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芝麻與西瓜(求五星好評,用愛發電,謝謝大家)
字數:4073 加入書籤
‘化整為零,聚零為整’,我們的後勤補給,為什麽一定要擺成敵人一眼就能看穿、集中的大兵站?
我們不能學習當年對付鬼子掃蕩的辦法嗎?
把物資分散儲存在無數個隱蔽的‘堡壘戶’、‘秘密交通站’裏?
在朝鮮,就是把補給點分散到無數個連我們自己人都需要地圖才能找到的山溝、密林裏。
讓敵人的空中優勢,像重拳砸在棉花上,無處著力!”
最後,他拿起代表“工兵”和“民兵”的標識。
“第四條,破。” 他的手指重重地點在那些關鍵橋梁和公路上,
“我們沒有那麽多反坦克地雷,但我們有炸藥。
在必要的時刻,必須毫不猶豫地炸毀橋梁,破壞關鍵路段。
這不是破壞,這是在給敵人的坦克集群設置‘斷頭台’。
要讓他們的機械化優勢,在朝鮮的山地裏,徹底發揮不出來。
路沒了,他們的坦克就是一堆廢鐵,他們的卡車就得趴窩。”
“當年為了阻擋鬼子汽車,我們扒過多少鐵路、公路?破壞過多少橋梁?
今天,麵對更依賴公路網的美軍,這一手更要堅決地用,更要巧妙地用。
不僅要破路,還要在他們可能繞行的地方也給他破了。
要讓他們的車輪子陷在朝鮮的泥濘裏,讓他們所謂的機動優勢,變成一場噩夢!”
他放下手中的標識,目光灼灼地看著台下:“同誌們,‘藏、阻、散、破’,這不是我陳朝陽憑空想出來的。
它是我軍幾十年革命戰爭經驗,用無數先烈鮮血凝結而成的智慧。
過去,我們用它們打敗了日本侵略者和反動派。
今天,在朝鮮,麵對更強大的敵人,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拋棄這些傳家寶,而是把它們升級!
用更堅固的工事來‘藏’,用更精準的指揮和更頑強的分隊來‘阻’,用更科學、更隱蔽的分布式後勤來‘散’,用更徹底、更專業的工程爆破來‘破’。”
“我們暫時失去了某些優勢,但我們絕不能丟掉我們最核心、從戰火中淬煉出來的軍事思想靈魂。
我們要用這套升級版的‘老辦法’,‘窮辦法’、‘土辦法’,去對付敵人的‘新家夥’!”
我們沒有他們富裕,但我們可以比他們更靈活,更能忍耐,更懂得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和戰鬥。”
“這套戰法的核心,不是什麽高深的理論,就是一句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你發揮你的飛機大炮,我發揮我的夜戰、近戰、土工作業和穿插分割。
在全局上我們處於劣勢,但我們可以在局部,通過我們的智慧和犧牲,創造出暫時,屬於我們的優勢。”
這番將嶄新戰術與輝煌戰史緊密聯係的闡述,讓台下所有學員,無論來自哪個野戰軍,
無論有何種經曆,都產生了深深的認同感和強烈的共鳴。
一種更深層次的釋然和振奮,開始在人群中彌漫。
自誌願軍入朝作戰八個月來,一種複雜的心態在不少指戰員,甚至是一些高級學員心中悄然滋長畏美情緒。
這種情緒是源於一個剛剛從廢墟中站起來的農業國,麵對世界頭號工業強國那近乎無限的鋼鐵洪流、遮天蔽日的機群時,所產生的直觀而沉重的認知衝擊。
許多人,哪怕是身經百戰的英雄,內心深處也不免縈繞著一個疑問:
我們打鬼子、打老蔣的那一套,在如此強大的敵人麵前,真的還管用嗎?
是不是過去的經驗都過時了?
正是這種潛藏的自我懷疑,使得第五次戰役的失利帶來的不僅僅是痛惜,更有一絲“果然如此”的無力感。
仿佛印證了那種“絕對力量麵前,一切技巧都是徒勞”的悲觀論調。
而陳朝陽此刻的剖析,正切中了這個心結。
他沒有否定敵人的強大,而是冷靜地將其優勢拆解為“信息權”與“機動權”。
他沒有鼓吹用血肉之軀去硬撼鋼鐵,而是旗幟鮮明地指出,
要用我們最擅長的“藏、阻、散、破”去削弱、剝奪敵人的優勢。
他更沒有讓大家拋棄過去的經驗,反而從輝煌戰史中引經據典,證明這些思想早已融入我軍的血脈,是曆經考驗的“傳家寶”。
這一刻,學員們猛然醒悟。
原來,不是過去的經驗沒用了,而是我們有些人,
在敵人耀眼的鋼鐵光芒下,自己先慌了神,差點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潑掉了。
打鬼子的“地道戰”精髓不是鑽洞本身,而是 “在地下保存自己,並尋找戰機打擊敵人”的主動思維;
淮海戰役的頑強阻擊,精髓不是死守陣地,而是 “為了全局勝利,局部不惜一切代價爭取時間” 的戰略意識。
陳朝陽所做的,正是幫他們擦亮了眼睛,分清了 “芝麻”和“西瓜”。
“芝麻”是那些具體的形式:比如過去依靠青紗帳隱蔽,現在需要依靠坑道;
過去扒鐵軌,現在要炸公路橋。
“西瓜” 則是貫穿其中的核心軍事哲學: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他們意識到,自己差點因為敵人武器的升級,而動搖了對自身戰略戰術核心優勢的信念。
陳朝陽的講話,讓他們重新牢牢抓住了那個最寶貴的“西瓜”,我軍的靈魂和看家本領,
並清晰地看到了如何用新的形式,升級版的坑道、精確的阻擊、分布式後勤。
將這個“西瓜”在朝鮮戰場上種得更大、更甜。
他們眼中的迷茫和沉重,迅速被一種撥雲見日般的清明和“原來如此”、“我們能做到”的堅定信念所取代。
他們不再覺得美軍的優勢是無法逾越的天塹,而是開始真正興奮地思考,
如何在“藏、阻、散、破”這四個字上做出現代化的文章,
如何在極端劣勢下,為部隊殺出一條屬於我們自己的血路。
隻有這種既尊重曆史傳承、又直麵現實困境、並給出清晰路徑的戰術思想,
才能真正被這些從戰火中走出的學員們從心底裏接受,並最終在未來的戰場上,開花結果。
陳朝陽的形象,在他們心中也更加立體,他不是一個空談的理論家,
而是一個真正理解我軍血脈、能穿透迷霧直指核心、並能帶領他們找到製勝之道的引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