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6章 書信

字數:3994   加入書籤

A+A-


    他欣賞陳朝陽那股敢打敢拚、善於學習、勇於創新的勁頭,就像欣賞一塊未經完全雕琢卻已初見崢嶸的璞玉。
    他完全理解並讚同“保護和使用好這顆珍貴種子”的戰略考量。
    陳朝陽在朝鮮展現出的,不僅僅是戰術指揮能力,更是對未來戰爭形態的敏銳感知和大膽實踐的勇氣,這正是當前軍隊現代化建設中最急需的品質。
    對於陳朝陽隱瞞不報的錯誤,他的看法更為辯證:必須嚴肅指出,絕不能含糊,這是原則問題;
    但更重要的是引導和教育,要讓這次挫折變成一劑苦口的良藥,讓這顆可能因驟然受挫而感到委屈或迷茫的“好苗子”,能在更廣闊的新土壤裏重新紮根,煥發出甚至更加蓬勃的生機。
    他沒有立刻動筆回信。
    而是按下呼叫鈴,
    “小王同誌。”他隨即開口,聲音不高,卻清晰有力。
    秘書應聲推門而入。
    “立刻聯係總參作戰部,還有情報部,”
    他指示道,語速平穩卻十分有重量,“以我的名義,請他們協助,調閱陳朝陽同誌入朝以來,
    特別是近期關於裝甲部隊作戰、整訓的所有詳細報告、總結,
    還有他提交過的所有戰術建議和論文,哪怕是零散的筆記,都要。盡快送過來。”
    小王有些意外,但立刻記下:“是,首長。我馬上就去辦。”
    “等等,再問一下誌願軍後方聯絡處,關於…他們師部駐地文藝匯演的情況,有沒有更詳細的目擊報告或者相關記錄。”
    秘書離開後,儒雅者重新拿起第九兵團的急電,目光再次掃過“身中三槍”、“險些犧牲”、“隱瞞不報”等字眼,輕輕歎氣,低聲自語:
    “唉,這個小鬼啊……說你膽子大,你敢炮兵孤軍深入;
    說你心細,你能想到給戰士搞軍郵小組、辦文藝匯演收攏人心……
    可怎麽就在這最關鍵的政治紀律上,犯了糊塗呢!”
    他站起身,在鋪著厚地毯的書房裏慢慢踱步,繼續著自己的“對話”:“北平批評得對,這事性質嚴重……
    該潑冷水,得讓他清醒清醒……可是,”
    他停下腳步,目光投向窗外的北平,“就這麽一棍子下去?
    把他這股敢想敢幹的勁兒徹底打沒了?那我們損失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師長嘍……”
    文件很快被送來了,厚厚一摞。
    他重新坐回燈下,沉浸在這些材料裏。
    看得很慢,也很仔細。
    當看到陳朝陽如何打破建製混編部隊、如何推行技術互助、如何為戰士爭取寄信渠道時,他微微點頭;
    當看到那份《嚴寒山地作戰技術兵種協同與戰術主動性研究報告》時,他眼中露出讚賞的光芒;
    而當讀到文藝匯演上陳朝陽唱起《錯位時空》、以及隨後驚險的刺殺和警衛員王鋼的受傷時,他的眉頭緊緊鎖住,呼吸都為之屏住。
    最終,方才放下最後一頁報告,身體向後靠去,長歎口氣。
    台燈的光暈勾勒出他沉靜的側臉,眼神中交織著後怕、惋惜、責備,以及一種更深沉的期許。
    “人才難得,人才易折啊……”他喃喃自語。
    話罷,這才凝神片刻,終於落筆。
    筆尖在紙上劃過,沙沙聲響劃過。
    他的字跡有力,一如他的為人。
    “朝陽同誌如晤:”
    “北平轉來的電報及誌司、兵團的報告,我已詳細閱過。
    驚聞你於前線遇襲,王鋼同誌身負重傷,聞之實感震驚與後怕。
    幸而你無恙,此乃不幸中之萬幸,亦是我軍之大幸。
    然,此事之後果,思之仍令人脊背發寒,夜不能寐。”
    接著,筆鋒一轉,切入核心錯誤,但語氣是分析而非單純斥責:
    “你事後決定隱瞞不報,此事實屬大錯。
    我知你心中所慮,恐動搖軍心,恐長敵之氣焰,恐影響南下作戰任務。
    這些考慮,並非全無道理,但卻絕非你可以獨自隱瞞的理由!
    此非獨斷,實為政治上的極大不成熟。
    軍隊者,高度組織之集體,如此重大之事,豈容個人意氣用事?
    情報之上報、分析、決策,自有其組織程序與紀律,此乃我軍戰鬥力之根基,豈可因私,即便是為公之‘私心’而廢公?
    你想保護部隊士氣,然則,若你真有閃失,對於軍心士氣之打擊,豈非百倍千倍於此?此中輕重,你需深省!”
    然後,他很快引向更深層次的教導,將個人錯誤與軍隊建設聯係起來:
    “朝陽啊,你如今已非一衝陣之勇將,而是一師之主,未來或將承擔更重之責任。
    肩上的擔子越重,就越要懂得依靠組織,遵守紀律,越要講政治、顧大局。
    個人之勇武,可勝一戰;
    然組織之強大、製度之完善,方可勝百戰,方可打造真正無敵之鐵軍。
    此次教訓,望你刻骨銘心。”
    之後,他開始傳達組織的決定和深意,語氣轉為引導和期許:
    “軍委決定調你回國,赴軍事學院任職,此決定,我深以為然。
    這並非是對你能力的否定,恰是對你最大價值的肯定與保護。
    你的才華,不應消耗於前線之冷槍暗箭,而應傾注於為我軍培養千百個懂得現代戰爭之骨幹;
    你的經驗,不應止於一人一師之得失,而應升華提煉,成為全軍共享之財富。
    講堂之上,筆紙之間,同樣是至關重要的戰場,甚至是決定未來幾十年我軍命運的戰場。
    此間意義之重大,絕不亞於你在前線指揮千軍萬馬。”
    “你素來重視技術兵種,強調協同作戰,苦惱於後勤醫療之短板。
    如今國內環境相對安定,又有學院之平台,正可讓你沉下心來,將這些思考係統化、理論化,融於教學,用於實踐。
    希望你能將此次教訓,化為動力,在新的崗位上,為我軍之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紮紮實實地打下幾根樁子。
    我在北平主持此項工作,你可將你的想法與全軍之規劃相結合。”
    “王鋼同誌是真正的英雄,替我向他致以敬意,望他安心養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