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半供給製

字數:3994   加入書籤

A+A-


    很快關於阜縣貪腐案的處理報告和《關於蘇北地區鹽堿地綜合治理與長期發展規劃的報告》,幾乎同時擺在了漢東省委第二書記周明光的案頭。
    寬大的實木辦公桌上,兩份文件形成了反差的對比。
    一份揭露著基層觸目驚心的腐化與麻木,另一份則勾勒著改天換地的宏大與艱辛。
    周明光靠在椅背上,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一如他此刻複雜的心緒。
    他仔細閱讀著報告裏陳朝陽對鹽堿成因“海潮、內澇、蒸發”的精辟分析,
    以及“拒鹹蓄淡、引水洗鹽”的治本之策,再到“稻麥輪作、水產養殖、特色經濟作物”的綜合開發藍圖。
    尤其是那“因地製宜、係統治理、永續發展”的十二字原則,以及“百年大計,重在此十年”的論斷,
    讓他都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衝擊力。
    “這個陳朝陽……”周明光喃喃自語,語氣裏聽不出是讚歎還是忌憚,
    “手筆是真大,眼光也是真毒。這攤子,也真是鋪得太大了……”
    他按下內部通話鍵,語氣恢複了平日的沉穩:“通知常委,明天下午三點開緊急會議,討論蘇北問題及阜寧後續。”
    次日,漢東省委會議室。
    關於阜寧縣問題及陳朝陽提交的《蘇北治堿與區域發展規劃綱要》的專題會議正在召開。
    煙霧繚繞,氣氛比往常更加凝重。
    陳朝陽被從蘇北緊急召回,一同商議如此將要動輒上百萬群眾的大工程。
    陳朝陽首先做了匯報。
    他並未沉溺於阜縣貪腐案的細節,而是將重點完全放在了蘇北的困境與未來上。
    他用最凝練的語言,闡述了“海潮、內澇、蒸發”三大鹽堿成因,
    清晰勾勒出“拒鹹蓄淡、引水洗鹽”的治本之策,
    進而鋪開“稻麥輪作、水產養殖、特色經濟作物”三位一體的綜合開發藍圖。
    當他提到“因地製宜、係統治理、永續發展”十二字原則和“百年大計,重在此十年”的論斷時,在座的常委們,即便是最持重者,眼神中也難免閃過一絲震動。
    匯報完畢,會議室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隻有茶杯蓋輕碰杯沿的細微聲響。
    省長孫亞軍率先打破了沉寂。
    他扶了扶眼鏡,目光掃過手中的財政估算草案,語氣沉穩務實:
    “朝陽同誌的報告,振聾發聵,問題抓得準,分析透徹,規劃的係統性和前瞻性,在我省是空前的。
    從長遠看,根治蘇北鹽堿,對我省乃至國家的糧食安全,意義怎麽強調都不為過。
    這一點,我完全讚同,也深感佩服。”
    他話鋒一轉,露出了當家方知柴米貴的凝重:“但是,同誌們,我們必須麵對冰冷的現實。
    僅僅這第一期骨幹水利工程,初步估算,涉及的資金、人力、物資——尤其是水泥、鋼材——就是一個讓我們財政廳頭皮發麻的數字!
    我們省剛走上正軌,百業待興,處處都要錢。
    一旦啟動蘇北工程,意味著未來數年內,省裏大部分資源都要向蘇北傾斜。
    其他地區的工業建設、城市維護、文教衛生投入,必然受到嚴重擠壓。
    這個決心,關乎全省大局,不能不慎。”
    他看向陳朝陽,目光帶著質詢:
    “朝陽同誌,百年大計固然好,但工程能否進一步分階段、壓縮規模?
    投入產出周期能否明確?
    我們必須對全省人民負責,不能搞成無底洞,萬一……我是說萬一,工程受挫,或者效果不及預期,我們漢東省,輸不起……”
    陳朝陽認真傾聽,隨即沉穩回應:
    “孫省長顧慮得非常實際,這也是我必須向省委說明清楚的關鍵。
    工程絕不能一擁而上,必須分階段,集中力量打好滅戰。
    我的規劃裏明確了‘第一期工程’核心是搭建水利骨架,目標就是‘打通關鍵,初見成效’。
    關於資金和物資,我考慮多條腿走路:省裏擠出部分啟動資金和計劃內物資;
    我負責帶隊,向華東局和北平爭取專項支持和政策傾斜;
    同時,大規模發動蘇北民眾,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將工程投入與改善民生直接掛鉤。
    這不僅是治理自然,更是一場動員群眾、發展區域經濟的社會實踐。”
    這時,一位分管農業的常委插話,提出了一個非常具體且尖銳的問題:
    “朝陽書記,以工代賑我同意。
    但根據以往經驗,如此大規模的民工動員,光是吃飯就是個大問題。
    按照老辦法,民工都是自帶口糧,可蘇北本就缺糧,讓民工自己帶糧,恐怕很多人根本出不來工,或者幹不了重活。
    這糧食缺口,怎麽解決?總不能全靠省裏調撥,我們沒這個家底!”
    這個問題戳中要害,所有人都看向陳朝陽。
    陳朝陽早有準備,開口回應:“自帶口糧的做法,必須改變。”
    此言一出,幾位常委微微蹙眉。
    陳朝陽解釋道:“同誌們,這不是擺排場,而是基於現實的考量。
    蘇北的鄉親們苦,很多人家裏已經是‘糠菜半年糧’。
    讓他們背著自家的活命糧來上工,於心何忍?
    又能有多少力氣去肩挑手扛,完成那麽艱巨的工程?”
    他目光堅定,提出了一個看來頗為“大膽”的方案:“我的意見是,工程必須設立專門的糧食供應渠道。
    我們可以通過幾個途徑:
    第一,全力爭取北平和華東局作為重點項目,調撥一批救濟糧或工程糧;
    第二,省裏在其他地區相對富裕的糧食中擠出一部分;
    第三,在工程初期,可以探索‘半供給製’,即民工自帶一部分,工程補助一部分。
    但我們的目標,是要盡快實現主要口糧由工程保障。
    這不僅是為了保障勞動力,更是對我們組織能力的考驗,是組織‘不餓著肚子鬧革命’精神的體現。
    “我們要讓鄉親們吃飽飯,有力氣,才能打好這場硬仗。”陳朝陽的話語在會議室裏回蕩。
    短暫的寂靜後,台下立刻響起了一陣急促的低聲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