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契機

字數:4350   加入書籤

A+A-


    有了馬華這個得力幫手,何雨柱肩上的擔子輕了不少,能騰出更多精力琢磨經營上的事。
    他推出的幾樣新鹵味和涼菜,比如醬香濃鬱的鹵豆幹、爽口開胃的涼拌海帶絲,因為價格實惠、風味獨特,很受附近工人和居民的歡迎,成了佐餐下酒的新選擇。
    店裏甚至開始有了一些回頭客專門來買這些熟食帶走。
    生意好,本是好事,可新的煩惱也隨之而來。
    店麵太小,實在周轉不開了。
    午市高峰時,六張桌子根本不夠用,經常有客人站在門口等位。
    天氣好時還能在門口支個小桌湊合,可眼瞅著天要轉涼,總不能老讓客人在外麵吹風。
    後廚更是擁擠不堪,何雨柱、馬華、小馬三個人轉個身都費勁,灶台、案板、食材堆得滿滿當當,安全隱患不小。雨水在前廳也是忙得腳不沾地,既要招呼客人、點菜上菜,還要收拾碗筷,常常顧此失彼。
    “師父,照這麽下去,不是個辦法啊。”一天打烊後,馬華一邊擦著汗,一邊看著擠得滿滿當當的店麵,憂心忡忡地說,“今天中午,至少有四五撥客人看沒座位就走了。這流失的都是錢啊。”
    何雨柱沒說話,目光掃過狹小的空間,最後落在隔壁那間依舊空置、落滿灰塵的鋪麵上。
    他心裏那個盤算了許久的念頭,再次強烈地冒了出來。
    擴張,勢在必行。
    “哥,要是能把隔壁租下來,打通了,那該多好!”雨水一邊數著錢,一邊充滿憧憬地說,“前麵能多擺好幾張桌子,後麵廚房也寬敞了,還能隔出個小庫房。”
    “想法是好,”何雨柱沉吟道,“可錢從哪兒來?租鋪麵、打通隔斷、裝修、添置桌椅灶具,哪一樣不要錢?咱們這點家底,夠不夠?”
    這話像一盆冷水,讓雨水和馬華都沉默了。
    確實,開張這大半年,雖然掙了些錢,但刨去成本、開銷和預留的周轉資金,能拿出來的結餘並不多。要支撐起擴張的費用,缺口不小。
    “要不……我去找別人看能不能借點?”雨水猶豫著開口。
    何雨柱搖搖頭:“別人幫我們的已經夠多了,不能再開口。而且,這錢不是小數目。”
    “師父,要不……咱們找街道或者信用社問問?現在不是有扶持個體經濟的貸款嗎?”馬華試探著建議。
    何雨柱心裏一動。這倒是個路子。他之前也聽說過有小額貸款的政策,但具體怎麽操作,門檻多高,心裏沒底。
    “貸款是條路,但手續肯定麻煩,還得找擔保。”何雨柱皺著眉,“咱們得先有個詳細的計劃,算清楚到底需要多少錢,多久能回本,不然跟上麵也沒法談。”
    接下來的幾天,何雨柱一有空就琢磨擴張的事。
    他拿著卷尺,偷偷量了隔壁鋪麵的尺寸,在紙上畫了簡單的布局圖。
    盤算著打通後,前麵能擺多少張桌子,後麵廚房怎麽規劃,需要添置哪些大件。
    他還悄悄去打聽了附近鋪麵的租金行情,以及請人施工的大概費用。
    一筆筆賬算下來,心裏漸漸有了個大概的數目。
    數字不小,但並非遙不可及。
    就在何雨柱為資金發愁的時候,機會卻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了。
    這天下午,飯口剛過,店裏沒什麽人。
    何雨柱正和馬華在後廚研究怎麽改進鹵汁的配方,街道辦事處的老王陪著一位穿著中山裝、氣質儒雅的中年男人走了進來。
    “何師傅,忙著呢?”老王笑著打招呼。
    “王幹事!您怎麽來了?快請坐!”何雨柱趕緊放下手裏的活,招呼兩人坐下,讓雨水倒茶。
    “介紹一下,”老王指著那位中年男人說,“這位是區工商聯的劉秘書長。劉秘書長這次下來,主要是調研一下咱們區個體經濟的發展情況,特別是像你這樣經營得比較好的典型。”
