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暢想未來(求五星好評,用愛發電謝謝大家)
字數:3662 加入書籤
“九天之上?”學員們愣住了,有人下意識地抬頭看了看天花板,臉上滿是難以置信。
這個想法過於超前,近乎神話。
“是的,九天之上。”陳朝陽的語氣肯定,充滿引導性:
“那不是神仙,那可以是我們人造的‘星星’——一種由我們人類製造,能夠掙脫大地束縛,進入虛空,並按照既定軌道環繞地球飛行的飛行器人造衛星。”
“人造衛星”這個詞,立刻在學員們心中漾開層層漣漪。
他們並非無知,正因了解一些前沿動態,才更覺震撼。
“主任,您說的是不是像V2火箭那樣,但……不打下來,而是一直飛在天上?”一位對德國技術有過了解的學員遲疑地問道。
“我讀過一些西方科學家的推測文章,”另一位知識麵較廣的學員接口,語氣帶著思索,
“比如英國的克拉克,他就在文章裏幻想過用火箭把‘中繼站’送到天上去。
但……那真的能實現嗎?需要多大的火箭?”
“即使上去了,它在那麽高的地方飛得那麽快,怎麽才能‘看’清地麵,又怎麽把看到的東西傳回來?普通的電波夠得到嗎?”
問題如連珠炮般湧來,但層次明顯更深,觸及了技術實現的核心難點。
陳朝陽眼中露出讚許的神色,這正是他想要的討論。
“不錯,這正是一切的關鍵所在。”他走到黑板前,快速畫了一個環繞地球的軌道示意圖。
“它需要強大到超乎我們想象的火箭,並非V2可比。
至於如何‘看’和‘傳’,”他放下粉筆,用他們能理解的比喻解釋道,
“我們可以想象,在那極高的軌道上,架設了一台極其精密、或許能感知不同光線的‘超級照相機’。
它拍下的‘照片’,不再是膠片,而是轉化成一種特殊的密碼,通過指向性極強、能量巨大的‘波’——或許可以叫它微波,瞬間發送回地麵我們特製的接收站裏。”
他環視眾人,語氣變得凝重:“同誌們,我們在這想的,敵人同樣在想,而且可能比我們起步更早,投入更大。
這不再是幻想,而是正在進行中、關乎未來百年國運的科技競賽。
誰先掌握了這隻‘天眼’,誰就掌握了未來戰場的‘神諭’。”
“這意味著,戰場將對擁有這雙‘天眼’的一方單向透明。
敵人的縱深不再是安全的後方,他們的調動在我們眼中可能如同棋盤上的棋子。
戰役的突然性、戰術的欺騙性,都將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大廳內一片寂靜,隻有學員們的呼吸聲。
他們不再是聽天書般的茫然,而是感受到了一種迫在眉睫、戰略層麵的緊迫感。
陳朝陽為他們推開了一扇窗,他們看到的不僅是未來的光芒,更有與強敵競速的陰影。
“路還很長啊,同誌們。”他最後說道,“也許我們現在還無法親手觸摸到那些‘星星’,但我們必須擁有仰望星空的視野,和為之奮鬥的決心。
因為,我們今日之思,我們此刻在漢東打下的每一個工業基礎,都將在未來,支撐起那片屬於我們自己的星空。”
陳朝陽鏗鏘有力的話語在靜謐的大廳中回蕩,為這場關於未來的思想交鋒畫上了一個充滿力量與希望的暢想。
學員們仍沉浸在這由鋼鐵、火箭與無形電波構成的壯闊圖景中,眼神熾熱,心潮難平。
就在這時,課堂的門被輕輕敲響。
秘書李赤水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手中拿著一份文件,臉上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歉意,顯然知道打斷了重要的討論。
他快步走到陳朝陽身邊,低聲道:“陳書記,蘇北專區轉呈的緊急文件,是桃源縣指揮部送來的,關於治堿工程,馮大勇同誌標注了‘待決事宜’。”
陳朝陽聞言,目光立刻從學員們身上收回,他接過文件,迅速掃了一眼標題和開頭的幾句,眉頭先是習慣性地微蹙。
他抬起頭,臉上這種引領未來的恢弘氣度已然收斂,取而代之的是處理當下具體事務的沉靜與決斷。
他看向仍在消化吸收剛才那些驚人思想的學員們,臉上露出一絲帶著歉然卻又毋庸置疑的微笑。
“同誌們,”他揚了揚手中的文件,“看來,我們腳下的土地,和九天之上的星空一樣,都在召喚我們。今天的課,就到這裏。”
他的話語就是命令,學員們雖然意猶未盡,但也立刻從那種未來的暢想中被拉回到現實,紛紛起身立正。
“是,陳主任。”學員們齊聲應答,目光中充滿了對這位既能仰望星空、又時刻關注著大地沉浮的敬佩。
陳朝陽微微頷首,不再多言,拿著那份來自桃源縣的文件,轉身便與李赤水一同快步離開了教學大廳。
將一時的沉思與關於未來的無限遐想,留給了這些同誌們。
他的步伐迅速,思緒已經從縹緲的星空軌道,徹底轉向了蘇北那片亟待治理的鹽堿地,轉向了那封報告中可能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回到辦公室他深吸一口氣,坐了下來,首先翻開了最上麵的一份。
燈光下,他的眉頭隨著閱讀逐漸緊鎖。
“……水平儀全部損壞,後續儀器調配需時五日以上……三千勞力困於現場,工程麵臨全麵停工……焦躁情緒蔓延……”
停工?在這個爭分奪秒的節骨眼上,每一天的延誤都是巨大的損失,更是對鄉親們如火熱情的澆滅。
他幾乎能想象出馮大勇在工地上急得跳腳的場景。
然而,另一份補充報告,立刻讓他臉上的陰霾被吹散。
報告中,馮大勇以激動甚至略帶誇張的筆觸,詳細描述了老河工陸運糧如何用一個尋常的木臉盆、幾根釘了釘子的木條,創造了“臉盆水平儀”,解決了測量的燃眉之急。
後麵還附上了簡易的原理草圖和一幀黑白的現場照片。
陳朝陽的目光在這張黑白照片和簡易原理圖上停留了許久。
照片上,陸運糧被鄉親們簇擁著,手中那個盛滿水的普通臉盆,在他眼中正是曆史的縮影,人類文明最偉大的創造往往就誕生於這樣樸素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