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模擬地道戰1

字數:4094   加入書籤

A+A-


    這是一種違背他過去所有戰鬥本能的選擇,不戰而退。
    命令交出,他感到無奈,又帶著期待。
    命令被分別送到兩側的裁判助理手中。
    沙盤上的標識開始根據裁定結果移動。
    在李雲峰的沙盤上,裁判放置了結果:“炮火準備效果顯著,觀測到表麵工事大部被毀。
    步兵順利占領前沿陣地,未遭遇有組織抵抗。
    敵軍主力去向不明。”
    李雲峰盯著“去向不明”四個字,即使意料之中但仍讓他眉頭擰緊。
    一種拳頭打在棉花上的感覺讓他很不舒服。
    在李玉林的沙盤上,反饋則讓他鬆了口氣:“敵猛烈炮擊持續四小時,表麵陣地嚴重損毀。
    觀察哨報告,敵步兵在坦克掩護下已占領我前沿。
    我主力隱蔽良好,未暴露,無傷亡。”
    “第二回合,模擬時間:第一日,夜晚,20:00  次日 04:00。”
    夜幕,是紅誌願軍的天下。
    李玉林眼神銳利,他迅速下達命令:“20:00整。
    師屬迫擊炮群,對白天敵占領之表麵陣地實施十分鍾急促射。
    一營、三營主力,由三、五、七號出口同時出擊,以手榴彈、衝鋒槍近戰殲滅敵有生力量,重點打擊其指揮節點與重武器。
    30分鍾內,務必撤回坑道,清理痕跡。”
    這是他第一次亮出獠牙。
    李雲峰預感到夜晚不會平靜,他命令:“前沿部隊加倍警戒,配備照明彈,炮兵預設夜間攔阻射擊諸元。
    預備隊向前移動,隨時準備反擊敵之騷擾。”
    但他不知道獠牙會從哪個方向刺來。
    裁定結果讓李雲峰的臉色瞬間難看。
    他的沙盤上顯示:“夜間20:10左右,遭敵多方向、多點數突襲。
    敵火力猛烈,近戰凶悍。
    我前沿部隊損失慘重,約一個加強排被殲,多處臨時陣地丟失,被迫撤出部分占領區域。
    敵攻擊後迅速消失,來源難以判斷。”
    “混蛋。”他低聲咒罵,這種打了就跑,找不到主力的戰術讓他無比惱火。
    而李玉林收到的戰報則讓他精神大振:“反擊成功,予敵重大殺傷,初步估算殲敵一個排,摧毀機槍陣地兩處,我部傷亡輕微,已安全撤回。”
    “第三回合……”
    推演在高度緊張的節奏中繼續
    布簾兩側,是截然不同的心境。
    在“紅軍”指揮區,李玉林最初的生澀和緊張已逐漸被沉靜的掌控感取代。
    他已然真的成了這座“地下長城”的主宰,神經與縱橫交錯的坑道網絡連接在了一起。
    他不再被動應招:當裁判反饋“藍軍小分隊正於東南坡可疑區域進行爆破作業”時,他沒有立刻調動主力,而是果斷下令:
    “命令三號假出口警戒小組,適度開火還擊,製造主力駐守假象。
    二排沿四號支線坑道秘密前出,繞至敵側後,斷其歸路!”
    一次漂亮的誘敵與反擊在無聲的指令中完成。
    他學會了設置陷阱:他甚至主動“賣出”破綻,在裁判判定“藍軍空中偵察發現疑似新開挖痕跡”後,
    他預判李雲峰會進行重點轟炸或偵察,便提前在那片區域布設了少量地雷和詭雷,而真正的主力則通過另一條隱蔽通道完成了轉移。
    他活用坑道機動:麵對藍軍持續的監視炮火,他不再固守幾個主要屯兵洞,
    而是命令部隊“在坑道網絡內進行輪轉休整”,讓敵人無法判斷其主力確切位置。
    他越來越得心應手,坑道在他手中不再是靜態的掩體,而成了一個能呼吸、能偽裝、能吞噬敵人的活物。
    與之相對,布簾另一側的李雲峰,則像一頭被無形蛛網層層纏住的猛虎。
    他慣常的犀利和果決,在麵對這片沉默堅韌的地下堡壘時,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
    他的暴躁寫在臉上:每一次“小分隊遭遇冷槍,傷亡 巨大”、“試探性進攻被擊退,未能查明敵主要火力點”、“空軍轟炸效果評估:
    疑似命中假目標”的裁判反饋傳來,他緊握的拳頭就更用力一分。
    他習慣於在戰場上快速找到敵人的核心,然後給予雷霆一擊,但現在,他連敵人的主體在哪裏都摸不清。
    他嚐試了多種戰術,卻屢屢受挫:
    小分隊偵察爆破:派出的精幹小組往往在接近坑道口的過程中就遭遇精準射殺,或是觸發詭雷,損失慘重,收獲寥寥。
    空中精確打擊:飛行員報告命中了目標,但裁判的裁定往往是“摧毀次要出口”或“未能對主幹坑道構成實質性威脅”。
    持續的監視射擊: 龐大的彈藥消耗換來的,隻是對麵山頭上更多的彈坑,以及夜間依舊會準時出現、來自不同方向的致命反擊。
    他感覺自己像是在用一柄巨大的鐵錘,瘋狂地砸擊一顆深埋在地底的釘子。
    地麵被他砸得一片狼藉,但那顆釘子依舊牢牢釘在那裏,
    並且不時會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刺出,給他的手掌留下一道道血痕。
    他的“藍軍”士氣在這種無休止的消耗中持續下跌。
    “推演暫停,雙方指揮官,中央沙盤複盤!”
    陳朝陽的聲音打破了壓抑的節奏。
    深綠色布簾被兩位助教緩緩拉開,光線交織,映照出兩側指揮區內截然不同的光景。
    李玉林從“紅軍”指揮區走出,步伐沉穩,但緊抿的嘴唇泄露了,他高度緊繃後的疲憊與亢奮。
    另一邊,李雲峰大步跨出,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軍裝的風紀扣不知何時已被扯開,渾身散發著一種無處發泄的躁鬱。
    兩人目光在中央沙盤上空短兵相接,一個內斂如深潭,一個銳利似即將出鞘的劍。
    一石激起千層浪
    幾乎在布簾拉開的瞬間,觀摩席上壓抑已久的議論聲便如同潮水般湧起。
    學員們,早已按捺不住。
    “看李雲峰那臉色,像是啃了一星期硬骨頭,牙都快崩了。”
    一位學員嗓門洪亮,帶著點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揶揄。
    他身邊幾位同樣風格粗獷的指揮員發出低低的哄笑,但眼神裏更多是感同身受的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