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鋼鐵亦需鋼鐵摧下
字數:3626 加入書籤
“第二部分, 關於組建裝甲師的方案。誌司的意見是:原則上高度肯定其前瞻性和創新性,但目前全軍層麵條件尚不具備,全麵鋪開不可行。”
“但是,不能因噎廢食,同意以陳朝陽部現有繳獲裝備和骨幹為基礎,進行試點探索!”
“命令:陳朝陽師立即抽調精銳力量,以繳獲坦克、裝甲車和部分重炮為核心,組建一到兩個加強裝甲突擊團!
規模控製在旅級,作為全軍第一支裝甲合成戰術試驗部隊。
如自身有繳獲能力,誌司同意其改編為步坦協同防控機甲集群師。”
“主要任務:未成規模前,不立刻投入大規模攻堅,而是摸索經驗!
摸索怎麽開坦克、修坦克、步坦怎麽協同、坦炮怎麽配合、怎麽防空防炮!
把遇到的問題、總結的經驗,形成條例,為將來條件成熟時擴建裝甲部隊積累種子、摸索路子!”
“告訴陳朝陽,步子不要邁得太大,先把一兩個試點團給我搞起來,搞紮實!
要人、要技術骨幹,誌司盡量協調,但主要靠他們自己想辦法,自力更生!”
北平,軍委作戰部
夜色中的院落靜悄悄,唯餘寒風掠過簷角發出的輕微嗚咽。
一間燈火通明的書房內,炭盆散著融融暖意,卻驅不散空氣中凝重的思慮。
總參負責人羅重文,手持一份譯電文稿,步履匆匆地穿過回廊,在與另一間辦公室內的首長短暫低語後,兩人一同走進了那間陳設簡樸卻仿佛承載著千鈞重量的書房。
書房中人聽到腳步,方才抬頭,目光從地圖上移開,落在了來者手中的文件上。
“誌司轉來了朝陽同誌的一份詳細電文。” 羅重文的聲音帶著一絲激動,將電文遞上,
“誌司那邊也附了意見。這個朝陽同誌…真不愧是難得的福將,更是一位眼光毒辣的戰略型人才!
他對當前戰役節點的把握,對敵我雙方優劣態勢的剖析,尤其是對敵軍可能采取的新戰術的預判,眼光極其銳利,句句都說在了要害上!”
旁邊一人接過話頭,語氣儒雅而務實:“他基於現有條件提出的幾點技術反製手段,組建電子偵聽幹擾小隊、建立人工聲音與光學測距的反炮兵體係、強化高射武器的多用途訓練,
雖然聽起來因陋就簡,卻恰恰是我們目前力所能及、最能快速提升部隊戰鬥力的務實之舉!
投入有限,但見效可能很快,應該立即整理成訓練綱要,利用休整期下發各部,抓緊演練普及。”
那位披著棉衣之人接過電文,就著明亮的台燈,仔細地閱讀起來。
他看得得很慢,手指間夾著的煙卷緩緩燃燒,青煙嫋嫋上升。
他的目光時而凝神,時而閃爍出讚許的光芒。
“嗯,分析得很透徹。” 他終於開口,聲音平和卻帶著一種定調的力量,
“‘蓄力’、‘持續力’、‘戰士的生命與士氣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這些話,說得很有道理,很有水平。
用這個道理去回應朝鮮同誌,我看就很有說服力嘛。
我們不是畏戰不前,是為了積蓄力量,為了下一次更決定性的前進。”
他對陳朝陽關於戰場全局的分析,表示了明確的肯定。
當看到電文最後關於組建“步坦協同防控一體化裝甲突擊師”的大膽構想時,先是微微一怔,隨即臉上漾開一絲笑意,搖了搖頭:
“這個陳朝陽,胃口真是不小嘛,這是想給我們打造第一把紅色裝甲尖刀啊?”
羅重文也笑了起來,但笑容中帶著深深的審慎:“想法本身是極具開創性和前瞻性的,也確實指出了一個未來發展的方向。
但是,”他話鋒一轉,神色變得嚴肅,
“誌司其他領導同誌的擔憂非常現實。
我們目前的國力和後勤狀況,確實難以全麵支撐這樣一支消耗巨大的鐵甲兵團。
油料、備件、尤其是受過嚴格訓練的技術兵種骨幹,這些都是我們眼下最緊缺、短期內難以解決的硬約束。”
“誌司提出的試點方案,我認為是穩妥可行的。讓他以現有繳獲為基礎,先搞一兩個加強裝甲突擊團進行探索,積累經驗。
同時,他的這份雄心勃勃的計劃,也為我們國內的軍工建設和人才培養指明了緊迫的方向,我們不能隻滿足於造步槍和手榴彈,
更要盡快掌握製造坦克、汽車的能力,要能產出足夠的燃油!
東北地區,及昌平專區接下來的攻關重點,應該向他所提及的這些關鍵技術領域傾斜。”
披著棉衣之人沉吟片刻,最終拍板:
“好,我看就這樣定。”
“第一,電告誌司和前指,完全同意他們關於全線轉入休整的決策,必須頂住壓力,堅決執行。
朝陽同誌的這份電文,可以摘其要點,轉發各戰略區參考,統一思想認識。”
“第二,原則同意誌司的試點意見。
回複陳朝陽同誌:‘方案閱悉,設想大膽,甚好。然飯需一口口吃,路需一步步走。
準爾部先行試點組建裝甲突擊團,精心探索,總結經驗,以點帶麵,切忌冒進。所需技術骨幹,國內盡力籌措支援。’”
“第三,總參和相關工業部門,近期召開一個專題協調會,認真研究陳朝陽同誌方案中提及的裝備需求與技術短板,將其納入我國國防工業中長期發展的規劃藍圖裏。
他這是在前線,用實戰的眼光為我們後方的工作劃出了重點啊!”
“第四,提醒誌司和陳朝陽部,務必注意安全。
美國人剛換了前線指揮官,又在我們手下吃了大虧,絕不會善罷甘休,恐怕會醞釀新的動作。試點探索要搞,仗也要打得更加靈活謹慎。”
北平的決策,既高度肯定了陳朝陽的戰略洞察力與創新精神,將其建議提升至全軍借鑒和長遠規劃的高度,又立足於極端困難的現實條件,
批準了更為穩妥務實的試點方案,展現了立足現實、放眼未來的戰略定力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