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還是糧食

字數:3616   加入書籤

A+A-


    他並不回避困難,反而將困難層層剖開,展現出強大的問題拆解能力和堅定的執行力。
    這場討論,不再是單向的匯報,而是變成了一個匯聚集體智慧、共同尋找出路的務實研討會。
    會議室的氣氛,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反而變得更加專注和積極。
    每個人都開始真正投入到如何“把事情辦成”的思考中。
    然而,所有問題的核心,最終都依舊無可避免地指向了同一個字——糧。
    當話題再次回到這最現實的挑戰時,陳朝陽明白,必須拿出更具操作性的方案。
    他目光掃過眾人,拋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同誌們,糧食問題,我們不能隻把眼睛盯著省裏的糧庫和國家調撥。
    現在朝鮮前線戰事焦灼,國家戰略儲備不能輕動,這點覺悟我們有。”
    他話鋒一轉,“但是,我們可以互通有無。我們蘇北專區,尤其是彭城地委,有煤礦。
    雖然儲量不算特別豐富,但供應本省及周邊地區是足夠的。
    煤炭,是工業的糧食,也是南方很多農業省份冬季急需的物資。
    我的想法是,由省裏協調,用我們蘇北的煤炭,向省內的蘇南專區,乃至鄰省的農業大省,換取一部分糧食支援。
    我們可以簽訂一個長期的物資協作協議,用我們的‘黑金’,換他們的‘黃金’,請他們幫我們承擔一部分壓力,共同支持這個國家級的治堿工程。”
    這個“資源置換”的思路讓常委們眼前一亮,這確實跳出了單純向上伸手要的思維定式。
    但孫亞軍立刻意識到了其中的複雜性:“煤炭是計劃內物資,調配權在北平。
    跨省、跨地區的物資協作,需要華東局甚至國家計委的批準,協調難度很大。而且,運輸也是個大問題。”
    “運輸和協調,我來想辦法推動。”陳朝陽接過話頭,緊接著又拋出了一個更重磅的想法,
    “另外,眼下就有一個緩解糧食壓力的窗口期——夏收在即。”
    他身體微微前傾,語氣帶著緊迫感:“我建議,在完成國家征購任務的前提下,
    請求省委批準,將今年全省稅糧的一部分,優先用於保障蘇北治堿工程前期的鄉親口糧和種子投入。
    這是給工程‘點火’的救命糧,隻有先讓工程動起來,讓鄉親們看到實實在在的行動和希望,後續的各項工作才能鋪開。”
    “動用全省稅糧?”孫亞軍省長聞言,臉色驟然一變,直接搖頭,
    “朝陽同誌,這個口子絕不能開。稅糧是國家的根基,是雷打不動的硬任務!
    除了上交北平的,省裏留用的部分要保障全省城鎮人口供應、軍隊供給以及必要的儲備。
    輕易動用稅糧,而且是如此大的數量,莫說省委,就是華東局也不敢拍這個板,這是要犯大錯誤的。”
    會議室的氣氛瞬間再次繃緊。
    誰都清楚孫亞軍說的是實情,動稅糧,尤其是在這個年頭國民,國家尚不寬裕的時期,其政治風險極高。
    就在眾人以為陷入死胡同時,陳朝陽沉默了片刻,再抬起頭時,眼神異常平靜:
    “既然省委有這個顧慮,我理解。
    那麽,關於糧食和部分計劃物資的跨區協調問題,以及可能的政策支持……
    我將以個人名義,並代表蘇北治堿工程指揮部,準備一份詳細的報告,直接呈送北平,向我的老首長說明情況,請求北平層麵進行協調。”
    此言一出,整個會議室霎時間鴉雀無聲。
    所有常委,包括周明光和孫亞軍在內,都下意識地坐直了身體,目光複雜地看向陳朝陽。
    他們都知道,眼前這位年輕的第四書記,不僅僅是戰場上殺出來的悍將,不僅僅是有超前眼光的規劃師,他的根須,遠比他們想象的紮得更深。
    他能直接上書北平,並且有信心讓“老首長”重視並推動此事,這背後蘊含的能量,讓在座的所有人都不得不重新掂量他的分量。
    “北平有人……而且地位絕不低……” 這個念頭幾乎同時在所有常委心中閃過。
    之前的種種質疑和阻力,在這一刻,似乎被無形的力量悄然化解了不少。
    會議的氣氛,從最初的震撼與疑慮,經過激烈的爭論和現實的碰撞,到此刻,真正轉向了如何在既有框架內,借助一切可能的力量,尋找可行路徑的務實探討。
    這時,主持會議的周明光輕輕敲了敲桌麵,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眉頭微鎖,顯然內心經曆了長時間的權衡與掙紮。
    陳朝陽最後拋出的“北平老首長”這張牌,無疑極大地影響了局勢的平衡,也讓他最終的決斷,有了更足的底氣。
    “亞軍同誌和各位常委提出的,都是現實的困難,是冷水,能讓我們保持清醒。”
    周明光的聲音緩慢而清晰,“而朝陽同誌描繪的,是未來的希望,是一團火,能點燃我們奮鬥的激情。
    冷水與火,如何平衡,考驗著我們省委班子的智慧和擔當。”
    他環視一圈,目光深邃:“我最初看到這份報告,和諸位一樣,感到壓力如山,甚至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在我們一窮二白的基礎上,提出如此宏大的工程,確實顯得非常冒進。”
    他話鋒陡然一轉,語氣鏗鏘:“但是,同誌們,我們國家的幹部,幹的不就是開天辟地、敢教日月換新天的事業嗎?
    回想一下,當年誰能相信我們能贏得解放戰爭?
    誰能相信我們在朝鮮能讓世界頭號強國吃一場場敗仗?
    如果我們因為眼前暫時的困難,就對蘇北這個千年痼疾望而卻步,那我們就是曆史的罪人,是對不起蘇北幾百萬雙期盼的眼睛。”
    他的聲音充滿決絕:“阜縣的問題,暴露了我們肌體上的膿瘡,但也恰恰說明,不從根本上改變蘇北貧瘠落後的麵貌,類似的腐敗和麻木還會在別處滋生。
    朝陽同誌提出的,不隻是一個水利工程,而是一個區域新生、人與土地關係重構的係統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