萬年漂浮,意識沉浮,與虛空相伴。他就像一顆真正的宇宙塵埃,漫無目的地流浪,見證了虛空的浩瀚、死寂、以及那藏於無盡虛無之下的、難以言喻的“脈動”。
    沒有目的,沒有方向,隻是存在,隻是漂浮。
    這種狀態,莫名地觸動了他的道心。
    “無岸”篇圓滿,橋梁己成,可行於無岸之途。但正如道德老祖所言,還需“動力”。
    這萬年的漂浮,讓他對“動力”一詞,有了全新的思考。
    燃道心?以信念、執著、情感為燃料,推動橋梁前行?
    這固然是一種強大動力。但萬年虛空漂浮,那種絕對的“空”與“無”,讓他感覺到,或許還有另一種形式的“動力”。
    並非燃燒,而是…順應?或者…牽引?
    就像星辰運轉,並非星辰自身在瘋狂燃燒推動自己,而是順應宇宙的法則,在更大的引力與規則下運行。
    就像他這萬年漂浮,並非自身發力,而是順應虛空的“流”。
    他的彼岸之橋,己具備“無”之特質,是否也可以…不再僅僅依靠自身燃燒道心去推動?
    是否可以…去感應那冥冥中存在於無盡混沌海、乃至更高層麵的“大道流”?
    順勢而為,甚至借力而行?
    亦或者…自身化為“無”之源頭,產生一種天然的“趨向性”,如同水往低處流般,自然流向那最終的“彼岸”?
    這個念頭一起,便再也無法遏製。
    第六篇的靈感,如同黑暗中劃過的閃電,雖然模糊,卻真切地照亮了前路的一角!
    它不同於道德老祖推演的“燃道心”,更像是一種…“循天意”或者…“歸源流”?
    具體為何,尚且模糊,需要更多的驗證與感悟。
    但他知道,方向或許就在這裏。
    在這無盡混沌虛空之中!
    他需要繼續遨遊,不是有目的的尋找,而是更長時間的、更深入的沉浸,去體會虛空的“流”,去感悟那冥冥中的“勢”,去嚐試讓己身之“無”與大道之“無”相接。
    直到創出第六篇的雛形!
    張虎站起身,最後看了一眼西源海的方向,對著那片虛空微微一揖。
    無論寂滅主宰出於何種目的,這一指之恩,這一顆“種子”之贈,他記下了。
    隨後,他轉身,一步踏出。
    身形並未撕裂虛空進行超遠距離跨越,而是如同融入了混沌虛空的背景之中,伴隨著那無形無質的能量流動,開始了新一輪的、漫無目的的漂泊。
    這一次,他意識清醒,主動沉入其中,去捕捉、去感悟那支撐起無盡混沌海的、最深層的“脈動”與“流向”。
    他的身影漸漸模糊,最終徹底消失在茫茫虛空之中,仿佛從未出現過。
    唯有那座變得更加深邃神秘的彼岸之橋,在他道心深處微微嗡鳴,期待著下一次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