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平凡脊梁頂起天(求五星好評用愛發電,謝謝大家)

字數:3465   加入書籤

A+A-


    李奶奶不再多說,她重新坐直了身體,她的身影在燈光下顯得瘦小而佝僂,卻蘊藏著支撐一個家走過風雨的巨大力量。
    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所有人:李家的未來,要靠自己腳踏實地去走,英雄的鮮血,不應該成為索取無度的資本,而應是激勵後人奮發向上的精神火炬。
    陳朝陽的吉普車駛離了招待所,卷起的塵土緩緩落下,他並不知道身後招待所裏發生的一切。
    倘若他能聽到李奶奶這番擲地有聲、深明大義的話語,他心中湧起的,將絕不僅僅是對一位失去孫輩老人的敬佩與憐憫。
    他必定會為之動容,並由此深刻地認識到,在這片廣袤而深厚的鄉土,在無數像小李莊這樣的村莊裏,正蘊藏著、生長著一種何等堅韌而偉大的力量。
    這種力量,並非總是表現為轟轟烈烈的壯舉,更多時候,它就沉澱在這些看似平凡、甚至被苦難壓彎了腰的農村女性身上。
    她們或許沒有讀過多少書,說不出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但她們用最樸素的生命哲學、最堅韌的脊梁,在時代的風浪與個人的巨大悲慟中,
    默默支撐起家庭的門楣,守護著做人的根本,傳遞著超越個人得失的道義與風骨。
    她們用行動詮釋著,鄉村所孕育的偉大,從來不是雞毛蒜皮的苟且算計,而是在大是大非、大悲大痛麵前,那種源自土地、源自血脈的明事理、知榮辱、有擔當。
    李奶奶,正是這個時代千千萬萬偉大農村女性的縮影。
    她的深明大義,她的剛強堅韌,她那番“兩不相欠”、“骨頭要硬”的樸實言辭,
    正是這個激蕩變革的時代裏,一股不可或缺、沉靜卻磅礴的女性力量。
    陳朝陽會因此更加堅信,在新社會的建設中,“女子能頂半邊天”——這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這被頂起的“天”,是家庭的天,是鄉土的天,更是民族精神與脊梁的天!
    這“天”的偉岸,正是因為匯聚了無數如李奶奶這般,於無聲處顯風雷、平凡而偉大女性所迸發出的光芒與力量。
    這份來自基層、來自鄉野的堅韌與明理,將與他所推動的工業化藍圖一樣,共同構成這個時代走向新生、最深厚的基礎之一。
    安排完春來同誌家人的撫恤事宜後,陳朝陽的心情沉重而複雜。
    他深知,個人的悲劇往往映射著係統性的缺陷。
    “春來是個好兵,是個好警衛員,他本不該死。”
    陳朝陽再次坐在顛簸的吉普車裏,閉著眼睛,眉頭緊鎖,在心中對自己說。
    “老牛坡的埋伏,看起來是敵人凶狠狡詐。
    可往深處想呢?
    如果情報網絡更嚴密一些,如果地方上的清理工作更徹底一些,如果某些幹部沒有被腐蝕、能及時發出警示……
    春來同誌或許就不會用自己的身體去擋那顆子彈。”
    他的思緒又飄回了大興煤礦,想起了那些在煤塵中咳得直不起腰的礦工,想起了井下那些腐朽的支護木,想起了老耿叔他們曾經絕望而麻木的眼神……
    “馬保華、孫福山這些蛀蟲該殺,可再往深處想,
    如果沒有管理下的模糊地帶,
    如果沒有缺乏有效監督的土壤,他們又怎麽能夠如此無法無天,把幾百號人當成奴隸一樣使喚?
    那些死在井下被瞞報的礦工,他們每一個人的死,難道僅僅是因為運氣不好或者馬保華個人狠毒嗎?”
    “不,不是的。”
    他猛地睜開眼,目光看向窗外飛逝新生的田野。
    “一個人的悲劇,背後往往牽著一根線,這根線連著的是整個係統裏出了問題的環節,是製度的漏洞,是監管的缺失,是標準的混亂,是風氣的敗壞……
    春來的犧牲,礦工的血淚,都像是在這架生鏽、運轉不靈的舊機器上,發出的刺耳警報聲。”
    這種明悟,讓他從失去戰友的悲痛和查處個案的成就感中,升華出一種更宏大、也更沉重的責任感。
    他要成為一個“工程師”,要去審視、去設計、去改造漢東省工業乃至更廣泛領域這架“大機器”,從根子上減少,甚至杜絕這類悲劇的發生。
    帶著這種更加深沉和係統的思考,
    他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再次紮進了基層,這一次,他走訪的目標更加明確,目光也更為銳利。
    他來到了一家位於無錫城郊的五金製品廠。
    這家工廠的成立,正是地方工業局“整合資源”思路下的一個產物,將原本散布在城區、沿河分布的七、八家個體鐵匠鋪、銅匠鋪和白鐵社,捏合在了一起,掛上了統一的牌子。
    工廠的院子很大,但布局顯得有些雜亂無章,依稀還能看出不同“原單位”劃分地盤的痕跡。
    東邊一角,幾個老師傅還在沿用著祖傳的紅爐鍛打,叮叮當當的錘擊聲富有節奏;
    西邊棚下,是幾台老舊不堪、型號各異的皮帶車床和鑽床,負責一些稍微“精密”的加工;
    北麵的一排平房,則是白鐵工們敲打鐵皮水壺、煙囪的場地,鉚接和錘擊薄鐵皮的聲音格外刺耳。
    空氣中混雜著煤煙、鐵鏽、淬火液的氣味。
    工廠的負責人姓李,是個四十多歲、看起來精明幹練的幹部,原是地委工業局的一個科長,被派來管理這個“聯合體”。
    他此刻正有些緊張地站在院子中央,不斷搓著手,目光頻頻望向門口。
    當陳朝陽在無錫地委工業局張局長以及幾位地方幹部的陪同下走進工廠大院時,李主任眼睛一亮,連忙小跑著迎上前,但他首先找準了自己的位置,恭敬地對著張局長微微躬身:“張局長,您來了!”
    張局長點頭,熱情的向陳朝陽介紹道:“陳廳長,這位就是五金合作工廠的主任,李大有同誌。”
    隨即又對李大有說:“大有同誌,這位是省委的陳書記、陳廳長,今天特地來我們這裏看看合作社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