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5章 最後的告別(感謝讀者大大的禮物催更)
字數:3802 加入書籤
他們把我調走,是為了保護我,更是為了維護軍隊鐵的紀律,是為了給我們所有人,也包括給我,一個最深刻的教訓!
這一點,所有人必須清楚,必須刻在心裏,引以為戒!”
他目光灼灼,再次掃視全場:“如果今天,因為我陳朝陽立過功,就可以隱瞞不報,那明天,是不是其他同誌也可以因為自認為‘情有可原’而違反紀律?
那咱們這支英雄的部隊,紀律的鐵籠子還要不要?還能有戰鬥力嗎?還叫人民軍隊嗎?!”
“所以,我走,不是委屈,是應該的,是必須的!
我服從組織的決定,毫無怨言,心服口服!” 他的話語堅定無比。
接著,他的語氣陡然一變,從沉重的自責轉為昂揚的激勵,手臂用力一揮,指向南方:
“但是我走了,你們還在,裝甲一師的旗幟還在,我們繳獲的坦克、大炮還在!
我們摸索出來的步坦協同、戰場急救的經驗還在,咱們‘鐵牛師’還在!”
“你們的任務,沒有變,你們的敵人,還在前麵!
繼續前進,打到三八線去,用我們手中的鋼鐵洪流,告訴敵人,我們站起來了,不好惹!
用一場接一場的勝利,告訴祖國人民,你們的兒子、媳婦、兄弟,丈夫在朝鮮戰場,是好樣的!是英雄!”
他的聲音越來越高亢,那是無限的期許和信任:“不要讓我失望,不要讓祖國人民失望!
我會在後方,聽著你們的捷報!
我會在新的崗位上,等著你們凱旋的消息!
將來,我們一定會帶著更先進的裝備,更強大的力量,再並肩作戰!”
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特務“山魈”和“暗影”也低著頭,站在隊伍裏。
聽著陳朝陽坦誠錯誤、深刻自責、卻又激昂慷慨地激勵部隊,“山魈”的內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
他原本的信仰動搖得更加厲害。
他看到的是這支軍隊強大的凝聚力,看到一個高級將領竟然能如此坦蕩地承認錯誤並承擔後果,看到士兵們對領導發自內心的愛戴和信任。
這依舊與他接受培訓時聽到的描述截然不同。
陳朝陽的話,敲擊著他的心靈,他感到一種羞愧和迷茫,甚至不由自主地,隨著周圍的人一起,微微挺起了胸膛。
“暗影”則更加恐懼和困惑,他偷偷觀察著周圍群情激昂的戰士,感覺自己在汪洋大海中的一葉孤舟,那種被巨大洪流裹挾、自身信念被徹底顛覆的感覺讓他不寒而栗。
最後,陳朝陽深吸一口氣,用盡全身的力氣,發出震徹山穀的呼喊:“裝甲一師——”
短暫、幾乎是凝固的寂靜之後,台下成千上萬的戰士被他的坦誠、他的自責、他的信任和他的期望徹底點燃!
所有壓抑的情緒化為衝天的怒火和鬥誌,匯成同一個地動山搖的怒吼:
“必勝!!!”
“必勝!!!”
“必勝!!!”
聲浪一浪高過一浪,震得樹枝上的積雪簌簌落下,似要將這天地間的陰霾和寒冷徹底驅散。
陳朝陽看著台下群情激昂、戰意沸騰的戰士們,眼眶終於濕潤了。
他知道,這支隊伍,垮不了了。
他莊重舉起右手,向他的戰士們,敬了最後一個軍禮。
然後,便毅然轉身,跳下土坡,再也沒有回頭,徑直走向那輛孤零零的吉普車,拉開車門,沉聲道:“我們走。”
吉普車發動,緩緩駛離。
戰士們保持著敬禮的姿勢,像無數尊凝固的雕像,目送著他們的首長消失在公路的拐角。
悲傷和不平已經化作了更加堅定的鬥誌和無盡的力量。
他們知道,首長沒有倒下,他隻是換了一個戰場,而他們的戰鬥,必須勝利!
鋼鐵洪流再次啟動,引擎的轟鳴聲比以往更加沉重,也更加堅定,帶著一位離去領袖最後的囑托、深刻的教訓和無盡的激勵,繼續轟轟烈烈地奔向炮火連天的南方。
這段充滿淚水、自省與豪情的告別,就此深深烙印在這支部隊的骨髓之中,成為了他們永不磨滅的精神圖騰和力量源泉。
此刻,北平的命令和請中南局書記以個人名義致信陳朝陽的請求,正通過機要渠道迅速發出。
然而,此時的中南局書記正在莫斯科進行療養,無法親自處理此事。
這份沉甸甸的文件袋,隨即被轉呈至另一位關鍵人物手中,中南局第二書記。
他此刻正下榻於北平飯店的一個套房內,全身心投入到北平召開的係列會議之中,核心議題正是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他是第一負責人。
他剛剛結束一場關於全軍編製裝備問題的漫長討論,眉宇間還帶著一絲疲憊,但眼神依舊銳利清明。
秘書小王輕聲進來,將一個標有絕密印記的文件袋放在書桌上。
“首長,軍委急件,轉呈給您處理。”秘書低聲匯報。
書記微微頷首,示意秘書出去。
他拿起文件袋,分量不輕。
拆開細繩,取出裏麵的文件:軍委調令、第九兵團的急電、還有一份情況紀要。
他戴上眼鏡,就著台燈,逐字逐句地看了起來。
房間裏很安靜,隻有紙張翻動的沙沙聲和窗外隱約傳來的市囂。
隨著閱讀,他臉上的平靜逐漸被凝重取代,看到刺殺細節時,他的手指甚至無意識地收緊。
良久,他放下文件,摘下眼鏡,揉了揉眉心,深深地靠進椅背裏。
書房裏隻剩下時鍾細微的滴答聲。
與第一書記那種強調“大兵團作戰,紀律高於一切”、作風極其嚴厲的風格不同,他在軍內向來以深思熟慮、洞察入微、極善於做人的思想工作而著稱。
他的方式往往更為靈活、更富有人情味,卻總能精準地觸及問題核心,體現出一種獨特的智慧與包容力。
對於陳朝陽,他有著更深的感情。
這個年輕人是他當年在東北時期就看著成長起來的骨幹,也是他一手提拔和培養起來的政工幹部,那年把他從一線作戰調到縱隊政治部也正是他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