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新桃舊符
字數:3076 加入書籤
窗外零星飄著細雪,屋內暖意融融,地龍燒得正好。
賈母斜倚在榻上,王熙鳳站在下首,手裏捧著一本紅冊子,正一一回稟著年節禮往來的事宜。
“……北靜王府那邊,按老太太的吩咐,送的是咱們自家莊子上出的上等山珍、兩壇陳年花雕,另加一套哥兒從庫房裏找出來的前朝孤本碑拓。王妃身邊的嬤嬤說,王妃極喜歡,說咱們府上如今送的禮,是越來越雅致,更見心意了。”鳳姐兒聲音清脆,帶著幾分恰到好處的笑意。
賈母微微頷首,手裏撚著一顆蜜漬金桔,慢條斯理地道:“雅致就好。咱們這樣的人家,不缺金銀,缺的是這份不落俗套的心意。與北靜王府走動,重在‘誠’與‘雅’二字,他們府上什麽好東西沒見過?反倒是這些帶著泥土氣和書卷氣的,更顯珍貴。”
“老太太說的是。”鳳姐兒忙應和,翻過一頁,“其他幾家交好的公侯府邸,也都是比照這個例,或是送些時新花木,或是咱們自家繡坊出的精致小件,反響都極好,沒一家挑理的。”
“嗯,”賈母放下金桔,拿起溫熱的帕子擦了擦手,“那……忠順王府那邊呢?”
鳳姐兒臉上的笑容收斂了些,語氣也謹慎起來:“回老太太,忠順王府的節禮,是按著往年的舊例,不增不減,一份不錯的四色厚禮,已讓林之孝親自送去了。”
賈母“嗯”了一聲,眼簾微垂,看不清神色,隻淡淡道:“按製即可。他家門檻高,咱們攀不上,也不必過分熱絡,免得讓人誤會咱們有所圖謀。麵上過得去就行了。”
鳳姐兒心領神會:“是,孫媳明白。”
她心裏清楚,經過賈珍、賈赦之事,老太太對與忠順王府這等手握實權、且與自家不算親近的王府,是存了十二分的小心。
今年的除夕家宴,設在榮禧堂。
雖不如往年那般觥籌交錯、珍饈滿案,但處處透著股新鮮氣象。
席麵是按新規矩備的,菜式精致卻不多餘,用料實在卻不奢靡。
每人麵前一個小巧的紫檀木嵌螺鈿食盒,分格擺放著幾樣寓意吉祥的菜品,量不大,卻樣樣可口。
酒是溫過的自家釀的米酒,醇厚甘甜,並不醉人。
賈母坐在上首,看著底下濟濟一堂的兒孫。
賈政、王夫人、李紈、賈璉、王熙鳳、寶玉、黛玉、探春、惜春、迎春、賈蘭、賈環……就連往日裏總顯得有些畏縮的趙姨娘,今日也穿戴整齊,安靜地坐在末座。
沒有了大房那邊的烏煙瘴氣,沒有了賈珍那令人不適的目光,整個宴會的氣氛顯得格外融洽祥和。
仆役們侍立一旁,悄無聲息地布菜斟酒,動作規矩,眼神恭順,再不見往日那種窺探與懈怠。
寶玉挨著黛玉坐著,悄悄指著食盒裏一枚做成如意形狀的糕點,低聲道:“林妹妹,你瞧這個,倒比往年那些油膩膩的大魚大肉有意思。”
黛玉抿嘴一笑,輕聲道:“外祖母治家有方,如今這般,才像是讀書人家的氣象。”
探春也笑著對身旁的賈蘭道:“蘭哥兒,多吃些,來年更要努力進學。”
賈蘭小臉嚴肅,認真點頭:“是,三姑姑。”
賈政看著這井然有序、兄友弟恭的場景,心中感慨萬千,不由得多喝了兩杯,對賈母道:“母親,如今家中風氣一新,皆是母親辛勞所致。兒子敬母親一杯。”
賈母含笑飲了,目光掃過眾人,緩緩道:“家和萬事興。往後,你們兄弟姐妹更要和睦,互相扶持,咱們賈家才能長長久久。”
撤了席麵,上了清茶果品,眾人移步暖閣閑話。
王熙鳳趁著空檔,又湊到賈母跟前,像是忽然想起什麽似的,壓低聲音道:
“老太太,還有一樁事……今兒薛姨媽過來送年禮,說話間,隱約提起,似乎……蟠兄弟在金陵那邊,老毛病又有些犯了……”
賈母端著茶盞的手微微一頓,眉尖幾不可察地蹙了一下,聲音依舊平穩:“哦?又惹了什麽禍?”
鳳姐兒斟酌著詞句:“倒也不是什麽大事,薛姨媽說得含糊,隻說是……好像又跟人為了爭個什麽玩意兒,起了些爭執,動了些手腳,好在沒鬧大,花了些銀子擺平了。薛姨媽也是愁得不行,說這孩子,離了京沒人管束,終究是不行。”
賈母沉默了片刻,將茶盞輕輕放下,發出清脆的磕碰聲。
她抬眼看向窗外,夜色已濃,細雪不知何時已停了,簷下掛著的紅燈籠在寒風中輕輕搖曳。
“知道了。”她隻說了這三個字,語氣聽不出喜怒。
鳳姐兒見她不再多言,也不敢再問,隻小心地退到一邊。
暖閣裏,寶玉正和姐妹們猜燈謎,笑聲陣陣。賈蘭在一旁安靜地聽著,偶爾露出思索的神色。賈政和王夫人低聲說著家常。
一切都顯得那麽安寧美好。
然而,王熙鳳帶來的關於薛蟠的消息,卻像一枚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賈母心中漾開了一圈微瀾。
金陵……那是個是非之地,薛蟠又是個惹禍的根苗。
在這個敏感的時刻,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賈母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重新落在滿堂兒孫身上,眼神深邃。
新年新氣象,但這舊日的隱憂,卻並未隨著舊桃符一同被換下。
未來的路,依舊需要步步為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