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一份“企業訂單”

字數:6588   加入書籤

A+A-


    市紡織廠後勤科科長?
    談一筆更大的生意?
    周建國這句雲淡風輕的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深水炸彈,在李謹誠和劉軍的心裏,掀起了滔天巨浪!
    劉軍的呼吸瞬間就停滯了。他張大了嘴,眼睛瞪得像銅鈴,直勾勾地看著眼前這個氣度不凡的中年男人,大腦一片空白。
    市紡織廠!那可是江城數一數二的大單位!全廠上下,連家屬帶工人,浩浩蕩蕩近兩千人!他們的後勤科長,那可是手握實權的“大人物”!
    而李謹誠,在經曆了最初零點一秒的震驚後,心跳陡然加速,但他的臉上,卻依舊保持著超乎年齡的鎮定。
    他知道,自己重生以來,埋下的所有伏筆,對品質的苛求,對信譽的堅守,對創新的執著,以及在暴雨和番茄事件中展現出的擔當和格局,終於,結出了一顆最碩大的果實!
    這不是偶然,這是必然!
    他深吸一口氣,對著周建國,露出了一個誠懇而謙遜的微笑:“周科長,您太抬舉我了。我這就是個小本生意,難得您能看得上。”
    他的目光,掃了一眼周圍那些因為周建國的出現而投來好奇嫉妒目光的攤販,以及攤位前排隊等著買菜的顧客,然後說道:“周科長,您看這裏人多嘴雜,也不是個談事的地方。如果您不嫌棄,前麵街角有個‘清風茶館’,我做東,咱們過去喝杯茶,慢慢聊?”
    這一手,處理得滴水不漏。
    既表現出了對周建國的尊重,又巧妙地將會談的地點,從嘈雜的菜市場,轉移到了一個更私密、更正式的場合。這不僅僅是為了方便談話,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暗示,接下來的,不是小販和顧客間的買賣,而是一場平等的、正式的商業談判。
    周建國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的光芒。
    他今天來,本就是抱著考察的心態。而李謹誠這不卑不亢從容有度的應對,讓他心裏對這個年輕人的評價,又高了幾分。
    “好,小老板有心了。”他笑著點了點頭。
    “軍子!”李謹誠回頭對還在發愣的劉軍說道,“你在這裏看著攤,跟叔叔阿姨們解釋一下,我有點急事馬上回來。記得,給每位排隊的顧客都多送一根蔥,算我賠不是。”
    “啊?哦!好!好!”劉軍這才如夢初醒,連連點頭。
    安排好一切,李謹誠脫下沾著些許泥點的圍裙,洗了把手,便帶著周建國,走向了那家茶館。
    清風茶館是附近唯一一個還保留著些許古風的地方,環境清幽。李謹誠要了一個靠窗的卡座,點了一壺上好的龍井。
    茶香嫋嫋升起,隔絕了外界的喧囂。
    “周科長,您請用茶。”李謹誠親自為周建國斟滿一杯。
    “小李,不用這麽客氣,我癡長你幾歲,你要是不嫌棄,叫我一聲周大哥就行。”周建國呷了一口茶,開門見山地說道,“我也不跟你繞圈子了。我今天來找你,確實是想跟你談一筆生意,我們紡織廠職工食堂的蔬菜供應。”
    盡管心裏早有準備,但當“蔬菜供應”這四個字被親口說出時,李謹誠的心,還是忍不住重重地跳了一下。
    “我們廠兩千多名職工,每天光是中午在食堂吃飯的就超過一千人。蔬菜的日消耗量,平均在五百斤左右,逢年過節更是要翻倍。”周建國緩緩地報出一個數字。
    五百斤!
    每天!
    李謹誠的瞳孔猛地一縮。
    他現在和劉軍兩人,拚死拚活,一天的銷量也就一千斤左右。而這一單生意,就頂得上他零售額的一半!而且,這是批發的量,是穩定的長期的!
    這意味著什麽?
    這意味著每天都有一筆數額巨大旱澇保收的純利潤,像自來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進他的口袋!
