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會議1

字數:3648   加入書籤

A+A-


    他們完全忽略了舊社會吃人的本質,在萬惡的舊社會,像楊白勞這樣的貧苦農民,
    被剝奪了土地和生產資料,本身就活在‘立刻餓死’的邊緣。
    黃世仁驢打滾的高利貸,不是在給他‘選擇’,而是在對他進行‘脅迫’。
    是在‘立刻死’和‘借了債可能晚點死但最終家破人亡’之間,逼他走上絕路。
    那些言論,把活生生的人簡化成了一個冷冰冰的‘經濟單元’,完全無視人的情感、尊嚴和家庭倫常,這是為虎作倀的邏輯。
    第五,還有一種更危險的論調,用某些扭曲的‘嫁入豪門’、‘少奮鬥二十年’的價值觀,去美化黃世仁的霸占行為,稱之為‘階級躍遷的機會’。
    這是徹頭徹尾的強盜邏輯,是把強者對弱者的吞噬和蹂躪,美化成了弱者的‘福報’和‘機遇’。
    這本質上是在為強權張目,是在告訴我們的人民,活該被剝削、被壓迫,並且還要對剝削者的‘垂青’感恩戴德!這是何等的奴性思想!?”
    陳朝陽的剖析層層深入,將那些看似“新奇”實則包藏禍心的言論批駁得體無完膚。
    他最後總結道:
    “同誌們,這些言論的出現,不是孤立的。
    這是曆史虛無主義在作祟,是有人在刻意淡化、模糊甚至否定階級鬥爭的曆史!
    他們想讓我們的年輕人,尤其是我們正在依靠的百萬民工,忘記舊社會的苦,忘記我們為什麽要革命。
    當我們的人無法理解舊社會的殘酷時,就會用今天相對安逸的環境去想象過去,就會得出‘黃世仁也沒那麽壞’的荒謬結論,就會對我們今天奮鬥的意義產生懷疑。”
    “所以,”陳朝陽的聲音如洪,在會議室裏回蕩,
    “《白毛女》必須演,要反複演,深入演!
    不僅要演喜兒的悲慘遭遇,更要組織討論,要讓每一個鄉親們,每一個幹部都清楚: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
    “我們要通過這部劇,牢牢守住我們的思想陣地,擦亮所有人的眼睛。
    要讓黃世仁之流,在我們的工地上,在我們的隊伍裏,永無立足之地,永無翻案之機。”
    陳朝陽的聲音如洪,在會議室裏回蕩,他目光灼灼,
    “但這還不夠,”他的語氣從堅決的批判,轉向了更深沉、更富於感染力的播種與期盼,
    “我們不僅要批判,不僅要防止複辟,我們更要種下一顆種子。”
    他的聲音放緩,卻帶著千鈞之力:
    “一顆‘敢於鬥爭、敢於反抗’的種子,一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種子,一顆‘尊嚴不容踐踏、壓迫必將被打倒’的種子。”
    “我們要讓這顆種子,通過喜兒的哭訴,通過楊白勞的悲憤,通過大春和我軍的到來,
    深深地、深深地埋進每一個看過這部劇的鄉親心裏,埋進我們蘇北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心裏。”
    他張開手掌,似托著那枚無形、卻重若山嶽的種子:
    “這顆種子,也許不會立刻長成參天大樹。
    它可能會緩慢地發芽,需要我們用一次次的教育、一場場的討論去澆灌;
    它可能會遭受風雨的摧折,麵對那些居心叵測的謠言和歪理邪說的侵襲;
    甚至,在未來漫長的歲月裏,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可能還會再次出現新的‘黃世仁’、新的剝削伎倆……”
    他的手臂猛然揮下,帶著斬釘截鐵:
    “但是,隻要這顆種子種下了,紮根在人民的心田裏了!
    那麽,當陽光再次照耀,當雨水再次滋潤,當不公再次降臨,這顆鬥爭的種子就一定會破土而出,一定會發芽生長。
    人民心中被喚醒的力量,就一定會再次凝聚成雷霆萬鈞的鐵拳,將一切敢於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牛鬼蛇神,再次徹底打倒。”
    陳朝陽的目光掃過全場每一位常委,他的眼神中燃燒著理想主義的火焰和無比堅定的信念:
    “同誌們,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思想的力量。
    它或許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比任何堤壩都更堅固,比任何武器都更強大。因為它紮根於人民。”
    他幾乎用盡全身力氣,喊出了那句凝聚了無數犧牲與奮鬥、昭示著未來與希望的口號:
    “因為人民萬歲,人民終將萬歲!”
    會議室裏落針可聞,隨即,爆發出經久不息、雷鳴般的掌聲。
    這一次,不再僅僅是對一位領導權威的認同,更是被這種崇高的理想和強大的精神力量所深深震撼和折服。
    周明光、孫亞軍等人的眼中,也閃爍著激動與反思。
    他們明白,陳朝陽所要構建的,不僅僅是一個物質上的“蘇北糧倉”,更是一個精神上的“堅強堡壘”。
    這場治堿工程,因此而顯得更加意義非凡,它是一場改天換地的自然鬥爭,更是一場塑造新民、築牢根基的偉大實踐。
    這番旗幟鮮明、戰鬥力極強的發言,讓所有常委都深感震撼,同時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周明光重重點頭,對宣傳常委下令:“按照朝陽同誌的意見,立刻部署。
    要把這場思想鬥爭,作為工程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他們意識到,這場治堿戰役,不僅是與自然界的鬥爭,更是一場絕不能輸的思想保衛戰。
    陳朝陽這番關於文化建設的係統構想,再次展現了他善於組織和發動群眾的卓越能力。
    他不僅僅是下達命令,更是提供了一套清晰可行、富有創造性的方法論,將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分解成了可以一步步實現的具體路徑。
    會議室裏的常委們,尤其是負責宣傳和文化工作的同誌,眼前豁然開朗。
    他們意識到,這位陳書記,不僅在軍事、經濟,階級鬥爭上有超前的眼光,在文化和群眾工作方麵,同樣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非凡的魄力。
    接下來麵對這一個接一個具體而尖銳的問題,陳朝陽或引經據典,或結合戰場後勤經驗,或提出創新的管理思路,逐一給出了清晰、務實的初步方案和解決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