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6章 再過鴨綠江
字數:3847 加入書籤
儒雅者微笑著點頭,補充道:“好。我會讓地方相關部門全力配合,盡快落實各項手續和配套政策。
也希望朝陽同誌能夠深刻理解組織對他的信任和期望,這將是一條不同於戰場、同樣充滿挑戰的新戰線。
要他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密切聯係群眾,尊重地方同誌,把在軍隊裏的衝勁和闖勁,轉化為建設國家的持久動力和卓越成效。”
決議就此形成。
一場關於一位幹部任免的討論,最終升華為一項關乎區域發展甚至國家工業布局的戰略決策。
畫麵一轉,朝鮮元山城外,一片向陽的山坡上。
這裏沒有宏偉的建築,隻有一片新辟、寂靜而肅穆的天地。
臨時建立的誌願軍烈士陵園,依著山勢層層排開,一眼望不到頭。
絕大多數墳塋隻是微微隆起的土包,前麵插著一塊塊簡陋的木質墓碑,有些甚至隻是用木板或炮彈殼臨時刻寫的名字和部隊番號,許多墳前連名字都沒有,隻寫著“無名烈士之墓”。
寒風蕭瑟,吹動著墳塋上的枯草和殘枝,發出嗚咽聲響,更添幾分悲涼。
一塊相對高大的木牌矗立在陵園入口,上麵用遒勁的字體寫著“人民誌願軍烈士永垂不朽”,下方則標注著安葬於此的主要部隊代號和犧牲時段。
陳朝陽的身影出現在陵園入口。
他手裏提著兩瓶酒,一瓶繳獲的美軍威士忌,一瓶北方的燒刀子和一包煙。
他的腳步變得異常沉重,每一步都像踩在心頭。
他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確,在徹底離開這片土地之前,他必須來向那些從昌平就跟隨他出征,卻永遠留在這裏的兄弟同誌們告別。
陵園裏,並非隻有他一人。
還有許多其他傷員、康複中的戰士、以及即將歸隊的官兵,自發地前來祭奠。
他們有的拄著拐杖,有的手臂還吊著繃帶,有的隻是默默地站立著。
沒有人高聲說話,偶爾能聽到極力壓抑、低沉的啜泣聲,或是老兵對著墓碑喃喃自語的傾訴。
這裏是他們戰友、兄弟、同誌、親人長眠的地方,每一次前來,都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悼念和一次靈魂的洗禮。
陳朝陽默默地穿行在墳塋之間,目光艱難地搜尋著那些刻有“昌平獨立炮兵旅”、“裝甲一師”以及更早的“原昌平專區警衛團”字樣的墓碑。
每找到一個熟悉部隊的標識,或是一個依稀記得的名字,他的心髒就像被針紮一下。
他最終在一片相對集中安葬著昌平籍烈士的區域停了下腳步。
這裏的墓碑上,很多都帶著“昌平”的印記。
他深深地向這片寂靜的墓群鞠了三個躬,久久沒有直起身子。
然後,他擰開那瓶燒刀子,將烈酒均勻地灑在身前的土地上,濃鬱的酒氣瞬間彌漫開來,似在與地下的英魂共飲。
“兄弟們…我來看你們了…”他的聲音低沉沙啞,帶著難以抑製的顫抖,“我陳朝陽…要回國了…可現在我還無法帶你們回家…”
這句話快要抽幹他全身的力氣,也觸動了周圍前來祭奠戰士們的心弦,更多的目光聚焦到他身上,帶著理解和同樣的悲傷。
“你們…躺在這異國他鄉…冷嗎?想家嗎?”陳朝陽像是在問,又像是在自言自語,“你們和我走出昌平…可我…卻沒把你們都帶回去…”
巨大的愧疚感幾乎要將他淹沒。
但看著眼前無盡的墳塋,他知道,個人的愧疚在戰爭的殘酷麵前,是如此渺小。
“安息吧…同誌們…等到勝利那天,祖國一定會來接你們…回家!”
他的聲音帶著悲愴,更帶著一種堅定的信念和力量。
陳朝陽就是這樣矗立許久………
祭奠完畢,他將剩下的那瓶威士忌和那包煙,輕輕放在了這片墓地中央,留給後來的祭奠者。
他最後深深地看了一眼這片埋骨之地,轉身離開。
寒風吹拂著他的衣角,他的背影竟顯得格外孤獨……
新的任命最終送達陳朝陽手中,他看著上麵清晰列出的頭銜與職責,心中異常平靜。
這份來自中組部的決斷,雖在意料之外,細想卻又在情理之中。
這個命令終是掃散了他心中因離開戰場、離別戰友而殘留的最後一絲陰霾。
這個命令必然將是他人生中的另一幅即將展開篇章…
他走到窗前,目光仿佛穿透了營房的牆壁,看到了長津湖的冰雪,看到了雪鬆坡的硝煙,看到了那些永遠倒在異國土地上的年輕麵孔。
王鋼還在醫院裏躺著,多少兄弟卻連躺下的機會都沒有。
悲傷嗎?當然悲傷。遺憾嗎?無比遺憾。
但,悲傷和遺憾有用嗎?
沒有……
活著的人,還要繼續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更有價值。
犧牲的同誌,他們還有父母妻兒,他們的家人還在盼著勝利的消息,盼著能告慰親人的那一天。
國家還需要建設,軍隊還需要強大,曆史賦予的使命還遠未完成。
他陳朝陽,沒有時間,更沒有資格沉溺在個人的多愁善感裏!
這份新的任命,就是戰鬥的號角,隻是戰場換了。
從炮火連天的前線,換到了關乎國家未來命運的人才搖籃與工業基石的建設前線。
這裏的鬥爭,同樣激烈,同樣重要,甚至某種程度上,更能決定這個古老民族能否真正挺直脊梁。
他深吸口氣,將那份沉重的思念與痛楚,深深壓入心底,化為更為堅定的動力。
他轉身,眼神已然恢複清明,銳利如初,甚至比在朝鮮時更多了一份沉澱後的厚重與專注。
他不再看向身後的硝煙,而是將全部的目光和意誌,投向了祖國的方向,投向那個需要他用筆、用知識、用工業藍圖去開辟的新戰場。
………
近十天的輾轉顛簸,讓陳朝陽再次對“國土遼闊”一詞有了遠比地圖上更為深刻的認識。
行程的第一階段充滿了戰地的緊張與不便。
他先是乘坐吉普車,在冰天雪地中一路向北,躲過數次美軍飛機的零星騷擾,才抵達朝鮮北部的新義州附近火車站,也就是他數月前入朝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