    “我們廠之前的蔬菜供應商,是洪山批發市場的一個菜販子,合作了有兩年了。”周建國的眉頭,微微皺了起來,“但是問題很多。”
    他放下茶杯,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第一,缺斤短兩。送一百斤菜,磅秤上永遠隻有九十五斤,這是行裏的潛規則,我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就算了。第二,以次充好。送來的菜,經常是上麵一層光鮮亮麗,下麵全是爛葉子、蔫黃瓜,食堂的大師傅們怨聲載道。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態度蠻橫,關係複雜。有時候菜的質量實在太差,我們想退換,對方就找各種理由推三阻四,甚至還暗示他在市場裏‘有人’,讓我們別找麻煩。”
    周建國看著李謹誠,坦誠地說道:“後勤工作,說白了就是花錢的部門,吃力不討好。我不想因為這點事,給自己惹一身騷。所以,我一直在找一個可靠的的替代者。”
    “是趙老師跟您提起我的?”李謹誠問道。他記得,那位第一個買他淨菜的女教師,丈夫好像就在紡織廠工作。
    “沒錯。”周建國笑道,“我愛人就是紡織廠子弟學校的趙老師。她回家天天在我耳邊念叨,說西門市場有個叫小李的小夥子,賣的菜幹淨,人實在,做的‘方便菜包’更是解決了她的大問題。一開始我還沒在意,直到昨天。”
    他的眼神,變得銳利起來。
    “昨天那場‘番茄風波’我也在場。我親眼看到,你是如何處理那批爛番茄的。”周建國一字一句地說道,“小李,你知道嗎?換做任何一個別的攤販,要麽就是偷偷把爛番茄混在好番茄裏賣掉,要麽就是幹脆扔了,自認倒黴。隻有你,選擇了最‘笨’,也是最高明的一種方法——公開承認,虧本處理。”
    “那一刻,我就知道,你跟他們不一樣。你把‘信譽’這兩個字,看得比那一百多塊錢,重得多。而這,恰恰是我最需要的品質。”
    原來如此!
    李謹杜心中了然。那一百塊錢的損失,竟然換來了這樣一份天大的機遇!他再一次慶幸,自己堅持了前世的商業準則。
    “周大哥,”李謹誠的稱呼,也自然地改了過來,“感謝您的信任。如果把你們廠的蔬菜供應交給我,我能做到什麽,或者說我能為您和廠裏的職工,提供什麽不一樣的價值?”
    他沒有立刻點頭哈腰地答應,而是將問題引向了“價值”的層麵。
    這一問,讓周建國再次刮目相看。這個年輕人,腦子裏的思路太清晰了!
    “你說說看。”他饒有興致地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李謹誠挺直了腰杆,整個人的氣場,在這一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他不再是一個青澀的少年,而是一個自信專業的商業夥伴。
    “周大哥,如果由我來供應,我能提供三大核心價值。”
    “第一是‘品質標準化’。”李謹杜伸出第一根手指,“我不會給您送去帶著泥土和爛葉的毛菜。所有送到您食堂的蔬菜,都將是我們‘家家福’標準的‘淨菜’。也就是說,土豆是削好皮的,豆角是摘好筋的,青菜是清洗幹淨的。這能為食堂的大師傅們,節省至少三分之一的備菜時間,大大提高後廚的工作效率。”
    周建國的眼睛,亮了!
    他作為後勤科長,太清楚後廚的效率意味著什麽了。那意味著更短的勞動時間,更少的廚師抱怨。
    “第二是‘價格透明化’。”李謹誠伸出第二根手指,“我理解您對缺斤短兩和價格虛高的擔憂。所以,我願意提供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我們不按虛高的零售價算,而是以洪山批發市場當天的批發價為基礎,每斤菜隻加上三到五分錢的‘加工處理費’和‘運輸費’。每天的批發價,我都可以提供原始單據給您核對。我們掙的,是陽光下的明明白白的辛苦錢。這樣一來,您再也不用擔心被人坑,我們也能建立最穩固的信任。”
    “批發價+固定服務費?”周建國被這個聞所未聞的模式,徹底鎮住了!
