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沒了的15億

字數:3971   加入書籤

A+A-


    還是就像以前來的許多領導一樣,轉一圈,發一通指示,然後一切照舊?
    甚至……會不會因為看到了太多不好的東西,反而給廠裏、給大家帶來麻煩?
    機器依舊轟鳴,但一種複雜難言的情緒在空氣中彌漫。
    有好奇,有敬畏,有短暫的希望,但更深的是底層勞動者在麵對巨大權力和未知意圖時,那種本能、根深蒂固的謹慎、懷疑和一絲難以言說的恐懼。
    陳朝陽的到來像一塊石頭投入深潭,激起的不僅僅是漣漪,還有沉澱在潭底的泥沙。
    ………
    廠辦會議室的空氣十分凝滯。
    牆上掛著增產節約的標語,一張老舊的長條會議桌漆麵斑駁。
    廠委書記李衛國和廠長趙德柱像是犯了錯的學生,忐忑地坐在陳朝陽對麵。
    王小川站在陳朝陽身後,麵無表情地打開記錄本。
    桌上,攤開著陳朝陽要求看的設備台賬、維修申請存根以及近三個月的原材料入庫單。
    紙張泛黃,邊角卷曲,有些單據上的字跡甚至模糊不清。
    陳朝陽的手指輕輕點在一疊厚厚的維修申請單上,語氣平穩,卻帶著點壓力:
    “德柱同誌,衛國同誌。
    我從車間來,工人同誌們很辛苦,技術骨幹,老師傅們也在想辦法克服困難,這我都看到了。”
    他話鋒一轉,手指敲了敲那些單據:“但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麽像C620車床主軸齒輪、龍門刨床的導軌鑲條這類關鍵備件,申請了許多次,時間跨度超過幾個月,至今沒有到位?
    據我所知,部裏和省廳對於重點保障廠的關鍵設備備件,是有專項渠道和資金的。”
    李衛國額頭見汗,趕緊解釋:“陳廳長,您有所不知。
    咱們廠的規模,在部裏排不上最優先,好的備件和材料,都緊著東北和京津滬那些大廠先供應。
    我們打上去的報告,經常是石沉大海啊。我們也急,可……可沒辦法!”他攤開手,一臉無奈。
    廠長趙德柱在一旁補充,語氣更加具體,也帶著抱怨:“是啊,廳長。
    別說備件,就是每個月生產用的優質焦炭、特種鋼材的配額,也經常被砍被拖。
    我們也是巧匠難為無器之活!”
    陳朝陽靜靜聽著,沒有打斷。
    直到兩人說完,他才拿起那本原材料入庫檢驗單,翻到最近幾個月,指著上麵的記錄:
    “二位說的困難,我理解,全國都困難。但是,”他加重了語氣,
    “為什麽入庫單上記錄的蘇北大興煤礦發來的三批動力煤,發熱量檢測值波動如此之大?
    最低的這一批,甚至遠低於合同規定的最低標準,而且矸石含量明顯超標。
    這樣的煤,怎麽能讓爐溫達標?
    又怎麽會不浪費燃料、不影響鋼鐵質量?”
    李衛國和趙德柱的臉色瞬間變得更加難看。
    資金和備件問題可以推給上級,但這劣質煤入庫,可是發生在他們眼皮子底下的。
    趙德柱硬著頭皮回答,語氣裏透著一絲心虛:“廳長,這個問題……我們也向礦務局反映過。
    那邊回複說,井下煤層條件變化,也是難免……而且,現在運輸緊張,能按時運到就不錯了,我們檢驗科也……
    也不敢卡得太死,怕影響生產。”
    “怕影響生產?”陳朝陽的目光銳利起來,“用劣質煤,導致爐溫不穩,廢品率升高,產量反而下降,這難道就不是影響生產?
    因為煤質問題導致設備非正常損耗加劇,這難道不是更大的浪費?”
    他身體微微前傾,聲音不高,卻有壓迫感:“還是說,這批煤的采購價,本身就‘物有所值’?”
    最後四個字,他咬得很輕,卻像重錘一樣敲在兩人心上。
    李衛國猛地抬頭,臉色煞白:“陳廳長,您這話是什麽意思?
    我們可都是按規矩辦事,采購流程都是走的廠務會決議,有記錄的!”
    “規矩?”陳朝陽拿起一份財務簡報,“那我再問一個關於‘規矩’的問題。”
    “根據省工業廳上月下發的文件,第二季度針對重點企業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金陵廠應該分到十五億。
    這筆錢,專項專用。
    為什麽賬麵上顯示,這筆錢隻停留了三天,就轉到了‘京州市生產生活資料協調辦公室’的一個賬戶上?轉賬理由是‘暫借周轉,統一調配’。”
    他抬起頭,目光直視兩人:“這是誰的規矩?哪個級別的‘統一調配’?
    經過誰的批準?有文件依據嗎?這筆錢,什麽時候還回來?或者說,還能不能還回來?”
    會議室裏死一般的寂靜。
    隻有窗外遠處車間隱隱傳來的機器轟鳴聲。
    李衛國的嘴唇哆嗦著,眼神躲閃,不敢與陳朝陽對視。
    趙德柱則低著頭,拚命擦汗。
    資金問題,遠比劣質煤更敏感,也更致命。這已經不是懶政,可能已經觸及了紅線。
    陳朝陽看著他們的反應,心裏已然明了。
    他不再逼問,靠回椅背,語氣恢複了之前的平靜,卻更顯冷峻:
    “李書記,趙廠長。工人流汗,甚至流血,為的是建設新社會。
    但如果有人,在後麵不僅不給他們準備好武器糧草,還要拖後腿,甚至把手伸進他們的飯碗裏、伸進國家的錢袋子裏……”
    他停頓了一下,讓這句話的分量充分沉澱。
    “那就不是能力問題,而是立場問題,是原則問題。”
    他站起身:“設備備件的問題,我會親自向部裏和相關單位詢問。
    蘇北煤的質量問題,以及這筆專項資金的去向,請廠委和廠辦,在本周內,給我一份詳細、負責任的書麵說明。
    要具體到經手人、決策人、相關票據和文件編號。”
    “這不是請求,是工作要求。”
    說完,他不再看麵如死灰的兩人,向會議室門口走去。
    走到門口,他像是想起什麽,停下腳步,回頭道:“對了,鑄造車間的張大海主任,對設備狀況和工人情況很熟悉,很有責任心。
    後續關於生產技術方麵的匯報,可以讓他也多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