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

字數:3876   加入書籤

A+A-


    第二十四章 死寂世界的生機
    寒冷如同無形的刀子,切割著肌膚。洞外那種低沉悠長的嗚咽聲時斷時續,更添幾分詭異。陳凡將身體蜷縮得更緊,全力運轉著那套自創的體術,刺激氣血對抗嚴寒,同時保持大腦的絕對清醒,分析著當前的處境。
    “環境溫度持續下降,濕度極高,體熱流失速度是正常環境的三倍以上。必須盡快找到穩定的熱源和更安全的庇護所。”
    “食物和淡水是首要問題。此地植物大多蘊含未知毒素或惰性能量,直接食用風險極大。死水看似平靜,但‘洞察’顯示其微生物群落複雜且具有攻擊性,需深度淨化才能飲用。”
    “能量背景沉寂,常規修煉恢複效率可忽略不計。需依賴自身儲備和藥物,必須精打細算。”
    天色(或者說那永恒黃昏的光照度)沒有明顯變化,但根據生物鍾和溫度變化,陳凡判斷“夜晚”已經降臨。他不敢沉睡,始終保持著一半的警覺。
    嗚咽聲似乎靠近了一些。陳凡的“洞察”能力集中向聲音來源的水麵方向。在他的感知中,那並非生物發出的聲音,更像是某種……能量在特定介質(比如水)中周期性震蕩產生的低頻波動。這種波動帶著一種奇特的韻律,似乎與這片死寂世界的某種底層規則隱隱呼應。
    “自然現象?還是……某種巨大生物或裝置的呼吸?”陳凡暗自警惕。
    第一夜就在這種寒冷、警惕與分析中度過。當環境溫度停止下降並開始緩慢回升時,陳凡知道“白天”到了。他活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身體,傷勢在藥物和體術作用下好了三四成,但饑餓和幹渴感開始變得強烈。
    他走出凹洞,再次仔細勘察周圍。這一次,他有了新的發現。
    在懸崖底部一片背陰、潮濕的區域,生長著一種不起眼的、貼著石壁的暗藍色苔蘚。這種苔蘚在他的“洞察”下,能量反應極其微弱,但結構卻異常穩定,不含明顯的毒素或攻擊性成分。更重要的是,它內部蘊含的水分非常純淨,幾乎不含雜質。
    “或許可以嚐試提取水分。”陳凡收集了一大捧這種苔蘚,回到臨時營地。他沒有貿然擠壓飲用,而是利用物理方法:他找了一塊相對光滑的石板和一塊圓石,將苔蘚鋪在石板上,蓋上幾片寬大的、相對無害的樹葉,然後在樹葉上放置圓石,利用石頭的重量緩慢壓榨。同時,他利用聚焦陽光(雖然光線昏暗,但仍有熱量)的原理,用一塊凹麵金屬片(來自破爛木箱的金屬構件)反射光線,微微加熱石板底部,加速水分的蒸發和冷凝。
    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幾個時辰後,他成功收集到了小半碗幾乎無色無味、經過初步淨化的水。他小心地嚐了一滴,確認沒有異常反應後,才小口喝下。幹渴得到緩解,但饑餓感依舊。
    食物是更大的挑戰。他嚐試了幾種看起來最無害的菌類和地衣,但“洞察”顯示它們要麽結構不穩定易分解出毒素,要麽含有難以消化的惰性能量塊。
    就在他一籌莫展之際,目光落在了昨天收集苔蘚的那片石壁上。石壁縫隙中,他看到了一些細小的、幾乎透明的節肢動物在緩慢爬行,外形類似蠹蟲,但通體晶瑩。
    “洞察”掃描:結構簡單,能量水平極低,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和幾丁質,未發現致命毒素或寄生蟲。
    “就是它了。”陳凡沒有猶豫。生存麵前,口腹之欲是奢侈品。他捕捉了數十隻這種透明小蟲,用撿來的一個相對完整的貝殼作為容器,又找了些幹燥的苔蘚引火——這裏的植物含水量極高,引火極其困難,他花了很大力氣才用鑽木取火的方式點燃了一小堆篝火。
