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戰場機動?!

字數:3825   加入書籤

A+A-


    “如何用‘落後’武器對抗鋼鐵洪流——論技術不對稱下的戰術創新與裝備應急改進……”
    此刻的陳朝陽,已經完成了從一個“預言者”到一個“建設者”的心態轉變。
    內參上的文字,不再僅僅是痛苦的回憶,更是驅動他和這支軍隊,義無反顧地走向那條艱難但必須經曆的現代化之路的動力。
    漢東軍事學院,這棟由舊時兵營改造而成的戰術模擬大廳內,雖門窗緊閉以隔絕蟬鳴,卻關不住那份低沉而持續的嗡鳴。
    這不是機器運轉的聲音,而是一群群由數十人聚集議論所形成的聲浪。
    距離上課還有一刻鍾,大廳內已近乎滿員。
    巨幅朝鮮中線沙盤周圍,聚集著全院選拔的高級指揮學員,清一色的土黃色五零式軍服,卻掩不住各自迥異的氣質。
    有前線帶來的粗糲與悍勇,有參謀人員的沉穩與精細。
    更有不少學院的教員,一樣拿著筆記本,坐在後排或靠牆的位置,神情專注。
    這幾乎已成為陳朝陽每月一次大課的標配場景,無人願意錯過。
    關於誌願軍主力在第五次戰役轉移階段遭受重大損失的消息,已通過軍隊簡報,壓在了學院學員們的心頭。
    在場的都是全軍選調的優秀師團、營級指揮員和參謀人員,以及學院的教員,他們對戰爭的嗅覺遠比常人敏銳。
    台下,幾位較早輪換回國、或從其他軍區調來的學員正低聲交換著信息,他們的表情嚴峻,語氣中充滿了職業性的分析和難以掩飾的痛惜。
    “老孫,你在誌司機關待過,消息靈通。這次……損失真的像簡報那樣?” 一位原一野的劉團長眉頭緊鎖,聲音壓得極低。
    被問到的孫參謀是年初因傷回國的,他推了推眼鏡,鏡片後的眼神晦暗:
    “電報上的是數字,但換算成一個個連隊……觸目驚心。
    關鍵是失利的方式,我誌願軍的短板,這次被敵人摸準了脈門,掐著我們的補給極限和部隊疲勞點打反擊。”
    旁邊一位來自原四野的團參謀接口道,手指在沙盤邊緣虛劃了一條線:
    “問題不單是後勤。
    我研究過戰報簡報,敵人用的這叫‘磁性戰術’,黏住你,消耗你,待你攻勢衰竭,立刻用坦克集群沿公路網快速突進,專打我們行軍縱隊的結合部和指揮樞紐。
    我們的交替掩護,在絕對的機動優勢麵前,太難了。”
    “製空權…沒有製空權,一切都是空的。”另一位負責過防空訓練的幹部歎了口氣,
    “白天部隊幾乎無法大規模機動,後勤車隊更是活靶子。
    聽說有的部隊為搶運傷員,一個運輸排上去,回來不到一半…”
    這些討論不是抱怨,而是帶著血淋淋教訓、高度專業化的複盤。
    疑惑、沉重,以及一種急於找到破局之道的焦灼,在資深軍官們之間無聲地傳遞。
    他們都明白,過去的經驗在麵對高度現代化的敵人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都別猜了,”一個參加過前幾次陳朝陽課程的團長道,眼神裏帶著一種近乎篤定的期待,
    “等陳主任來了,聽他怎麽說。上次他講步炮協同,點出的幾個關竅,效果立竿見影。”
    這話立刻引起了共鳴。
    “沒錯,陳主任看問題,總能抓到根子上。”
    “他那套‘技術決定戰術下限,思想決定戰術上限’的說法,我現在越想越覺得在理。”
    “聽說他年初就寫過報告,提醒過攻勢持續性的問題……”這話聲音很低,卻讓周圍幾人神色一凜。
    對於這位戰功赫赫、思維卻遠超同儕的主任,學員們和教員們內心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是敬佩,是好奇,更是一種對其深邃洞察力的依賴。
    他們都想知道,麵對這場慘痛的失利,陳朝陽會帶來怎樣震聾發聵的剖析,又能指出一條怎樣的前路。
    就在這時,側門被推開。
    一身同樣樸素的土黃色軍服,陳朝陽步履沉穩地走了進來。
    刹那間,大廳內所有的議論聲戛然而止,圍在沙盤的師團級學員們,立刻回到座位,所有的目光,帶著殘留的痛楚、濃烈的期待,
    以及全然的專注,齊刷刷地投向他。
    空氣中隻剩下呼吸聲和心髒搏動的聲音。
    陳朝陽來到講台輕輕敲了敲麥克風,沉悶的回音在寂靜的講堂裏擴散。
    “同誌們,在開始今天的課程前,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他停頓,確保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過來。
    “我們剛剛結束的第五次戰役,是我軍入朝以來,規模最大,決心也最大的一次攻勢作戰。
    我們投入了最精銳的兵團,想要一舉將敵人推下海去!”
    他的聲音逐漸拔高,
    “但是,”陳朝陽的話鋒陡然一轉,“為什麽?為什麽在我們取得巨大進展之後,戰役的後期,
    會演變成一場……一場被迫、損失慘重的撤退?!”
    陳朝陽的話音落下,立刻在每個人心中激起劇烈的波瀾。
    他清晰地看到了台下這些緊握的拳頭、低垂的頭顱,以及眼神中難以掩飾的痛楚與迷茫。
    他沒有立刻給出答案,而是緩緩走下講台,來到巨大的沙盤前。
    他的手指,輕輕點在了標示著我軍攻勢箭頭最遠到達的位置。
    “我知道,大家心裏都憋著一股火,一口咽不下的氣。
    我們很多同誌,沒有犧牲在衝鋒的路上,卻倒在了回撤的途中。
    這不是他們不夠勇敢,也不是我們前線指揮員指揮失誤。”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全場,與許多雙抬起的眼睛對視。
    “讓我們換個角度想。” 他話鋒一轉,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愣住的問題,
    “如果,我們把這次戰役的後半段,不是看作一次‘撤退’,
    而是看作一場在極端不利條件下、被迫進行、超大規模的‘戰場機動’和‘脫離接觸作戰’,情況會有什麽不同?”
    “戰場機動?脫離接觸?” 台下有人下意識地重複,臉上寫滿了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