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正式開始(求五星好評,用愛發電,謝謝大家)

字數:3934   加入書籤

A+A-


    這番處理,既展現了雷霆手段,更借題發揮,直指基層政權建設的核心問題。
    王滿倉癱在地上,不再是單純的恐懼,而是多了一絲悔恨和恍惚。
    而周圍的村幹部們,則是個個麵色凝重,已然受到了一場深刻的教育。
    治理鹽堿,首先要治理的,是部分基層幹部腦中根深蒂固的舊思想、舊作風。
    這場發生在打穀場上的風波,其意義,遠比糾正一次錯誤動員要深遠得多。
    混雜著希望、困惑,以及一絲絲解氣的複雜情緒。
    金色的夕陽將天邊染成一片瑰麗的橘紅,給鄉村的田野和屋舍披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
    打穀場上的人群早已散去,隻有幾個孩子還在遠處好奇地張望。
    一天的鄉村走訪,夏收的視察,終於告一段落,雖然出現了一個插曲,但也暴露出了問題……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案。
    陳朝陽最後看了一眼這片土地,便轉身,在秘書李赤水和警衛員的隨行下,大步向著停在不遠處的吉普車走去。
    泥土路依舊顛簸,吉普車緩緩駛離小王村。
    陳朝陽靠在座椅上,閉著眼睛,手指用力揉著眉心,車內一片寂靜,隻有引擎的轟鳴和車外田野的風聲。
    良久,他睜開眼,目光已恢複清明和銳利。
    “赤水,”他聲音不高,卻帶著決斷,“記錄命令。”
    “是,書記!”
    秘書李赤水立刻應聲,迅速從隨身攜帶的公文包裏拿出筆記本和鋼筆,身體微微前傾,做好了記錄的準備。
    陳朝陽語速平穩,條理清晰,一道道指令如戰場上部署兵力般流淌出來:
    “第一,小王村事件,你負責整理成詳細簡報,附上我的初步處理意見,通報全縣各鄉鎮及治堿工程各分隊。
    要求他們立刻組織學習,展開自查,絕不允許再發生這種打著上級旗號傷農、擾農的情況。”
    “明白。”李赤水的筆在紙上飛快地滑動。
    “第二,也是重中之重。”陳朝陽的語氣加重,
    “你立刻牽頭,會同組織部和民政廳的同誌,起草一份《關於健全村級組織、規範基層權力運行的緊急指示》。
    核心有幾點:”
    他伸出手指,“其一,各村必須盡快配齊班子,支書、村長原則上分設,不能搞‘一言堂’。
    其二,明確民兵指揮權歸屬,民兵連長任命必須報鄉武裝部批準,日常管理受村支書監督。
    沒有支書和鄉裏雙重同意,嚴禁動用民兵處理內部事務!
    要把槍杆子的紀律,給我牢牢立起來!”
    “其三,建立村務會議製度,大事必須集體討論,不能再由一個人拍腦袋決定。
    其四,建立縣鄉幹部下鄉巡視製度,把耳朵和眼睛延伸到村裏去,打破下麵的‘獨立王國’。”
    “書記,這幾條切中要害,我記下了。”李赤水邊記邊點頭。
    “第三,”陳朝陽繼續道,“關於‘工分’問題。
    鄉親們不信空頭支票。
    你督促縣治堿指揮部,限期七天,拿出一個《工分評定與報酬結算暫行辦法》的草案出來。
    標準要清晰,比如壯勞力一天基準多少分,半勞力多少分;
    折算要明確,一個工分大概能換多少糧食,或者折算多少現金,要給出一個浮動範圍,讓鄉親們心裏有本明白賬。
    最重要的是流程要透明,每天幹了什麽,得了多少分,必須上牆公示,本人簽字摁手印確認。
    把這個辦法做成布告,蹭著治水工程還沒正式開始,夏收的時候,發到每一個村,讓工作隊下去給我講透。”
    “是,保證政策的透明和可操作性。”李赤水快速記錄著要點。
    “最後,”陳朝陽看向窗外飛逝的麥田,語氣凝重,
    “再發一個補充通知,嚴令各地,在夏收沒有徹底結束前,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強行抽調農業勞力。
    治堿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由專業技術隊伍和各地組織的非農忙人員先行開展。
    大規模動員,必須等我的統一命令。”
    他收回目光,看向李赤水:“就這些。
    簡報和指示稿盡快拿給我看。
    這件事,要快,要準,要起到震懾和規範的長遠效果。”
    “請您放心,我回去立刻協調各部門,以最快速度落實。”李赤水合上筆記本,語氣堅定。
    陳朝陽點了點頭,重新靠回座椅,閉上了眼睛。
    吉普車在暮色中向著縣城方向駛去,車後卷起的塵土,仿佛也帶著一股革故鼎新的決心。
    一九五一年,六月初旬,蘇北阜寧。
    空氣裏彌漫著全是大戰將至前的氣息。
    遼闊的田野上,冬小麥已是一片沉甸甸的金黃,南風拂過,麥浪翻滾。
    然而,與往年此時全神貫注於“龍口奪糧”的緊張不同,
    今年的蘇北,所有人的心思都被另一件更宏大、更關乎長遠的事件所牽引——治理鹽堿的百萬民工大軍,即將在夏收之後,即刻開赴戰場。
    陳朝陽站在一片毗鄰麥田的荒蕪鹽堿地上,腳下是斑白、幾乎寸草不生的板結土塊,
    他已經提前數日便已抵達,親自督導最後的準備工作。
    此時的動員,必須與農時搶時間,更要與民心搶認同。
    終於,在夏收的最後一捆麥穗歸倉後的第三天,這片預定的工區,沸騰了。
    從清晨開始,無數條人流向這裏匯聚。
    他們是剛剛放下鐮刀鄉民,是蘇北各鄉各村的精壯勞力,穿著被反複浸透又清洗的褂子,肩扛著磨得光滑的鐵鍬和扁擔,挑著籮筐。
    一麵麵用紅布、甚至是被麵臨時改成的旗幟,在隊伍前頭引導著,上麵用墨汁或白灰醒目地寫著“漣水民工團”、“灌雲先鋒隊”、“鹽阜鋼鐵連”……
    隊伍行進間,塵土漫天,嘈雜的人聲、地方上的小調、以及領隊為了整肅隊伍而吹響的尖銳哨音,混合成一股巨大而原始的聲浪,宣告著一場向自然宣戰的開始。
    “陳書記,各縣報上來的民工隊基本到齊了,情緒都很高!”年輕通訊員王二河跑過來,臉上帶著興奮的紅光。
    陳朝陽微微點頭,心情激動的掃過這沸騰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