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心裏變化

字數:3612   加入書籤

A+A-


    主持會議的周明光,看著在會議上揮灑自如、既能堅持原則又能靈活吸收意見、已然成為絕對核心的陳朝陽,心中感慨。
    他清楚地知道,眼前這位年輕的第四書記,其能量和影響力已經超越排位。
    他適時地做了總結發言,語氣帶著審慎:
    “同誌們,經過充分甚至可以說是激烈的討論,我認為朝陽同誌提出的這份《漢東工業化構想》,
    以及其中關於工人技術等級評定的具體設計,思路是清晰的,方向是正確的,是符合北平精神與我省長遠發展需要的。
    雖然在具體執行中還會遇到很多困難,需要不斷完善,但大方向值得肯定,勢在必行。”
    “現在,對於《漢東省工業建設與發展初步構想(草案)》及《漢東省工業工人技術等級考核與評定試行辦法(草案)》這兩份文件,我們進行表決。”
    他清晰地說道:
    “同意原則通過這兩份草案,並授權工業廳牽頭,聯合相關部門修改完善後,擇機開展試點的同誌,請舉手。”
    話音剛落,陳朝陽第一個舉起右手,他的動作毫不猶豫。
    緊接著,周明光也舉起了手。
    幾乎是同一時間,會場內的手臂一片接一片地舉了起來。
    之前提出過疑慮的孫省長、王副書記,在短暫的權衡後,也相繼舉手表示同意。
    被調整了職務的吳可民委員,同樣舉手讚同。
    會場內,再無一人袖手。
    周明光環視全場,確認無誤後,鄭重宣布:
    “全體通過!”
    這幾個字擲地有聲,為這場關鍵的會議畫上了一個強有力的句號。
    “好!”周明光收回手,最終拍板,
    “那麽,此項決議正式形成。
    就由工業廳牽頭,聯合勞動局、工會、財政廳等部門,根據今天討論的意見,盡快修改完善,形成正式文件。
    同時,要精心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區和廠礦進行試點,及時總結經驗,穩妥推進!”
    決議落定,會場內氣氛為之一鬆,但也多了幾分沉甸甸的責任感。
    他側過身,對著列席會議的省委辦公廳秘書處處長吩咐道:
    “王處長,會議結束後,立刻組織人手,將今天的會議記錄,特別是關於原則通過《漢東省工業建設與發展初步構想(草案)》及相關評定辦法的決議過程,形成一份完整的紀要。”
    他特意停頓了一下,語氣鄭重補充:
    “並且,將這份會議紀要,連同朝陽同誌提交的這兩份草案原文,一並整理好,以省委的名義,立刻呈報華東局備案。要讓上級及時了解我們的決策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周明光的這番話,語氣平和,完全出於公心,符合組織原則,顯得十分自然妥帖。
    這既是對重大決策程序的必要履行,也隱隱透露出,盡管個人職務有所變動,但他依然在其位、謀其政,保持著對大局的關注和對組織紀律的恪守。
    “是,周書記,劉書記,我馬上安排!”王處長立刻應下,在筆記本上飛快地記錄著。
    這個小小的插曲,為這次成功的會議補上了符合組織程序的最後一環。
    這一刻,《漢東工業化草案》這艘承載著漢東省未來希望的巨輪,在省委擴大會議這個最高的政治港口,獲得了全員一致的推力,正式起錨,即將駛向充滿風浪卻也充滿希望的工業化遠洋。
    陳朝陽看著眼前一致通過的手臂,心中明白,這僅僅是漢東現代化工業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戰,在於接下來的落實與執行。
    但無論如何,一個屬於漢東的工業藍圖,今天已然在共識中鋪開。
    這份浸透著自己心血與智慧、並在集體討論中淬煉成型的藍圖,即將成為漢東省工業化征程上的綱領性文件。
    而他,也通過這次會議,不僅確立了自己在漢東省經濟領域的絕對話語權,更向所有人展示了他絕不僅僅是一個能“破”的“黑臉包公”,更是一個能“立”、具有深遠戰略眼光、極強執行力和善於凝聚共識的建設者。
    周明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目光深邃地注視著正在與另一位委員低聲交換意見的陳朝陽。
    年輕的第四書記臉上帶著專注而篤定的神采,那是一種混合了理想、魄力與務實精神的獨特氣質。
    一股複雜難言的情緒在周明光心中湧動,有幾分落幕的蕭索,有對過往歲月的追憶,但更多的,是一種超越了個人得失、對時代洪流的清晰認知。
    “大勢已成,不可逆了……”他在心中默念。
    他已然能看到,一股以工業化為核心、以係統整合與標準建設為羽翼的磅礴力量,正在陳朝陽的擘畫與推動下,於漢東這片土地上加速凝聚。
    這不再是過去那種修修補補、小打小鬧的局麵,而是一場旨在從根本上重塑漢東經濟肌理的深刻變革。
    陳朝陽所展現出的,不僅僅是查處大案的鐵腕,更是構建體係的遠見和凝聚共識的能力。
    這顆新星的光芒,已非任何人能夠掩蓋。
    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所屬的那個更多依靠個人威望、經驗管理和局部平衡的時代,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終結。
    這不是個人的失敗,而是時代前進的必然。
    新的征程需要新的領航員,需要更專業的知識、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果決的行動力。
    一絲淡淡的失落如窗外的暮色般悄然浸染開來,但旋即被一種更為強烈的責任感所取代。
    作為在幕後工作多年的老同誌,他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個人的進退榮辱,與漢東未來的發展大局相比,微不足道。
    “自己的曆史任務,已經發生了變化。在漢東自己已經從掌舵領航,轉變為保駕護航。”
    在這個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穩定壓倒一切。
    他豐富的政治經驗、在老幹部和各地市負責人中積累的人脈與威望,正是確保陳朝陽這套宏大構想能夠平穩落地、減少阻力、順利推行所亟需的“穩定器”和“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