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合資五金廠(感謝禮物支持加更一章)
字數:3900 加入書籤
李大有臉上瞬間堆滿了緊張而又熱情的笑容,雙手下意識地又在舊工裝上擦了擦,這才略顯拘謹地伸出雙手與陳朝陽握手。
陳朝陽與他用力握手,臉上帶著鼓勵的笑容:“大有同誌,你好。
聽張局長介紹,你是這裏的主事人。
我們這次來,就是想實地看看咱們這個由多家手工業戶整合起來的合作社,具體是怎麽運作的,遇到了哪些困難,又取得了哪些成績。”
他的目光掃過略顯雜亂的院落,語氣誠懇,“你別緊張,就當是平常工作介紹。
我很想聽聽你這個一線負責人的具體介紹。”
得到陳朝陽的鼓勵,李大有的情緒稍微放鬆了一些,連忙側身引路,手臂雖然還有些僵硬,但已然揮向整個院落,
開始如數家珍地介紹起來,話語間充滿了“匯報材料”式的總結與努力表現出來的樂觀:
“感謝陳廳長的信任!
廳長,局長,那我就向各位領導簡單匯報一下我們合作社的情況。”
“在上級領導的關懷和地委工業局的直接領導下,我們堅決貫徹‘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難,
成功將原本分散在城裏城外、單打獨鬥的八家手工業戶整合到了一起,成立了咱們這個五金製品生產合作社!
這意義可是非常重大啊!”
他指著院子裏不同區域的工人,聲音洪亮:
“首先,這集中力量的成效就非常顯著!
過去,他們各家頂多雇一兩個學徒,接點修修補補、打製簡單農具家什的小活兒,
遇到稍微複雜點的工件,或者量大的訂單,根本不敢接,也接不了,現在不一樣了!”
他掰著手指頭算道:“您看,我們把老師傅們的經驗和技術集中起來了,把有限的設備也集中調配使用!
比如紅爐鍛打,關鍵工序由經驗最豐富的張老錘,”
他指向東邊那位赤膊掄錘的老師傅親自把關,
“保證了鍛件的質量;
需要車銑的活兒,就集中到這幾台床子上來幹,雖然機器老了點,但總算能應付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加工了!
這就叫優化資源配置!”
他繼續滔滔不絕,指向那一排平房:
“再說這擴大生產,整合之前,各家都是小本經營,朝不保夕。
現在咱們統一接訂單,統一安排生產!
光是上個月,我們就接到了縣農機站的一批螺栓螺母修複件、供銷社的一批鐵皮水壺,還有河運鄉的一批船用配件訂單!
這要放在以前,哪一家都吃不下來!
現在咱們能調動全院的人力物力,分工協作,按期交付!
這生產能力,比起單幹時候,那是翻著跟頭往上漲…”
他特意加重語氣,顯得信心滿滿。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李大有臉上露出一種解決了老大難問題的欣慰表情,
“就是徹底解決了個體戶單打獨鬥的困難!
以前他們各自為戰,相互之間還搶生意、壓價錢,搞得大家都沒飯吃。
設備壞了沒錢修,原料貴了買不起,吃了上頓沒下頓。現在好了!”
他挺了挺腰板:“咱們合作社是集體性質,有組織保障了!
原料可以試著統一去申請計劃指標,或者統一去采購,量大了說話也稍微有點分量;
設備壞了,可以從集體的積累裏出錢修;
老師傅們的收入也穩定了,還能給國家上繳利潤!
這簡直是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啊!”
李大有的匯報充滿了成就感和對上級政策的擁護,言語之間,仿佛這個合作社已然是一個整合成功、運轉高效、前景光明的典範。
然而,陳朝陽一邊聽著這充滿樂觀的匯報,一邊目光銳利地掃視著整個院落。
他那雙在戰場上曆練出的眼睛,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
李主任口中“優化配置”的幾台老舊機床,型號各異,皮帶鬆垮;
那位被點名的張老錘,雖然技藝精湛,但使用的工具和測量方式依然是最原始的;
“分工協作”的各個區域之間,明顯缺乏流暢的配合,各自保持著獨立王國的狀態;
堆放的原材料更是雜亂無章……
李大有描繪的是一幅經過美化的藍圖,而陳朝陽看到的,則是藍圖之下,那粗糙、混亂而充滿挑戰的工業現實。
他知道,真正的困難,恰恰隱藏在這份熱情洋溢的匯報背後。
他注意到,雖然牌子統一了,但各攤各夥依然保留著很強的獨立性。
鍛打的老師傅隻用自己熟悉的鐵砧和手錘,車床工也隻操作自己負責的那台老掉牙的機器,
工具架上擺放的扳手、絲錐、量具,規格五花八門,甚至能看到英製、德製等不同標準的工具混雜在一起。
“李主任,”陳朝陽打斷了他那充滿成就感的匯報,指著一堆剛剛加工好、看似相同的法蘭盤問道,“這些法蘭,是同一批訂單的嗎?怎麽尺寸好像有些微差別?”
李主任臉上掠過一絲尷尬,嘴唇哆嗦了一下,還沒來得及解釋,站在陳朝陽身旁的無錫地委工業局張局長臉色先微微變了。
他今天帶陳朝陽來,本是存了展示成績、露臉的心思,沒想到剛進來就被抓住了如此具體的問題。
他趕緊用帶著些許催促和警示的眼神盯了李主任一眼。
李大有接到信號,背上瞬間冒出一層細汗,連忙解釋,語氣帶著補救的急切:
“廳長,您眼力真好!
這批法蘭……唉,是分給兩個不同的老師傅小組做的。
張師傅那組習慣用老尺,留的餘量大一點;王師傅那組用了新發的遊標卡尺,按圖紙做的。
結果……結果裝到機器上,就有點對不上了,正在返工呢……”
他越說聲音越小,偷偷瞥了張局長一眼,隻見張局長的眉頭已經擰成了一個疙瘩,臉上那點剛開始的自豪感早已被尷尬和一絲惱怒取代。
陳朝陽仿佛沒有注意到旁邊張局長神色的變化,他拿起一個張師傅組做的法蘭,又拿起一個王師傅組做的,仔細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