    “劉秘書長,您好!”何雨柱心裏有些驚訝,工商聯?這可是管著工商業的官方機構。他連忙客氣地問好。
    劉秘書長笑容和藹,擺擺手:“何雨柱同誌,不用客氣。
    我們就是隨便看看,了解一下情況。”他環顧了一下幹淨整潔但明顯擁擠的店麵,點點頭:“嗯,店麵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條。聽說你這裏的家常菜做得很好,很受附近群眾歡迎?”
    “都是街坊鄰居捧場,混口飯吃。”何雨柱謙虛地說。
    劉秘書長又問了些經營情況,比如開了多久,主要客源是哪些,用工情況,稅費負擔重不重等等。
    何雨柱如實回答,不誇大,也不隱瞞,說到人手緊張、店麵太小製約發展時,也坦然表達了困難。
    劉秘書長聽得很認真,不時點頭記錄。
    最後,他合上筆記本,對何雨柱說:“何雨柱同誌,你的情況我們了解了。個體經濟是公有製經濟的重要補充,你們靠自己手藝吃飯,方便群眾生活,解決就業,是好事啊!區裏現在也很重視這一塊,正在研究一些扶持政策。”
    他頓了頓,看了一眼擁擠的店麵,意味深長地說:“至於你提到的困難,比如場地限製,確實是個現實問題。如果有合適的機遇,比如擴大經營規模,區裏在可能的範圍內,也會給予關注和支持的。當然,前提是合法合規,經營良好。”
    這話說得含蓄,但何雨柱心裏卻掀起了波瀾。
    劉秘書長這話,是不是在暗示什麽?難道擴張的事情,有門路?
    送走劉秘書長和老王,何雨柱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馬華和雨水也圍過來,興奮地討論著。
    “師父!聽這意思,是不是上麵要支持咱們擴大規模啊?”馬華激動地說。
    “哥,要是真能貸款,咱們是不是就能把隔壁租下來了?”雨水也滿臉期待。
    何雨柱比較冷靜:“先別高興太早。領導的話,是鼓勵,但具體政策還沒下來。
    咱們得先把準備工作做紮實了。”
    話雖這麽說,但劉秘書長的到訪,無疑給何雨柱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他意識到,自己的飯鋪,或許不僅僅是個謀生的小買賣,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了上麵觀察個體經濟發展的一個“窗口”。
    這既是壓力,也是機遇。如果他能把飯鋪經營得更好,甚至成功擴張,或許真能爭取到一些政策上的傾斜。
    這個念頭,讓何雨柱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責任感和動力。
    他不再僅僅是為了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而奮鬥,他的努力,似乎也與某種更大的圖景聯係在了一起。
    然而,機遇往往與挑戰並存。何雨柱深知,一旦他真的開始籌劃擴張,必然會觸動更多人的神經。
    院裏的閻埠貴、劉海中等人,絕不會坐視他順利發展。
    更大的規模,意味著更多的關注,也意味著更複雜的局麵需要應對。
    但這一次,何雨柱沒有猶豫。
    他看著眼前充滿幹勁的馬華和雨水,看著這間承載了他太多心血和希望的小小飯鋪,心中已然做出了決定。
    擴張,必須進行下去。
    要解決眼前的困難,更要抓住這個時代賦予的、可能稍縱即逝的契機。
    他拿起那張畫著布局圖的紙,目光堅定。
    下一步,就是要想辦法,攻克資金這個最大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