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9章 一百零三萬

字數:3816   加入書籤

A+A-


    他看到了這些鄉親們的臉,黝黑、帶著夏收鏖戰後的疲憊,但眼睛裏卻燃燒著更為熾熱的光芒。
    這不僅僅是完成征召任務的服從,更包含著一種極為樸素的邏輯:
    剛打完一場豐收的仗,手裏有了點新糧,心裏就更有底氣去打一場為了子孫後代的仗。
    對“根治鹽堿”的渴望,從未如此刻這般具體而迫切。
    除了鄉親們,工地上還有一道格外醒目的風景——那是一群來自京州、姑蘇、乃至上海等蘇南城市的青年學生誌願者。
    他們穿著幹淨的白色襯衫或藍色的“列寧裝”,胸前別著耀眼的校徽,有的還背著畫板、手風琴或是裝滿書籍的挎包。
    與周遭打著赤膊、皮膚古銅的鄉親們相比,他們顯得如此不同,仿佛一股清流匯入了渾厚的黃河。
    然而,他們臉上洋溢著的蓬勃朝氣與堅定熱情,卻與這百萬大軍的宏偉氣象渾然一體。
    這些學生並非旁觀者,他們積極地穿梭在人群中,用略帶口音卻無比真誠的蘇北話幫著喊號子、打旗語;
    有懂技術的立刻就去幫著整理工具、核對清單;
    文藝骨幹們則已經站在土堆上排練,教唱新歌、說快板,鼓舞士氣。
    他們帶來的不僅是年輕的體力,更是知識與文化的火種,是城市對鄉村的注視與支援,成為了這片黃褐色宏大畫卷中,一抹充滿希望與活力的亮色。
    就在這時,一陣截然不同、帶著大地律動的腳步聲,從人群邊緣傳來,清晰地穿透了喧鬧的人聲。
    “一、二、一!”
    簡短有力的口令聲下,一支隊伍出現在視野盡頭。
    是軍隊。
    華東軍區抽調的工程兵團,以完整的行軍縱隊開了過來。
    陽光下,是一片整齊劃一的土黃色。
    官兵們身著50式軍服的夏季製式,黃綠色的平麵布軍裝,頭戴佩戴著紅五星帽徽的解放帽,步伐鏗鏘,每一步都是丈量,踏在地上,引得塵土都為之共振。
    與鄉親們們肩扛手挑不同,他們扛著的是統一製式的鋼釺、鐵鎬,更有幾人一組,抬著沉重的水平儀、經緯儀箱子和一捆捆標尺。
    那種沉默中蘊含的力量與秩序,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喧鬧的民工海洋,像被一道無形的堤壩攔了一下,聲浪不由自主地低了下去,人們自發地讓開一條通道,帶著敬畏、好奇,隻有喜悅沒有拘謹的注視著這支“不一樣”的隊伍。
    隊伍前方,一名身材精幹、皮膚黝黑的中年軍官小跑出列,他腰間束著武裝帶,身形挺拔,徑直朝著陳朝陽所在的方向而來。
    在距離陳朝陽約五步遠時,“啪”地一個幹淨利落的立正,抬手敬禮,身板挺直。
    “報告首長!”軍官的聲音洪亮,瞬間壓過了周圍的雜音,
    “華東軍區工程兵第1團團長,武大軍,奉命率全團官兵二千二百七十三人,向您報到!
    我部攜帶全部工程器械,已做好施工準備,請首長指示!”
    他口中的“首長”,顯然是陳朝陽在軍隊的職務,在此刻的軍民麵前,這一稱呼無形中強調了此次行動的軍事化背景與嚴肅性。
    陳朝陽沒有立刻說話。
    他看著武大軍,眼神裏流露出一種無需掩飾的欣賞與信任。
    他抬起右手,回了一禮。
    放下手後,陳朝陽才上前一步,臉上的嚴肅表情化開,用力拍了拍武大軍的胳膊,聲音不高,卻足以讓周圍幾個核心幹部聽見:
    “武團長,辛苦了。你們來了,我這心裏,就更有底了。”
    武大軍一絲不苟的神情也微微鬆動,依舊高聲回應:“報告首長,接到命令,全團上下都憋著股勁!
    能在您手下搞建設,同誌們都十分高興!”
    陳朝陽點頭,目光越過武大軍,掃視著他身後這片沉默如山、卻蘊含著磅礴力量的黃綠色方陣。
    他轉過身,再次踏上了那堆木料。
    陳朝陽將這一切盡收眼底,這一股軍民融合場麵,讓他心情激蕩,
    就在他準備對著話筒發出開工號令的前一刻,一個身影急匆匆地從指揮部方向小跑過來,
    正是他的秘書李赤水。
    李赤水臉上帶著來不及掩飾的震驚與激動,他快步走到木料堆下,聲音中滿是難掩的興奮:
    “陳書記,剛剛接到各縣最終匯總的準確數據。” 他手裏還捏著一份墨跡未幹的電報抄件,
    “我們之前預估蘇北三十多個縣能組織起八十萬青壯勞力,這已經是往高了算了……可、可這是今天各縣報上來的實到人數統計……”
    陳朝陽目光一凝,專注地俯身下去,示意他繼續說。
    這最終的統計數字,關乎整個工程的統籌安排。
    李赤水用力咽了口唾沫,將抄件舉起,聲音清晰:“不算部隊,光是各縣報上的民工和基層幹部,總數……總數已經達到一百零三萬七千餘人。
    而且下麵備注,這裏麵很多是主動跟著隊伍來的各村不服老、非要來盡一份心力的老人家。
    這……這民心,這熱情,遠超我們的預計啊。”
    一百零三萬七千
    這個數字瞬間衝進陳朝陽的胸膛。
    他之前掌握的預估值是八十多萬,那已經是一個足以讓他感到責任重大的數字。
    但眼前這個最終統計,不僅突破了百萬大關,更清晰地昭示著,這場治堿鬥爭已經不再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
    而是真正演變成了一場千千萬萬普通百姓為了自身命運、自發參與的全民戰爭。
    這些數據背後,是一個個家庭掏出了所有的勞動力,是老人不顧年邁,是少年不畏艱辛,他們將改變命運的全部希望,都押在了這片土地上,押在了以他為首的黨組織身上。
    他接過這張輕飄飄卻又重若千鈞的電報紙,目光在這個驚人的數字上久久停留。
    指尖能感受到紙張的微涼,但胸腔裏卻仿佛有團火在燃燒。
    他抬起頭,目光再次投向台下那望不到盡頭、旌旗招展、人頭攢動的人海。
    此刻,在他眼中,這黃綠色的人潮已經化作了流動的群山與大地,是一百零三萬七千份毫無保留的信任,一百零三萬七千個對美好生活最熾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