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8章 一封信
字數:4092 加入書籤
但初步推算,幫我們度過工程最艱難的初創期,可以作為我們向北平證明我們自力更生決心的籌碼,更可以穩定鄉親隊伍。
同時,我會繼續全力向北平爭取直接糧款支援,雙管齊下,填補剩餘的缺口。”
周明光聽完這一連串從宏大到具體、從困難到解決方案的清晰闡述,沉默了足足一分鍾。
他目光掃過賬本上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又看向陳朝陽這張年輕卻堅毅無畏的臉,最終,他重重一拳捶在桌上,一錘定音:
“賬,算到家了。
底,也亮透了。
困難是真困難,但辦法,也是真辦法。
就這麽定了。”周明光目光看向孫亞軍和陳朝陽,
“亞軍同誌,省裏這緊繃的弦,你繼續給我穩住,一分錢一粒米都要算計著花。
朝陽同誌,我給你授權,這十五萬到二十五萬噸煤炭的對外協作權,就交到你手上。
你親自去談,給我把每一噸煤都換成救急的糧食!”
他停頓了一下,語氣放緩,卻帶著更重的分量:“省委,為你們的擔當負責。
但是朝陽同誌,我也要給你交個底,省裏能給你的支持,除了這份授權,就隻剩下道義上的支持了。
你這是在沒有任何後方支援的情況下,去打一場正麵攻堅戰。
一旦……我是說一旦‘以煤換糧’這條路走不通,或者北平的支援遲遲不到……”
陳朝陽迎著周明光的目光,平靜接話:“那麽,所有的責任,由我陳朝陽一力承擔。”
他沒有立軍令狀,但這句話比任何豪言壯語都更沉重。
至此,這場決定蘇北命運的省委會議,終於在算清了每一分錢、每一噸煤、每一粒糧之後,找到了那條充滿荊棘卻唯一可行的道路,並將千斤重擔,壓在了具體的執行者肩上。
省委會議結束的當夜,陳朝陽辦公室的燈光亮至深夜。
他鋪開信紙,沉思片刻,便奮筆疾書。
這不是一份官樣文章,而是一封寫給老首長的私信,言辭懇切,直抒胸臆:
首長鈞鑒:
一別數月,常在念中。
首長身體可還康健?
深夜提筆,非為私事,乃為漢東蘇北數百萬飽受鹽堿之苦難鄉親,為我新社會建設亟待攻克之一大難關,冒昧陳情,懇請首長於百忙之中,垂閱此信。
職陳朝陽於漢東蘇北,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與最誠摯的問候。
關山遠隔,但每每念及首長昔日之教誨,如在耳畔,成為職在此地攻堅克難之不竭動力。
今日冒昧上書,實因蘇北之事,關乎百萬民生,關乎國家長遠,職深感責任重大,不得不向老首長一陳肺腑,並懇請支持。
……朝陽自朝鮮歸國,奉調漢東,本意在於軍事教育,偶兼地方工業。
然深入基層,方知蘇北平原,看似廣袤,實則千年鹽堿為患,地表泛白,禾苗難生,鄉親困苦異常,勞作終年,仍不得溫飽。
近日實地勘察,觸目驚心:
百姓碗中稀粥可照人影,孩童麵黃肌瘦多患蟲疾,尤為痛心者,烈屬之家,
其子為國捐軀,其母卻因地方財政困窘,連微薄撫恤亦不能按時足額領取,
生活之艱,令人潸然,而地方少數幹部,已生腐化享樂之苗頭……
此情此景,令朝陽寢食難安,恍若回到當年目睹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之舊世。
治堿如治病,需斷其根,根在於水。
究其根源,在於土地。海潮倒灌,內澇成災,地下水鹹,蒸發滯鹽,乃成此“三大害”。
若不從根本上治理,則蘇北永無寧日,百姓永無富足可言。此非一縣一省之事,實乃關乎華東地區糧食安全、國家穩定之大局。
職與同誌們反複勘察論證,決意啟動“蘇北治堿第一期工程”。
其核心在於“治水”,目標在於“拒鹹蓄淡,引水洗鹽”。
計劃開挖疏浚骨幹河道,修築海堤閘壩,引長江、洪澤湖之淡水,衝洗千年之積鹽。
在此基礎上,發展水產,推行稻改,種植耐堿經濟作物,力圖將這片不毛之地,變為未來之“江北糧倉”。
……然,藍圖雖繪,施行極艱……最大之困難,非技術,非人力,而在於‘糧’!
我省財政捉襟見肘,稅糧在保障前線、城鎮及必要儲備後,已無餘力支撐此等規模工程之民夫口糧。
此絕非漢東一省之困,實為國家工業化進程中,如何解決重大民生基礎建設與當前國力薄弱矛盾之縮影。
……為此,我省已決意‘以煤換糧’,挖掘自身潛力,與兄弟省份協作,力圖自力更生。
然初步估算,每年仍需北平在糧食或專項經費上,給予支持,方能彌補缺口,使工程得以啟動並持續。
此非長久之計,卻為點燃希望之火種。
首長明鑒萬裏,朝陽深知國家初建,百廢待興,朝鮮前線仍需巨量投入,北平亦有難處。
然蘇北治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若能成功,不僅可解數百萬民之倒懸,更可為全國同類地區之治理,探索一條可行之路。
此非為一地一隅之利,實關乎國家農業之全局與未來。
更為一場向自然宣戰、為人民謀福之硬仗。
職已立下軍令狀,必當竭盡全力,帶領蘇北軍民,奮戰於此白地之上。
今冒昧懇請首長,能在萬忙之中,垂注蘇北之困境。
若北平能在糧食調配、部分關鍵物資,如水泥、鋼材及政策協調上,予以些許傾斜與支持,
則如旱苗得甘霖,必將極大鼓舞士氣,加速工程推進,早收成效。
朝陽,必不負首長信任,不負人民期望,以戰場殺敵之勇,投身於此建設之戰,定要在這鹽堿荒原上,開辟出一片新天地!
謹祝
首長身體康健!
職 陳朝陽 敬上
一九五一年五月一日
數日後,關於漢東省蘇北治堿工程的報告,被擺在了華東局主要領導的案頭。
一次小範圍但至關重要的會議隨即召開。
會議室裏煙霧繚繞,幾位主要領導表情各異。
主持會議的華東局第二書記率先開口,他揚了揚手中的報告,語氣帶著一種見慣大風浪的沉穩與銳利:
“好家夥,這個陳朝陽,是個敢想敢幹的人物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