    將小蟲放在燒熱的石板上烤熟,散發出一種淡淡的、類似烤蝦殼的氣味。味道談不上好,但吃下去後,胃裏終於有了充實感,身體也暖和了不少。
    解決了基本的生存需求,陳凡開始向懸崖上方探索。他需要更高的視野來了解這片區域的全貌。
    攀爬異常艱難。岩石濕滑,長滿粘液,那些扭曲的植物枝條有時會突然纏繞過來,帶著微弱的麻痹毒性。陳凡依靠精準的身體控製和“洞察”預判,有驚無險地花費了大半天時間,才登上了崖頂。
    崖頂的景象,讓他倒吸一口涼氣。
    放眼望去,是一片無邊無際的、暗灰色的荒原,點綴著零星扭曲的怪樹和巨大的、風化嚴重的奇異骨架,不知屬於何種生物。荒原盡頭,隱約可見連綿的黑色山脈輪廓,山體形態猙獰。天空依舊是那片令人壓抑的灰蒙,沒有太陽,也沒有雲層流動的跡象,光線來源成謎。
    最令人心悸的是,在這片廣袤的死寂世界中央,也就是他之前看到的那個巨大死水潭的方向,視野的極限處,似乎有一個極其龐大的、模糊的陰影,如同一個倒扣的碗,籠罩在大地之上。因為距離太遠,無法看清細節,但那陰影給人一種極其古老、沉重、甚至……“活著”的感覺。昨晚聽到的嗚咽聲,似乎就是從那個方向傳來的。
    “那裏就是這片地域的核心嗎?”陳凡心中震撼。這個世界,遠比他想象的更加詭異和危險。
    同時,他也在崖頂發現了一些人類活動的痕跡——幾處早已熄滅不知多少年的篝火餘燼,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碎片,風格同樣古老。這說明,這裏曾經可能有過人類或類人智慧生物生存,但顯然已經廢棄了很久。
    “有文明痕跡,就意味著可能有遺跡、知識,或者……離開的線索。”陳凡精神一振。生存之後,下一步就是探索和尋找歸途。
    他記下了核心陰影和山脈的方位,開始小心地向下探索懸崖的另一側。這一側坡度較緩,連接著那片廣袤的荒原。
    在下到半山腰時,他有了一個重大發現——一個被藤蔓和碎石半掩埋的洞口。洞口有人工開鑿的痕跡,雖然古老,但比灘塗上那個木箱的年代似乎要近一些。
    陳凡警惕地感知洞內,沒有發現活物氣息,隻有陳腐的空氣和一種淡淡的、類似金屬氧化物的氣味。他清理開洞口,側身鑽了進去。
    洞穴不深,約十幾米後便到了盡頭。裏麵散落著一些早已腐朽的獸皮、枯骨,以及幾件鏽蝕嚴重的金屬工具。在洞穴最深處,他發現了一具盤坐在地的骸骨。骸骨身上的衣物早已風化,但骨骼卻呈現出一種奇特的玉質光澤,曆經歲月而不朽,顯然生前並非凡人。
    骸骨的手指,指向前方石壁。石壁上,刻著幾行扭曲的文字,與灘塗金屬板上的文字屬於同一種體係,但似乎更加潦草和急促。
    陳凡無法解讀文字,但他的“洞察”卻從骸骨和文字刻痕中,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不甘、絕望,以及……一絲微弱的、指向某個方向的執念。
    骸骨的懷中,似乎揣著什麽東西。陳凡猶豫了一下,還是恭敬地行了一禮,然後小心地取出了那樣物品。
    那是一塊巴掌大小的、灰白色的骨片,質地溫潤,上麵用某種暗紅色的顏料,畫著一個極其簡潔的、由三個同心圓和幾條射線構成的圖案。
    當陳凡的手指觸碰到這塊骨片的瞬間,他腦海中那從遺跡光幕中獲得的基礎知識,似乎與骨片產生了一絲微弱的共鳴!
    他仿佛聽到了一聲跨越千古的、充滿疲憊的歎息,以及一個模糊的詞語,直接烙印在他的意識裏:
    “……‘源’……之塔……”
    (第二十四章 完)
    第二十五章預告:骨片和“源之塔”指向了什麽?這具骸骨的身份是什麽?陳凡將依據骨片的指引,向荒原深處的“源之塔”進發。途中他將遭遇怎樣的奇異生態和潛在危險?這個死寂世界隱藏的古老秘密,是否會因他這個外來者的到來而被逐漸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