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記者報社

字數:4039   加入書籤

A+A-


    這個“臉盆水平儀”的原理,對他這個見識過衛星測繪和激光定位的,自然不值一提。
    但真正讓他眼前一亮的,是這個創造背後的象征意義。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在這個百廢待興的年代,是技術封鎖的年代,西方的儀器不會憑空送來,專家的指導更是奢望。
    而此刻,這張照片告訴他,這條注定艱難的路,已經有人用自己的方式邁出了第一步。
    他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土法測量,而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信號:群眾中蘊藏著突破封鎖的創造力。
    這種自下而上的智慧,正是他推動工業化和軍事現代化最需要的土壤。
    更重要的是,他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絕佳的教育契機。
    要讓所有人都看到,技術的門檻沒有想象中那麽高,創造的權利屬於每一個勞動者。
    而且必須抓住這個典型,大張旗鼓地表彰。
    這不僅是為了獎勵陸運糧個人,更是為了弘揚這種精神,點燃更多人心中的智慧。
    幾天後,蘇北治堿工程指揮部前的空地上,一場盛大的表彰大會讓這片原本隻有泥土和汗水的土地,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外麵日頭毒辣,曬得土地發燙,卻遠不及現場那萬人空巷的熱浪。
    紅旗不再是無聲的標識,它們在幹燥的熱風中獵獵作響,為這場勞動者的慶典擂鼓。
    從四麵八方工段匯聚而來的鄉親們,人頭攢動,草帽連著草帽,汗水映著汗水,形成一片湧動的人海。
    他們踮著腳,伸長脖子,臉上洋溢著與有榮焉的興奮和期盼,今天,他們要親眼見證一個和自己一樣的普通人,走上那高高的台子。
    當陳朝陽風塵仆仆的身影出現在台上時,人群爆發出一陣歡呼。
    他沒有站在陰涼裏,而是和所有人一樣,站在灼人的烈日下。
    當穿著土布褂子、手腳都不知該往哪裏放的陸運糧被請上台時,全場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這個拘謹的老漢身上。
    但這寂靜隻持續了一瞬。
    “是運糧叔,是俺們村的運糧叔。” 台下,一個年輕後生猛地跳起來,揮舞著草帽,用盡全身力氣嘶喊著,臉上滿是與有榮焉的激動。
    這一嗓子瞬間點燃了爆竹的引信。
    “老陸頭,好樣的!”
    “運糧,看這邊!”
    也正是在這熱烈的氣氛中,幾道不同於常人的身影和“稀罕物”顯得格外醒目。
    在台側前方,一架用三腳架支起來,蒙著黑布的老式座機相機,像一隻黑眼睛,其後,《漢東日報》的資深記者正小心翼翼地調整著鏡頭。
    這玩意兒對於絕大多數鄉親來說,隻在畫報上見過,不由得引得一撥人伸長了脖子張望。
    但這還不是全部。
    在人群的外圍,還有兩名記者肩扛著更輕便的萊卡相機,正飛快地抓拍著台下群眾激動沸騰的表情,和台上陸運糧手足無措卻又無比榮光的瞬間。
    “哢嚓”、“哢嚓”的快門聲,在這片聲浪中幾不可聞地記錄著曆史。
    這正是陳朝陽特意安排的。
    他不僅要現場表彰,更要通過《漢東日報》乃至影響力更大的《群眾日報》的筆和鏡頭,將“陸運糧”和“臉盆水平儀”的故事,傳遍全省,甚至推向全國。
    他要讓所有人都看到,勞動和智慧所能獲得的至高榮譽。
    陸運糧哪裏見過這陣仗?
    台下是人山人海的歡呼,眼前是黑黢黢的鏡頭,他更加局促了。
    ……
    認識他的同村鄉親們率先沸騰了,他們拚命向前擠,朝著台上這個熟悉的身影歡呼、叫好。
    不認識他的,也被這熱烈的情緒感染,跟著鼓掌、呐喊。
    整個會場從極靜轉為極動,聲浪幾乎要掀翻天空。
    無數道目光,有羨慕,有敬佩,有欣喜,更有一種“他能行,俺也行”的火熱期盼,齊刷刷地聚焦在這個拘謹得幾乎同手同腳的老漢身上。
    大會由桃源縣工程段指揮主持。
    他簡要介紹了“臉盆水平儀”解決測量難題的經過,當念到“桃源縣老鄉,陸運糧”這個名字時,台下熱烈的歡呼聲已經到達了頂點。
    “下麵,請省委陳書記,為陸運糧同誌授獎。”
    在萬人矚目下,陳朝陽走到台前。
    他沒有立刻說話,而是先麵向台下黑壓壓的人群,緩緩環視一周。
    他的目光掃過這一張張被烈日曬得黝黑、帶著汗水與期盼的臉龐,似要將每一個人的樣子都記在心裏。
    隨後,他才轉向站在一旁,因為緊張而雙手緊緊攥著衣角的陸運糧。
    工作人員端上放著大紅花的托盤。
    陳朝陽沒有直接拿起,而是先伸手,緊緊握住了陸運糧這雙布滿老繭,因長期勞作而關節粗大的手。
    “陸運糧同誌,”他的聲音透過話筒傳出,
    “你這雙手,了不起啊。
    就是這雙手,端住了那個臉盆,也端穩了我們工程的進度,更端出了咱們勞動人民的誌氣和智慧。”
    陸運糧感受到手上傳來的力量,聽著這從未聽過,卻直抵心窩的暖心話,緊繃的身體微微放鬆,想說什麽,卻激動得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就在這時,《漢東日報》那台座機相機旁的鎂光燈猛地爆閃了一下,冒出一小股白煙。
    “哎呦!”
    “娘嘞,打閃了?!”
    台下靠近的鄉親們被這突如其來的閃光嚇了一跳,發出一片驚呼,隨即又爆發出,更覺新奇有趣的哄笑和議論。
    這小小的插曲,反而讓現場的氣氛更加熱烈。
    陳朝陽就趁著這閃光定格、萬眾矚目的瞬間,親手拿起那朵用嶄新紅綢紮成的大紅花,動作緩慢而鄭重地,戴在了陸運糧的胸前。
    確保戴得端正、牢固。
    這個細微的動作,充滿了尊重。
    紅綢花在土布褂子上顯得格外鮮豔奪目。
    它不再僅僅是一個獎勵,而是一枚閃耀在普通勞動者身上的勳章。
    戴好花,陳朝陽後退半步,目光炯炯地注視著麵前心緒激動的陸運糧。
    “運糧同誌,”他聲音洪亮,確保在場的每個人都能聽見:“我今天,要給你敬個禮!”
    這話如同平地驚雷,讓全場瞬間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