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5章 各部門匯報(求五星好評,用愛發電謝謝大家)
字數:3730 加入書籤
時近九月底,金陵城的暑氣漸消,漢東省委會議室內卻氣氛莊重而熱烈。
這是一次夏季季度總結會,旨在盤點全省各項工作,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依舊是牽動數百萬民生的蘇北治堿工程。
會議室窗戶敞開著,略帶涼意的秋風吹拂著厚重的窗簾,也吹散了與會者麵前的些許煙味。
巨大的《蘇北治堿與農業發展規劃圖》幾乎覆蓋了一整麵牆,上麵紅藍綠各色線條交錯,標記著數月來的奮鬥足跡。
夏季季度總結會議正在舉行,由省委第二書記周明光主持。
與會者包括各位書記、常委及各主要部門負責人。
周明光扶了扶眼鏡,環視會場,沉穩開場:“同誌們,今天這個會,主要是盤點一下我們夏季這三個月的工作。
大家都辛苦了,先請各條戰線的主要負責同誌,簡要匯報一下情況。先從農業開始吧。”
農業廳長率先發言,他翻開筆記本,語氣務實中帶著沉重:
“周書記,孫省長,朝陽書記,各位同誌。
夏季農業生產基本平穩,夏糧征收任務已完成百分之九十五,這是好的方麵。
但問題也很突出,還是蘇北地區。
由於鹽堿危害和曆史欠賬,該地區夏季作物長勢普遍弱於全省平均水平,部分地區出現了青黃不接的苗頭。
鄉親們增收壓力很大,地方上的同誌很焦急。
當前,全省農業工作的重心和希望,都壓在了秋季治堿工程的後續效應和冬小麥的播種保障上……”
周明光點了點頭,未做評論,目光轉向工業口:“好,下麵請工業廳匯報。”
陳朝陽此時以工業廳長的身份開口,他麵前放著幾份文件:
“周書記,各位同誌,工業戰線夏季維持了基本盤穩定,重點廠礦產能利用率有所提升。
三季度,全省工業總產值預計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二,增速穩中有進。
圍繞治堿工程和民生保障,我們重點抓了幾項工作:
第一,由我廳牽頭製定的 《漢東省工業標準(機械部分)草案》已初步完成,
以‘標準化’為抓手,提升基礎工業質量與效率。”他重點強調了這一點,
“我們在金陵機器廠的試點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通過推行‘漢標’,該廠生產的零配件合格率,已從之前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穩定提升至百分之八十八。
下一步,我們計劃在緊固件、軸承等基礎零部件領域全麵推廣‘漢標’。”
第二,也是當前工作的難點,”他話鋒一轉,
“我們在全力保障治堿工程的物資需求,但鋼材、水泥、特別是大型工程機械的缺口依然存在,部分設備的國產化替代攻關,需要更多時間和資源投入。”
第三,在全力保障治堿工程物資供應方麵。
我們組織了金陵機器廠、蘇北農具廠等十七家重點企業,突擊生產‘漢東51式’步犁、鐵鍬、鎬頭、夯具等三十五萬件,基本滿足了工程前期的工具需求。
同時,我們協調建立了‘工程物資綠色通道’,確保這些物資能夠第一時間送達工地。”
他頓了頓,繼續匯報:
“第四,在化工領域,我們利用現有基礎,開始籌備小型化肥廠的建設項目,目標是未來為治堿成功後蘇北的農業複蘇,提供‘糧食的糧食’。”
最後,他總結道:“總體來看,我省工業正處於一個夯實基礎、重點突破、謀劃長遠的關鍵階段。
我們一方麵要竭盡全力保障像治堿工程這樣的國計民生重大項目,另一方麵,更要抓住機遇,苦練內功,為漢東工業未來的全麵騰飛,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陳朝陽匯報完畢,接著商業廳繼續匯報:
“周書記,各位同誌。三季度全省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預計同比增長百分之八點五,市場總體平穩。
但問題也很突出:一是部分工業品供應依然緊張,特別是五金件、自行車、縫紉機等,老百姓拿著錢買不到東西的情況時有發生,反映比較強烈。
二是蘇北治堿工程啟動後,對各類生產工具、勞保用品如手套、膠鞋的需求激增,
對糧食、副食品、日用工業品的集中需求量大增,對我們的調配能力是個考驗。
我們正在協調周邊省份,開辟新的采購渠道,務必保障治堿民工的基本生活供應和工程所需物資的調運,但這給我們的運輸和資金都帶來了很大壓力。
三是部分地區,特別是蘇南專區,私商抬價、擾亂市場的情況有所抬頭,需要我們加強國營商業網點的建設和市場管理力度。”
周明光一邊記錄一邊點頭:“嗯,市場穩定是頭等大事。
物資短缺的問題,根源還在生產。
工業部門要加把勁,商業廳也要想辦法,利用好現有渠道,保障供給。”
最後是文教衛主任的匯報:
“夏季以來,我們結合抗美援朝愛國衛生運動和增產節約運動,在全省範圍內掀起了新一輪的掃盲高潮。
尤其是在大型廠礦和水利工地上,開辦了大量工人夜校、民工識字班。
據不完全統計,夏季三個月,全省新增掃盲人數約十五萬,其中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治堿工程各工段。
這也算是工程建設帶動社會進步的一個側麵體現。”
各條線的匯報,或直接或間接,都隱約指向了那個正在蘇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宏大工程。
聽完了這些常規匯報,周明光將目光再次聚焦到陳朝陽身上:
“朝陽同誌,大家都匯報完了。
你看,農業的出路、工業的產能、商業的調配、乃至文教的成果,現在好像都繞不開你手頭那件大事了。
下麵,就請你這個前線總指揮,給我們好好講一講蘇北治堿的具體情況。
這百萬大軍戰天鬥地,奮戰一個夏天,成果到底如何?遇到了哪些真刀真槍的困難?下一步的藍圖又該怎麽畫?”
“是,周書記,各位同誌。”陳朝陽站起身,走到規劃圖前,他沒有拿厚厚的稿子,隻有幾頁提綱和數據卡片,顯然對情況已了然於胸。
