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一封信(求五星好評,謝謝大家)

字數:3941   加入書籤

A+A-


    比咱家冬天還暖和哩!
    俺現在不在原來的老部隊了,俺被分到了一個老厲害的新部隊,俺們這兒有老多老多的大坦克、大汽車,都是繳獲美國鬼子的!
    俺正在學開汽車哩,等俺學會了,開著美國大卡車回家去看你們!
    俺們天天訓練,雖然累,但心裏痛快,俺一定要好好學,多殺敵人!
    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俺立了三等功了!
    是因為上次打仗的時候,俺冒著炮火給前線送彈藥,首長說俺勇敢,軍功章俺好好收著呢,等回去了給你們看!
    前幾天發津貼了,俺沒舍得花,都留著哩。
    等打跑了美國鬼子,俺回家了,給爹打壺好酒,給娘扯塊新布做衣裳,給小妹買好多好多洋糖,還有紅頭繩,讓村裏其他丫頭都羨慕俺家小妮兒,也給小弟也買糖吃……
    今天連裏發了巧克力,繳獲美國鬼子,又苦又甜的,和中藥似的但是,是好吃的。
    俺們連長是文化人,對俺可好了,俺的字就是連長教俺寫的,不過有些字還不會寫,俺給你們畫出來。
    連長說了,識字很重要,師裏麵的大首長也說了,要識字,俺也覺得首長說的肯定不會錯,俺這次把幾個月的津貼一起寄回家,八十四萬嘞,爹娘你們拿到錢,一定要讓小妹和小弟進學堂識字…才能有大出息…
    爹娘你們保重身體,別太累著。告訴小妹、小弟要聽話,好好幫著幹活。
    俺在這邊一切都好,首長和同誌們都很照顧俺。
    俺們一定能把美國鬼子打回老家去,等勝利了,俺就回家!
    俺還想著,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北平看看,看看天安門,看看那位老人家!
    就寫到這吧。
    兒/哥
    (旁邊還有一個笨拙的手繪笑臉)
    陳朝陽的心仿佛被什麽東西輕輕撞了一下。
    眼前這個投入寫信的戰士,不就是千千萬萬個誌願軍戰士的縮影嗎?
    他們懷揣著最樸素的願望,為了保家衛國,在這異國他鄉的冰天雪地裏浴血奮戰,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榮耀、所有的憧憬,都凝聚在這一封薄薄的家書上。
    他輕輕咳嗽了一聲。
    那戰士嚇了一跳,猛地回頭,看到站在帳篷口的陳朝陽,頓時慌得站起來,手忙腳亂地敬禮:“大…大首長!”
    “在寫家書?”陳朝陽溫和地問。
    “是…是的,大首長。”戰士有些緊張,臉漲紅了,“俺…俺沒去打球,俺…”
    “寫家信是正事,比打球重要。”陳朝陽拿起那封信,信紙上的字跡歪歪扭扭,卻一筆一劃極其認真。
    他看了看,抬頭問道:“寫好了,有辦法寄回去嗎?”
    戰士連忙回答:“報告首長,有的!咱們這邊有時候會有北朝的同誌來協同後勤工作,他們每隔一段時間會有人回後方,連裏指導員說可以托他們捎回去,就是…就是慢得很,也不知道啥時候能到家裏…”
    陳朝陽點了點頭,放下信,拍了拍戰士的肩膀:“寫得很好,家裏人都盼著呢。”
    離開這頂帳篷,陳朝陽的心緒難以平靜。
    他立刻找來了趙鵬詢問此事。
    趙鵬證實:“是的,首長,是有這個渠道,但很不穩定,速度極慢,而且也不是專門負責的,很多戰士的信可能就石沉大海了。”
    陳朝陽沉默片刻,果斷下令:“這不行!戰士們把命都豁出去了,不能連給家裏報個平安、寄點念想都這麽難!
    通知下去,師部立刻成立一個軍郵寄送小組!
    專門負責收集、登記、保管全師官兵的家信!
    我們要主動聯係上級和北朝方麵,建立一條相對穩定快速的寄信渠道!
    哪怕慢一點,也一定要把信送到,另外,告訴各連排指導員、文化教員,凡是自己不識字、不會寫字的戰士,要想寫信,幹部必須幫著寫!這是任務!”
    命令很快傳達下去。
    當戰士們聽說師裏要專門成立小組幫大家寄信,幹部還要幫不會寫字的同誌代筆時,營地先是一陣寂靜,隨即爆發出由衷的歡呼和熱烈的議論。
    這個消息,比發下罐頭和棉衣更讓他們感到溫暖和激動。
    “師長想著咱們哩!”
    “這下好了,俺娘能知道俺還活著,還立了功!”
    “指導員,俺…俺想給俺媳婦寫封信,您幫俺寫寫中不中?”
    一種更深厚、更真摯的歸屬感,如同涓涓細流,悄然浸潤了每一個戰士的心田。
    他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一支強大軍隊的紀律和力量,更是一種家的溫暖和親人的牽掛。
    這支鋼鐵巨獸的心髒,因為這份柔軟的牽掛,而跳動得更加有力、更加團結。
    陳朝陽知道,這份凝聚起來的人心,將是未來戰場上最堅不可摧的裝甲。
    元山城附近一處隱蔽的礦洞內,第九兵團司令部設立於此
    洞內會議桌上攤開著各種文件、電報和地圖,臨時會議被召開,在場眾人十分專注。
    司令員拿著一份剛剛由參謀整理匯總,關於陳朝陽部近期情況的報告,一邊看一邊用手指輕輕敲著桌麵。
    他剛看完關於“軍郵寄送小組”和“一幫一”互助學習的部分時,他嚴肅的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許,微微點頭。
    “這個陳朝陽,”司令員終於放下報告,語氣中帶著肯定,“真是個能把工作做到心坎裏的家夥。
    戰場上能啃硬骨頭,下了戰場,抓思想、聚人心的工作,也做得紮實周到。”
    副司令員接過話,笑了笑,深有同感:“是啊,司令員。
    報告裏說的,戰士們對成立寄信小組的反應多熱烈!
    這是抓住了人心啊,咱們的戰士,都是二十郎當歲的小夥子,離鄉背井,在這異國他鄉的冰天雪地裏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誰不想家?
    誰能不惦記爹娘?以前是條件不允許,沒辦法。
    現在朝陽同誌能注意到這點,還能拿出實實在在的辦法來解決,這是細心,更是帶兵的真本事!
    懂得恩威並施,知道戰士們心裏最盼著什麽。”
    參謀長也點頭表示讚同:“確實,這件事看似不大,但對穩定軍心、鼓舞士氣,效果可能比多發幾頓罐頭還顯著。
    這說明他不光會指揮打仗,更在思考怎麽把這支來自五湖四海、成分複雜的新部隊,用一根無形的線牢牢擰成一股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