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思想苗頭
字數:3575 加入書籤
“頭一個就是支前任務重。
上級要求的軍鞋、軍糧、炒麵任務一波接一波,數量大、時間緊。
老鄉們覺悟高,都咬牙支持,但確實占用了大量青壯勞力和畜力,眼看春耕就要開始,人力畜力都顯不足,部分群眾家裏存糧消耗也大,心裏有點發慌。”
“第二個,是鎮反運動深入以後,社會秩序好了,但也牽出不少曆史舊賬,有些小地主、舊職人員問題不大但很恐慌,生產積極性不高。
如何精準把握政策,既不放過一個反革命,也不擴大化影響生產,這個度,我們還在摸索。”
“還有,就是上級這段時間一直強調的反貪汙、反浪費、反腐敗的‘三反’苗頭。”
張文傑說到這裏,看了一眼桌上那籃禮物,語氣更加鄭重,“雖然還沒發現大的貪腐問題,但像接受群眾禮物這類‘小事’,在一些幹部思想裏確實不覺得是問題,甚至認為是‘幹群關係融洽’的表現,這種認識上的偏差很普遍,也很危險。”
張文傑的語氣變得更加嚴肅,他向前傾了傾身體,繼續匯報:“更值得警惕的是,講排場、比待遇的細微苗頭又開始冒頭了。
比如,有的科局下去檢查工作,開始講究起吃喝標準,覺得粗茶淡飯‘沒麵子’;
個別同誌開始打聽其他地區同級幹部的待遇,攀比辦公條件、配車標準;
甚至有些會議上,空話、套話多了起來,實實在在研究問題的風氣反而淡了。”
他看了一眼陳朝陽凝重的表情,深吸一口氣,說出了最關鍵的判斷:“這種種跡象,根子上是一種思想上的鬆懈。
部分同誌覺得革命勝利了,槍杆子握牢了,可以稍微鬆口氣,享受一下‘革命的果實’了。
這種‘革命到頭’的思想,比一兩個貪腐分子更可怕……”
“而且,首長,”徐衛華接過話頭,眉頭緊鎖,“這股風不僅僅在幹部中間。
一些群眾,特別是和我們機關打交道多的村鎮幹部、積極分子中間,也出現了不好的攀比風氣。
比如,哪個村給工作隊送的慰問品更‘豐盛’一點,哪個軍屬得到的照顧更多一點,都會成為他們私下比較的話題。
雖然都是出於對黨和政府的擁護,但這種擁護如果表現在物質攀比上,就變了味。”
“這種風氣,最近……或許是因為支前任務重,各級檢查督導來得頻繁,下麵的人又想‘表現’,或許是因為外界某些地區傳來的不好習氣的影響,這股風似乎又有點死灰複燃的跡象。
雖然還沒成氣候,但我們必須向您匯報這個苗頭。”
徐衛華接著補充道:“公安線上壓力也大。既要保證支前物資運輸線的安全,防止敵特破壞,又要配合鎮反,還要處理因為支前和運動產生的新的人民內部矛盾,警力確實捉襟見肘。”
陳朝陽聽得很仔細,手指無意識地在膝蓋上輕輕敲著,這是他在深度思考時的習慣。
他沒有立刻給出答案,而是先問了幾個問題:
“春耕畜力不足,有沒有統計過具體缺口?專區農機站能發揮多大作用?”
“對恐慌的中間階層,有沒有派人去做過細致的政策解釋工作?有沒有具體的團結對象?”
“你們提到的幹部思想鬆懈問題,有沒有抓一兩個典型事例,在幹部會議上進行剖析警示?”
聽到陳朝陽切中要害的提問,張文傑和徐衛華精神一振,這正是他們期盼的指點。
兩人稍作思考,便逐一認真匯報起來。
針對春耕畜力問題,張文傑回答得最為具體:“回首長,缺口已經初步統計了。
全區至少還缺兩百頭以上的大牲口,主要集中在本就薄弱的幾個鄉。犁、耙等大型農具也缺得厲害。”
他眉頭微皺,“專區農機站現在能發揮的作用還很有限,主要是以維修和打造小型農具為主。
隻有較少的拖拉機,許多因為支前工作被拉到了前線,現在全專區,四縣一鎮,機械化沒有抗美前那麽充裕,少部分隻能在城郊幾個示範村轉轉,解決不了大問題。
我們目前的思路是:
第一,內部挖潛,組織各縣鄉、村之間互換牛工,協調畜力互助;
第二,已經打報告給上級供銷社,請求他們想辦法向外地采購一批牲口,但渠道都是大問題;
第三,鼓勵人力替代,發揚‘人拉犁’的精神,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效率太低,人也太辛苦。”
關於中間階層的恐慌問題,張文傑回答:
“政策解釋工作在做,但效果不一。
我們組織工作隊下去開過會,宣講‘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的政策。
也抓了典型,我們也樹立了‘開明士紳’,給了安置,效果不錯,穩住了附近一片類似情況的人心。”
但他話鋒一轉,露出難色,“但更多的是觀望和懷疑。
很多人表麵順從,生產積極性卻不高。
我們缺的是大量能沉下去、有耐心、懂政策的幹部,去一家一戶地做工作。
目前…主要還是靠基層農會和民兵組織在帶動,方式有時比較粗糙,可能反而加劇了緊張。”
談到幹部思想問題,徐衛華接過話茬,語氣變得嚴肅:
“首長,典型事例有,正要跟您匯報。上個月,縣供銷社的一個副主任,下去收山貨,暗示老鄉把好貨便宜點賣給他,他可以在收購價上‘抬抬手’。
雖然就為占了幾斤核桃、蘑菇的小便宜,但影響極壞!
我們已經內部通報了這件事,給了他警告處分,調離了崗位,並在上次全區幹部大會上作為‘糖衣炮彈’的典型進行了批判,震動很大。”
徐衛華頓了頓,聲音低沉了些,“但還有一種苗頭更值得警惕。
有些幹部,覺得革命成功了,該享受一下了,開會要抽好煙,吃飯要講究個四菜一湯,雖然沒花公款,但這種風氣和追求,跟咱們艱苦樸素的傳統背道而馳。
這種思想上的‘小口子’,比貪幾斤蘑菇更難抓,也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