    這……這簡直是把自己的利潤,完全攤開在了陽光下啊!這個年輕人,哪來的這種魄力?!這種模式,徹底杜絕了供應商在價格上做文章的一切可能性!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服務定製化’。”李謹誠伸出第三根手指,語氣充滿了自信,“除了標準的淨菜,我還可以根據您食堂每周的菜單,提供‘準預製菜包’服務。比如,您明天要做魚香肉絲,我可以直接將切好的肉絲、木耳絲、青椒絲,按比例搭配好,送到您的後廚。大師傅拿到手,直接下鍋就行。這不僅是節省時間,更是對菜品口味和分量的一種標準化保證。甚至,如果您有大型招待活動,需要一些特殊的、市場上不常見的菜品,隻要您提前一天通知我,我保證能給您找到!”
    品質標準化!價格透明化!服務定製化!
    這三個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現代化”商業理念,從一個不滿二十歲的少年口中說出,給周建國帶來的震撼,是無與倫比的!
    他原本隻是想找一個“不那麽壞”的供應商,可眼前這個年輕人,給他描繪的卻是一個他連想都不敢想的、全新的“後勤供應鏈解決方案”!
    他看著李謹誠那雙清澈而堅定的眼睛,沉默了許久。
    最後,他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端起已經有些涼了的茶水一飲而盡。
    “小李,”他站起身,對著李謹杜伸出了自己的手,“不用再說了。江城紡織廠的蔬菜供應,從下個月一號開始,就是你的了。合同,我明天就叫人擬好。我隻有一個要求,把你今天說的這些,不折不扣地做到!”
    “一定不負所托!”李謹誠也站起身,用力地握住了周建國的手。
    兩隻手,一大一小,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這標誌著,“家家福”這艘初生的小船,終於裝上了一台馬力強勁的全新引擎,即將從一條小小的溪流,駛向更廣闊的江河!
    送走了依舊處於震撼中的周建國,李謹誠回到攤位時,劉軍立刻像猴子一樣躥了過來。
    “誠子!怎麽樣?怎麽樣?他……他說什麽了?”他激動得聲音都變了調。
    李謹誠看著他,故意板著臉,歎了口氣:“唉,別提了。”
    劉軍的心,瞬間涼了半截:“沒……沒談成?”
    李謹誠搖了搖頭。
    劉軍的臉,垮了下來,充滿了失望。
    就在這時,李謹誠突然咧嘴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沒談成‘小’生意,談成了一筆‘大’生意!從下個月開始,紡織廠食堂,每天五百斤的淨菜訂單,是咱們的了!”
    劉軍足足愣了十秒鍾。
    然後,他猛地跳了起來,一把抱住李謹杜,像一頭狗熊一樣,瘋狂地吼叫著:“我C!牛呀!誠子!你他媽就是我的神!!”
    他的吼聲,引得整個市場的人都看了過來。
    當晚,李家。
    當李謹誠把拿下紡織廠訂單的消息宣布時,整個屋子都沸騰了。
    父親李大山,這個一輩子沉穩如山的男人,激動得雙手顫抖,從櫃子裏摸出珍藏了多年的、一直舍不得喝的茅台酒,給自己和李謹誠都倒了滿滿一杯。
    母親張桂英,則是拉著李謹誠的手,笑著笑著,眼淚就流了下來。那是喜悅的淚,是驕傲的淚。自己的兒子,出息了!光宗耀祖了!
    劉軍更是喝得酩酊大醉,抱著李大山,哭著喊著說李謹誠是他一輩子的恩人。
    在這片歡騰之中,隻有李謹誠,在最初的喜悅過後,迅速地冷靜了下來。
    他知道,機遇永遠與挑戰並存。
    每天五百斤的淨菜供應,意味著他們現有的“家庭作坊”模式,已經完全無法滿足需求。
    他們的生產力,必須升級了!
    他需要一個更大的操作空間,需要更專業的人手,甚至需要一輛真正的、能遮風擋雨的機動貨車!
    他的資本原始積累,即將進入全新的加速階段。
    而就在李謹杜的商業版圖,即將迎來第一次飛躍式擴張的時候。
    一場醞釀已久的危機,也終於,露出了它猙獰的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